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美东游
吕孟申
2013年6月29日清晨4点整,随旅行社乘豪华大巴自蒙特利尔出发开始踏上前往美国的美东4日游的行程。依然是夜色朦胧,通往美国纽约的87号高速公路早已热闹起来。透过车窗,举目望去,曙色中的公路两旁到处是蓊郁的绿树,碧草连天。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广袤千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苍苍绿草,很少看到庄稼地。
美国的交通最令美国人自豪,可以讲畅通无阻,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只要你有本事,连天昼夜地开,除了加油,可以不停一次车。洲际公路上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一个公共休息场所供旅行的人们使用。休息厅设有自动食品销售机、公用电话、免费导游资料,还有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外面不但有孩子们的娱乐场所,野餐设施,而且还有专门为猫狗提供的活动场所,使你一解旅途疲劳。
(一)
我们前两天的行程是在纽约曼哈顿游览,参观无畏号航空母舰博物馆,浏览时代广场,登上洛克菲勒观景台,到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大楼,参观世贸遗址,乘纽约海港游船瞻仰自由女神像。
无畏号航母像硕大无朋的海上霸王,静静地停泊在哈德逊河海港一隅,虽然无缘看不到它曾经叱咤风云海上的雄姿,但它那高大威武雄猛的外观仍令人震撼。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每人花26美元买了登舰的门票,通过安检门,乘直达三层的电梯来到舰体最高层。这里停满了曾经在此服役过的各式战斗机,直升机数十架。平生第一次登上航母,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战斗机。置身宽阔的甲板上,骄阳似火,星条旗迎风招展,海鸥绕舰翻飞,苍鹰鹰在蓝天盘旋,天上不时有轰鸣的直升机巡航。
我们怀着十分复杂纠结的心情徜徉在无畏号,从顶层来到中层,中层是航母的心脏,航母的操作人员大都集中在此。舰上人员各司其责,忙而不乱,整个航母就像一个小社会,缺少那个环节也不行。下层置放鱼雷,导弹发射系统。
美国之所以称霸世界,是与它的综合国力,科技水平,雄厚的军事实力作后盾而才会有恃无恐。一百多年来,中国之所以屡屡挨打,成为西方列强觊觎的鱼肉,那是因为政府的昏庸腐败,国力的贫弱,科技的滞后,军事的落伍,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企盼着中华腾飞,国富民强,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畅游五洲四海为期不会很远,愿这一天早日到来。一个强大富庶的祖国,永远是海外华裔共同的期盼。
无畏号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她是美军第四艘以无畏为名的军舰,舰名源自美国海军于1803年俘获的一艘火船。无畏号于1941年开始建造。建造仅开始数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加快建造无畏号等航空母舰。1943年无畏号下水服役,开始参与太平洋战争。战后无畏号退役封存,在朝鲜战争后开始进行SCB-27C改建,又在期间重编为攻击航母(CVA-11),于1954年在大西洋舰队重新服役。稍后无畏号又进行SCB-125现代化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
1962年无畏号重编为反潜航母,舷号改为CVS-11,继续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执勤。稍后无畏号参与美国的太空计划,分别担任水星-宇宙神7号及双子座3号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无畏号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参与越战。虽然无畏号其时已改编为反潜航母,但美军临时将之改编为辅助攻击航母,故无畏号亦有派飞机到陆上参与攻击。
1974年3月15日,无畏号退役,并拖到费城封存;她也是美军最后一艘退役的反潜航母。稍后海军打算将无畏号出售拆解,但遭到民间反对;其中纽约房地产商兼慈善家扎卡里.费沙(Zachary Fisher)更在1978年成立无畏号博物馆组织(Intrepid Museum Foundation),并筹集资金,以购入无畏号作博物馆舰。与海军交涉多年后,海军同意了组织的请求,并在1981年4月27日将无畏号转交组织管理。1982年2月23日,无畏号除籍,并开始改建为博物馆舰;同年8月,无畏号海空暨太空博物馆(Intrepid Sea-Air-Space Museum)在纽约正式开放;而费沙在稍后购入更多海军退役舰只到博物馆。1986年,无畏号获评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自无畏号改建为博物馆后,便成为纽约地标之一;但无畏号只是整个博物馆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部分还有黑鲈号潜艇(USS Growler, SSG-577)、一架协和飞机及洛克希德A-12侦察机。2011年4月,太空总署宣布企业号航天飞机将会转移到海空暨太空博物馆展览;而企业号则在2012年4月27日运抵纽约,并在6月6日运抵无畏号舰上。
