2012 backup - 4. 日式防晒

 3. 防晒

  到美国之前,我对防晒的认识停留在“防晒霜阻挡有害的紫外线,SPF15 PA++足够日常生活的防晒,SPF值越高,对皮肤负担越大”。

  所以我带到这里来的,全是SPF15 PA++的。来了才发现,加州湾区这里“日常生活紫外线”强度非同小可,
除了一年有那麽一,两个月的雨季,平时的日射就像去海滩度假那麽强烈,真真的万里晴空,除了没有海滩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知道大家懂得SPF15(举例说)标记的意思麽?SPF值是指紫外线UVB cut(嫌罗嗦啦?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後面这个”15“非常tricky,
因为这个因人而异,并不是一个放之所有人皆准的数值。

  一个什麽都不涂的人,如果在太阳下晒10分钟皮肤就开始显红(还没有变黑哦)的人,那麽,涂上SPF15(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她会在10 x 15 = 150分钟以後晒红。涂上SPF30, 她会在 10 x 30 = 300分钟以後皮肤变红。

  但是,每个人的颜色不一样,肤质不一样,厚度不一样,同样的肤质和厚度,健康的皮肤更抗晒,而亚洲人的黄皮肤里的色素让我们
比白人更容易晒黑。
  加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年轻时,10分钟晒红的人,现在可能撑不过7-8分钟了(真相往往是残酷滴,被打倒的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最後是stress和精神上的。

  如果可能,SPF30-50比较理想。假设我在5分钟内会的晒黑,那麽,5 x 50 = 250分钟,早上出门一次,足够支撑到下午。
下午再补一次SPF30-50, 夏天的话,太阳落山8点为止应该是无患的了。记住,出汗,皮脂分泌和擦拭,会减低可防御的时间。

  不要轻易相信标识上的SPF值。
你要了解到:SPF值是每个化妆品公司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人工仿太阳日射光进行试验後得出的数值。
所以,哪怕防晒霜都标识著"SPF15",由于他们的试验环境和手法可能有些微的差异,防御时间并不相同。

  另外,SPF值不是单纯的加法,所以SPF30 + SPF15的粉底,并不能得到SPF45的效果,而是,SPF30 + alpha的防晒效果,
意思是,比SPF30要高,但SPF45未满。

  说完了SPF,现在浅谈PA+++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PA值指的是紫外线UVA cut,是日本的一个防晒基准,测试皮肤在日晒下变黑的时间。欧美的防晒霜写"UVA/UVB",
但是不使用PA来标注到底能防御UVA多久,这和人种有关系。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的皮肤,你会发现,在日晒下,皮肤先是变红,然後变黑。
SPF旨在拉长是变红的时间,而PA旨在拉长变黑的时间。

   PA没有"+"的情况下,是1,一般指20分钟,一个"+",是大于2小于4, 两个"++",是大于4小于8,三个"+++",是大于8。
PA+++的防晒霜,大约可以防御UVA 20 x 8 = 160分钟以上,在加州,是恰恰当当的。

   UVA能穿过玻璃窗,穿过云层。坐在室内工作的人,特别是坐在窗边的mm,需要用防晒霜就是这个道理。阴天,只要不下雨,
SPF15,PA++以上的防晒霜很有必要。

   为什麽日本人那麽麻烦,要制造出这个PA值呢?

   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皮肤白皙,很多人晒红了皮肤,但是不黑。这种”怎麽晒都晒不黑症候群“的人,年轻时忽视防晒,
在年纪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皮肤真皮层老化带来的皱纹和雀斑是任何化妆品都无法弥补的。
日本的化妆品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这群人是极需要防晒的,说所有“PA+++”的防晒霜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也不为过。

   欧美人呢,白人和黑人居多,要是有那麽个PA值专门测试日晒後的变黑时间,估摸著要麽就是(白人mm们)用不著,
要麽就是触犯了黑人mm的底线,“防”黑是一个政治性的和社会性的taboo,避犹不及,谁敢向前?
但是对我们肤色spectrum比较大的亚洲jm来说,“谈黑色变”从来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

   同是防晒霜,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有著极大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我相信是相同的:上好防晒霜,最好等30分钟以後再出门。

   简单点讲,市面上在化妆品柜台上卖的,99%都是化学防晒。这些化学防晒霜薄薄的一层,防御性强,像胶水面具一样,
不怕水和汗,需要专门的cleansing oil才能卸去,唯一的问题是:对皮肤表层损伤大,特别是PA值越高的防晒霜,极易过敏。
另外,因为卸妆不干净,残留物积累在皮肤上,也非常阻塞毛孔的正常呼吸,长久下去,皮肤颜色暗沉,毛孔粗大。

   物理防晒霜麽,孩子用的比较多,也有drugstore卖的给敏感皮肤人用的,需厚厚的一层方能为皮肤撑起一把”遮阳伞“,
颜色泛白泛紫,粘粘的,涂好了以後,嘴角稍稍抽动一下能感觉到从脸颊到耳朵被带动那种诡异。如果化学防晒霜是胶水面具,
那麽这个当之无愧的是电影铁面人里面的”铁面具“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好处麽,一般的肥皂都能卸下来,不会过敏,对皮肤负担小。

   我比较推荐同时拥有化学和物理的,根据你的需要,换著用。

1. 首推Kanebo(钟纺)的"Allie SPF50+ +++" (Perfect Alpha) 60ml 30刀左右
    http://www.kanebo-cosmetics.jp/allie/products/index.html

