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是移民海外的人日夜牵挂的?那当然是国内的亲人和故乡的山水。但对我来说,还有一样东西一直萦绕在脑海,那就是“虫”。这里说的“虫”,是花鸟鱼虫的虫,学名“中华斗蟀”,俗名“蟋蟀”,古时称“促织”,北方人叫它“蛐蛐”,上海及江浙人称它“财吉”。
蟋蟀以擅斗而著名,“斗蟋蟀”在中国是一项民俗,而“蟋蟀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古代文献资料里,关于蟋蟀的描述、记载很多,甚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吟咏蟋蟀的诗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唐风·蟋蟀》诗中以蟋蟀起兴,感叹岁月飞逝。历代文人墨客关于蟋蟀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包括屈原、李白、白居易等大家。更有甚者,南宋贾似道以一国宰相之尊,通过自己的亲身摸索、实践,写出了纲领性学术文献《促织经》,把蟋蟀技术和文化推到了一全新层面,对以后中华蟋蟀文化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小小的蟋蟀之所以受人热捧,主要是蟋蟀有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宇,识时务也。对我们这些爱好者来说,就是“乐趣”二字。
蟋蟀是一种昆虫,每年7月下旬出土,11月左右销声匿迹,故有“百日虫”之称。每年7、8月份,是蟋蟀爱好者骚动的日子,这批隐性的爱好者队伍庞大,仅江浙沪就不下20万之众。之所以说他们是“隐性”,是因为社会舆论和影视作品里把玩蟋蟀者等归类于“落魄”、“没出息”。其实许多名流教授都不乏是蟋蟀爱好者,如国学大师王世襄、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上海滑稽演员姚慕双等,本人大学里的授业教授也是。至于企业家、收藏家、白领阶层,更是有许多爱好者。这些人在这个特定季节里,会安排充足的时间和资金,有的会哀求老婆宽容则个,大玩一场。而开始,往往是殊途同归,或飞机,或火车,或自驾车,或长途客车,纷纷前往蟋蟀产地山东,收取“一手虫”。
这里要说一下蟋蟀的产地。蟋蟀遍布中国中东部,北到北京,南到浙江,西到长安。早年杭州的“杭虫”名闻天下,后来逐渐不及山东“鲁虫”。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杭州的杭虫和上海的土虫都已经声名日下,能保持威名的,只剩下山东虫了。而鲁虫里面,又以宁阳和宁津两地的蟋蟀最为大家所爱,因为每年大奖赛立盆底的(如“济公杯”),几乎都是山东虫。七八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爱好者云集山东,有人戏称是“朝圣”。如此大的人流,为山东创造了不小的GDP。人们为能获得理想中的蟋蟀而疯狂。也许大家不相信,能得到理想中的蟋蟀,被许多爱好者认为是毕生的运气。所以,为了一只好虫,人们不惜一掷千金。笔者亲眼所见,一位爱好者从虫贩那里看到一只上好“乌背黄”,竟然电告上海的虫师当夜赶来,最后连哄带骗以6000元人民币收下。在每年收虫热潮中,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出手上万的也不是罕见。一只蟋蟀仅几克重,换算下来,它要比黄金钻石还要贵!疯狂的蟋蟀市场,催生了当地出现了大批专业的“撬子手”,因为如果能抓获一只上品的蟋蟀,其收成比种的玉米地还要好许多。同时也促使当地社会配套服务的提升,包括旅馆、餐饮、保安、客运、专用工具、小姐等。这是成千上万蟋蟀爱好者的嘉年华!
除了亲赴产地收虫,各城市的花鸟市场自然也是买虫的好去处。来自各地的蟋蟀汇集于市场,数以万计,场面相当壮观。
蟋蟀在普通人看来就是一只灰突突昆虫而已,但在行家眼里就学问大了去了,分青、黄、紫、白、黑五色。每一种色洛都有顶尖品种,如青大头、白牙青、黄麻头、乌背黄、紫壳白牙等,能叫得上号的,不下百种,而且都有虫谱或诗句相配,都是虫界里的将才,身价以千论。而一些稀有的兼色品种更为名贵,如天蓝青、正青、紫黄、白紫等,都是“虫王”级的,可遇不可求,甚至大多数爱好者终身难求,难以用金钱衡量。
收虫的季节让人冲动,养虫的时间让人倍感辛苦。一般爱好者会养上10-50条不等,专业人员会蓄养几百条。蟋蟀需要静养,每天需要换食换水,到了夏末还要安排交配,而且配毕即提雌,以防蟋蟀沉湎于雌色,没了斗志。这段时间里,养虫人不管身家学历如何,统统都是保姆、太监,直累的腰酸背痛、两眼充血。最大的乐趣是通过网络和聚会,与人交流,犹如新生产妇之间交流育儿经,乐此不疲,兴奋不已。
开斗的季节开始于9月下旬。那是玩虫人狂热大爆发。不管业余的还是专业的,一般都会有“校牙期”,即试试自己这棚虫的质量如何,形式或品茶“无花斗”(注:“花”=钱),或“小花”试斗,或“小场斗”(注:“大场”=专业赌局,动辄赌资论万)。每当初斗斗出将军虫(或自认为将军虫),其兴奋程度不亚于金榜题名或洞房花烛夜。到了10月初,大规模的虫斗开始了。有政府引导型的“大奖赛”(本人热衷于此),有虫友间的“斗小花”(这是最多人群,花面几十到几百,无伤大雅),还有就是大小“场子”开盘了。与此同时,也是公安开始抓赌的时机。这季节,有关蟋蟀的书籍最畅销,与虫相关的虫食、虫具最畅销。相关的讲座、研讨会陆续开张,像模像样。新闻单位会加入采风,金发碧眼的老外也会赶来看热闹。一般业余人员会在10月中下旬收手,爱得深的,会在11月初洗盆。而专业选手会斗到无虫可斗为止。
整个虫季中,交流是最持之以恒的。各类人员相聚,有说不完的虫经和故事,兴奋的人们面容憔悴,眼睛布满血丝,但却精神亢奋,讲述着自己所养及所见的虫的英雄表现和离奇故事。每个人的讲述,都能带动周边人的兴奋和激动,往往只恨那长夜太短,只能改天再聊,或电话里再讲。这是玩虫人的季节,是他们亢奋的季节,虽然他们会面临老婆的抱怨、老板的责难、医生的忠告、派出所的警告,但他们会年复一年地痛苦并快乐着。
我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们共同的写照。虫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乃至在我出国头几年里,还通过网络扎堆于虫友之间,获取快乐,乐此不疲。
想念你,故乡的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