2001年九一一袭击后,联邦调查局曾以无畏号作为临时办公地点。电影《国家宝藏》(2004年上画)及《我是传奇》(2007年上画),均曾在无畏号取景。
2006年7月,无畏号开始筹备翻修,并在10月1日关闭。11月6日,拖船尝试将无畏号拖到新泽西州贝永维修;但无畏号由于长年停泊,舰体早被淤泥卡死,无法移动。海军稍后加入协助,在清理走30,000立方米淤泥后,无畏号在12月5日拖离停泊处,接着开始维修及翻新,总共耗费一亿二千万美金。2008年10月2日,无畏号由拖船拖回纽约,并在11月8日再次对外开放。无畏号两次获颁海军集体嘉奖勋表,并分别在二战及越战获得五枚战斗之星。
离开无畏号,我们沿着河边码头朝洛克菲勒大厦而去,走不多远,看到一处破败不堪的旧码头,与周边整洁雅致的环境极不搭调,形成极大的反差。我们无法理解,导游揭开了谜底,原来此码头是当年特意为泰坦尼克号到来而兴建的。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客轮”、“梦幻客轮”。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与姐妹船奥林匹克号(RMS0lympic)和不列颠尼克号(HMHSBritannic)一道为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乘客们提供跨大西洋旅行 。泰坦尼克号是同级的三艘超级邮船中的第二艘。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当时为英属)的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New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故事拍摄的。为了纪念这次海难的惨痛历史,纽约当局就把此码头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成为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
我们乘车穿越高楼林立的曼哈顿繁华街区,只觉得座座高楼耸入云天,要想领略大楼的顶层必须把头抬起向后仰到极限才能看全。
闻名世界的洛克菲勒中心位于曼哈顿中城,被看作纽约的地标性建筑乃至美国财富的象征。建筑群的中央是一个下凹的小广场,广场正面有一座金光闪闪的希腊神普罗米修斯飞翔着的雕像,下面有喷泉水池,浮光耀眼,冬季可作溜冰场。小广场的周围有带状街心花园,供人们小憩,并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中心的各个建筑物之间都有地下通道连接。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70层,高259米。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购买了 GE大厦 观景台的门票,门票是25美元。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曼哈顿,没有不到此登观光台的。我们在露天排队等了好长时间,才缓缓进入大厦,通过安检,又是排队乘电梯直达67层,进入观光平台底层,要想登顶还要乘步体再上3层,方能领略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置身70层观光平台,登高远眺,整个曼哈顿尽收眼底。晴日下的曼哈顿,从高处望去,也觉得雾气茫茫,似隐似幻。如果说纽约是美国的王冠,那么曼哈顿就是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这里是世界财富聚集的心脏,摩天大楼争奇斗艳,各呈妖冶的风姿,眩目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超大屏幕的电视每天24小时不停的变幻着画面。这里是冒险家、富豪,权贵们的乐园。这里是天堂,富人尽可能享受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迷醉;这里也是地狱,来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们在此寻求刺激,或铤而走险,或制造祸端,天使与魔鬼同在。