    Allie在日本好评非常,无香料,无paraben,无矿物油,脸上身上都可以用。卸妆时一般的cleansing oil都能work,
这点和资生堂的Anessa不同。Allie和Anessa在日本齐名,一般用过Allie的,肯定用过Anessa,用过Anessa的,也一定用过Allie,
选择哪个,纯粹看个人喜好了。我很有一阵子偏爱资生堂,去海边只带Anessa,Anessa防晒效果真是好,5天是一点都没有晒黑,
但是,问题出在了回来以後。

   即便是每天把Anessa的专用cleanings当body soap来用,总也觉得没有卸干净。回来以後,用韩国搓澡的搓下厚厚一层白色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後来,在日本一个女性杂志上看到一个防晒霜test results,发现人家杂志社专门派人把几家大化妆品大公司的防晒霜进行测试,
Anessa就是用Anessa专用的cleansing forms,都是有残留物的!!Allie呢,和Anessa一样的防晒水平,卸得比Anessa干净许多。

   当然,那时7,8年前的事了,我想Anessa现在肯定改进了许多,不过,自从3年前用上了Allie,前前後後有7,8瓶了吧,
它“大奶”的位置从没变过,加州的春夏秋冬,基本可以精简为“春夏”两季,没有Allie,我想我皮肤的问题会很多。

   Allie每年3-4月份更新,一般SPF50的有三种,注重防晒性的,美白的和注重感触的。我比较推荐注重防晒性的,防晒霜麽防晒最重要。
平均两个月用一瓶,每年春天买updated给这季的夏天用的,可以多屯一些,再要update要到下一年啦。

   Allie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就是上Allie之前,最好下面铺一层乳液,这样不容易感觉干燥。
如果感觉有点痒,建议用现有的facial cream代替乳液,再上Allie,避免皮肤过敏。

   卸的时候,我一定用Shu Uemura的cleansing oil(最普通的淡黄色的那种),Shu Uemura的cleansing oils在日本是
No. 1的cleansing oil,由来已久,其次是DHC家的。
   
2. Clarins的UV Plus HP SPF40 1.7oz.  $38
    http://www.sephora.com/uv-plus-hp-day-screen-high-protection-spf-40-P282024

    这个
Clarins UV Plus SPF40是今年在cosme.net的hit防晒霜,介于那麽多的日本30-40年代的主妇的好评,实在抵抗不了诱惑。
总体感觉不错,比较fit,防水防汗,不油腻,虽然没有标PA,但是用起来皮肤感觉非常接近日本的防晒霜,可能正因为如此,
挑剔的日本人也比较能接受它。
  
    还有一个Lancome的UV Shield SPF50的也是风评很好,是日本的Lancome开发,针对亚洲人皮肤的。可惜美国没有卖,
不知道有没有mm用过?怎麽样?实在好的话,我去免税店买一个来试试。

3. Missha的BB cream SPF42 $21 / All Around Safe Block SPF45 +++ $10
    http://www.misshaus.com/ctrl.php?page=ListMainSale5&pkg=514&no=3

    这两个是在年初入的,SPF45的用了第二个了。无可无不可,价格不错,性能不错。

    不是“一见惊艳,再见倾心”型的,这是属于“鸡肋”型的,弃之可惜,姑且留著,有时候大奶,二奶没劲的时候,
“浮气”一下未尝不可,你懂得,嘿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 3.都是化学防晒的。


4. Eucerin daily protection SPF 30 $7
    http://www.eucerinus.com/products/face-care/eucerin-daily-protection-spf-30-moisturizing-face-lotion.html
  
    这真是一匹大黑马!!

    这个大路货到处可见,价钱公道,喜欢物理防晒又不愿意和孩子共享California Baby防晒的mm们一定要看过来。
第一次买它实在是将信将疑,主要是怕这个价钱。lz虽说不太有钱,但是买太便宜的,未免怕它的成份不明不白,到时候後悔的是自己。

    表姐说她看的皮肤科医生推荐的,SPF30, 日常防晒足够了,对皮肤负担小。听医生的总没错,从那以後,这是第三瓶了吧,
它适合敏感皮肤的人。从感触上来说,有点像刷了一层paint,有厚重感的;和女儿脸上刷的Badger比,明显没有她白;很容易洗掉,
我去sauna蒸个5分钟,就全下来了,清水冲洗即可,无须洗洁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最重要的一点,防晒效果貌似也不错,
最起码我天天用(早上用),也没有变黑。

    这个Eucerin SPF30不防水不防汗,比较容易蹭掉,在安全的同时,长时间的使用,并不能保证防晒效果,是唯一的遗憾。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第5是啥,这个防晒推荐list有点不上不下,真是惭愧。没有用过的,不好推荐,用过的,
没有觉得可以特别推荐的了。下图是我在日本买的防晒霜们,在日本或者其他气候湿润的地方,它们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阳光毒辣的加州,它们太水了,更适合扮演粉底下的primer脚色,做防晒的主角,有点“役不足”,不信的mm,可以尝试。


    我其他林林总总还用过Lancome的,EL的Cyber White,Sofina的UV White, Kiehl's的,DDF的,HR的,
Clinique的City Block,Avenue的等等。买的都是日常用的SPF15,海边去就用SPF30-50,防晒效果有好有坏。
最起码在来美国之前,我是一个斑都没有滴。来美国开始几年,一直用SPF15-30左右的,天天游泳,晒黑了些,等黑色颓下去了,
斑就显出来了。lz痛心地总结:在加州,一定要常用SPF30-50, PA+++的,天天用,还有就是多多保湿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能回到从前,我想我还是会去天天游泳的,这麽好的天气,不游实在对不起自己呀,所以说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还是说,吃一亏,也不长一智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博主已关闭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