洛克菲勒家族,在曼哈顿创造了一个神话式的奇迹。1928年,世界首富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之子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与大都会歌剧院合作开始了此建筑计划。然而,第二年的1929年的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也使大都会歌剧院撤出了投资。这时,小洛克菲勒面临两个选择,放弃或继续。他说:“我明白现在的我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整个计划,二是完全由我一个人的资金继续完成他。”他选择了继续,独自承担起这个巨大的计划,限期24年。(可选择延期另外三期各21年,总共87年)他当年坚持继续计划的原因,很大部分是为了创造建筑的就业机会并提振美国人民的信心。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的私人建筑计划。在纽约曼哈顿,装饰风艺术风格的十四栋摩天大楼,占地22英亩,于1930年5月17日正式动工,于九年后的1939年11月1日完成。建筑名称是家族幕僚Ivy Lee所建议的。小洛克菲勒原先并不想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但考量到这名字能吸引到更多商家与人潮,接受了提案。整个中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930年代建造的十四栋大楼,为古典风格。第二部分是1960年代新建的四栋大楼,为现代风格。
1989年10月,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顶点的这一年,三菱地所以2200亿日圆的天价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完全取得洛克菲勒家族的股权,成为日本当年海外投资的经典案例。这个举动引起了纽约市民的反感,日本威胁论在美国蔓延。然而泡沫破灭后,1995年5月营运公司宣布破产,14栋建筑卖出12栋,只保留2栋。2000年,房地产业者Jerry Speyer(洛克菲勒第三代领导人David Rockefeller的好友)以18亿美元买下了14栋大楼,为目前洛克菲勒中心持有人。
洛克斐勒中心是历史上最浩大的都市计划之一,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区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第五大道旁较为低矮的国际大楼缓缓起伏到第六大道旁最高的GE大楼(通用电气-69层高楼),交错横贯之间的是供市民使用的广场,这座城中城每天容纳上班、观光、消费的流量达25万人。严格来说,洛克斐勒中心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七大道,介于47街至52街之间,区内涵括餐厅、办公大楼、服饰店、银行、邮局、书店…,甚至还有地下铁通道贯穿连结,建筑师聪明地利用大楼间的广场、空地与楼梯间制造人行流动的方向,让一天超过25万的人潮在此穿梭无虞。
洛克斐勒中心在建筑史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罗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计划,建筑物不再是取悦上帝及皇帝的工具。
走出洛克菲勒大厦,我们一路步行直奔时代广场。
纽约通常称公园为“广场”,而这里既不是公园,也不是四方形的广场,而是一块三角地带。名称的由来是因1904年《纽约时代报》的总社迁移至此,因而得名。如今,时报总社虽已移到第43街8号和7号之间,但时代广场(TimesSquare)的名称仍然延用至今。
时代广场,又称为“世界十字路口”,位于曼克顿市的心脏地带,以OneTimesSquare大厦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四十家BroadwayShow及Off-BroadwayShow剧院,加上多间大型电影院,每天都吸引逾万人前来欣赏,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自1904年始,时代杂志办公室搬来后便命名此地为时代广场。当日是除夕,晚上有燃放烟花活动。此后,每年都有午夜倒数计时仪式,使这一带聚集数以万计的民众,共同参与此盛会。在曼哈顿区,时报广场是一个出名的地方。有人曾说过,如果游人到了纽约而没有去时代广场,那就等于没有看过纽约市,可见时代 广场在纽约的地位。
无论白天和黑夜,你都可以被那些巨幅的电子广告牌招引,随着平均每天约七万人次的高密度人流,插足摩肩进入这块三角地,感受那疯狂膨胀到无限的缤纷世界。跻身广场,涌动的是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流;展示的是一个没有舞台的舞台,没有导演但比导演出的还要绚丽的世界时装模特秀。这里又同是百老汇剧院集聚的中心地。无数演员都以能在百老汇剧场一展演技为荣。间或,一种专供游人游玩的三向轮的脚踏车,载着疯狂吆喝着的时尚红男绿女从街头呼啸而过。抬望眼,夹街的高楼,无数巨幅电子广告牌24小时不停息地、以数秒钟的速度变换着艺术精致的广告短片。似乎是华尔街老板们着意借这块三角地在疯狂而又极富艺术地张扬他们的豪富。那半园柱型的NASDAQ巨幅广告,不停地变幻着黑蓝红的冷热面孔。又似乎在告示着这世界金融中心的股市莫测风云。广告的商业金融气息与高科技艺术手段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它的功能已经超出了诱人掏出腰包的本意,又已成为艺术精品制作大师在这里频频竞秀、一争高下、不断推陈出新的舞台。
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来临,广场气氛出现转变。时代广场充斥着色情表演场所、通宵放映性爱映画的电影院、以及售卖廉价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传媒人达蒙·鲁尼恩(DamonRunyon)所著的故事集《红男绿女》(GuysandDolls)反映了这时的转变。以后的数十年内,时代广场被很多人视为危险的地带。时代广场继而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为纽约市危险与败坏的象征。有很多题材黑暗而具影响力的电影,如《午夜牛郎》和《计程车司机》等,其中不少情节都在时报广场取景。而区内的不良电影院放映低级电影,更是等闲之事。
漫步时代广场,我真实感觉到这里不愧为时尚之都、艺术之都,浪漫之都。来自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尽情地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艺。既有浪漫少女身着比基尼泳装且歌且舞,也有黑人小伙儿忘情的在跳高难度的街舞,更有不少艺人在街头摆摊现场作画,或速写或漫画。同时,我也看到来自中国的中年人在手持竹笔画花鸟字,在兜售。
在时代杂志大厦最瞩目的广告屏幕位置,我们惊喜地看到新华社巨大的广告屏幕,不时播映着中文画面或广告,我们的目光被牢牢吸引着,感到分外亲切自豪。
在曼哈顿大街,我想到了上海的南京路、外滩,同样的热闹,同样的繁华,同样的高楼大厦,但不同的是我们那里缺少了浪漫奔放天然纯真的气氛。在曼哈顿你尽管尽情释放所有情绪,没人去干涉你,这里有些街道不是很宽敞,但来自底层的小商小贩或卖吃的喝的,或卖穿的戴的,玩的娱乐的小东西,从没看见警察或城管去的驱撵他们。这里的确是自由的天地,我在为中国的明天祈祷:一个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没有贪腐,没有欺诈,人人和善的社会早日到来!
(二)
第二天一大早,导游带领我们直奔曼哈顿下城华尔街、世贸遗址,然后在纽约海港乘游船环绕自由女神像游览观光。
华尔街(wall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 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以纪念此事。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 经久不衰。
华尔街两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楼竖立,街道如同峡谷,抬头只能望见一线天。数不清的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都在这里驻足。每天成千上万的白领阶级涌到这里上班。而住在郊区的金融巨头们,则不必受挤车堵车之苦。他们上下班乘飞机,直升机场就设在华尔街东端不远的东河畔。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
华尔街是梦想家的天 堂,不知有多少暴发户一夜之间从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宝座;它也是企业家的地狱,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业家一夜之间也是从这里破产身亡。这时是天堂与地狱的交汇处,这里是魔鬼与天使的聚集地。巨大的诱惑,巨大的实力,使它无愧于国际金融业神经中枢的地位。华尔街位于被誉为美国的象征。
华尔街11号,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纽约股票交易所。别看这座只有7层楼的大厦普普通通,而且夹在高耸入云的纽约摩根抵押信托大厦和欧文信托大厦中间,似有受压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如果说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业的心脏,那么股票交易所则是其脉搏,只要它轻轻一跳,国际经济与金融界立即就随其晃动。华尔街今天的显赫,与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站在华尔街,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里除了高楼林立,再就是这里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财富和金钱堆起来的。这里的隔离带是铜做的,这里的隔离墩也是铜铸的,就连消防栓也是明晃晃的铜材呢。我站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门前,不觉得它有多大的威严,只觉得它显得平凡一般。据说2001年9.11以前,一般普通人都可进交易大厅看看交易的情景,只是那场大爆炸,使得美国草木皆兵,防不胜防,一些重要部门不再随意开放了,我们只好站在门外想象交易大厅的盛况了。
我们慕名寻找华尔街的铜牛,离交易所不远,我们找到了大铜牛,游人们围着铜牛争相留影。据了解,这头闻名全球的“铜牛”雕塑,其背后还有着一段离奇的故事。铜牛的主人是一位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艺术家,他叫德·莫迪卡。莫迪卡来美国多年后,想做一件东西一鸣惊人,好出人头地。他有一天突然想到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如果有自己的作品放在这里定会引人注意。于是,莫迪卡开始创作一头铜牛,打算在1989年圣诞节的时候摆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前面,祝福股市来年一牛冲天。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莫迪卡在1989年12月15日午夜,用一辆大卡车将他这头重达3200公斤的铜牛,偷偷运到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那棵巨大的圣诞树下面,他盼望着第二天一早会发生奇迹。次日一大早他就跑到证券交易所边上想看看他的铜牛会发生什么,果然奇迹发生了,他的铜牛已经被记者和警察围得水泄不通,从外面根本看不到牛了。纽约市政府盛怒之下,要求莫迪卡赶紧把铜牛拉走。就在这时,百老汇大街南端的BORLINGGREEN公园的负责人找到莫迪卡,让他把铜牛放到他们的公园里。莫迪卡看到目的已达到,就同意暂时把铜牛借给他们,这一借就是18年过去了。铜牛早已被宣布成为纽约市的公共财产,不准任何人买卖,莫迪卡只拥有肖像权。莫迪卡也成功了:他的铜牛成为华尔街的象征。铜牛旁并没有“不得攀登”的字牌,任何人都可以与铜牛任意“亲近”。
我们也按耐不住,索性排队站在铜牛身旁留下难忘的影像。
整个曼哈顿常住人口150万,每天从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的 人数高达300万。18座桥梁和4条水底隧道(其中布鲁克林大桥和林肯隧道最为有名)把曼哈顿岛与纽约市其他名区以及新泽西州连接起来,交通十分拥挤。这些桥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强的蛇龙一样,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层,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从平面交通发展到立体交通,甚至直升飞机的应用也相 当普遍,停机坪就设在楼顶上。
华尔街是一条高效率,高浓缩的金融“巨子”,全纽约50多万金融业员工,华尔街就占了10多万人。这条又窄双短的街上竟容纳着10多万人,每天望着满街黑黝黝的人头,看着他们茫然无色的表情,真不知你感受到的是人间奇迹的喜悦,还是人被异化的沮丧!或许,人类就是在这悲悲喜喜之中转演着自己的历史?匆匆往来于华尔街的人们,也许都不会忘记70多年前的那个“悲惨的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属于美国1280家最有名望的企业股票突然急剧下铁,失去了控制。到中午12点,仅短短几个小时,就发生了两个银行家、一个经纪人因破产而自杀的惨案。最终全部证券贬值一半,几百万人破产。人类创造了财富、制造了金钱,可人类又在一点点失去自身的本质,成为金钱的奴隶。虽然受美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在诸多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华尔街金融业务 已不再像昔日那样辉煌,一些大的公司也开始向外延伸,但是,华尔街仍以其巨大的实力,在国际金融业占据显赫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沿华尔街向南走,就可去参观世贸遗址。在林立的楼群间,一个巨坑触目惊心,这里曾是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所在地。原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是两栋并列的姐妹楼,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于1973年落成,每幢楼110层,高达412米,雄居世界孪生高层建筑榜首。大楼每层面积4000多平方米,地下广场2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为88万平方米,提供使用面积80万平方米。世界各国800多家国际银行和跨国公司进驻这两幢大楼。楼内设有法律事务所、交易中心、运输公司、海关、商场、餐馆等,成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国际金融和商务贸易中心。据说每天约有10万人来此上班工作,纽约州州长在此也设有办公室。这两幢高楼大厦,不但名副其实是世界贸易中心,而且还是纽约最具吸引力的观光景点之一,每天慕名而至的游客多达8万人。游人可乘电梯到达107层的观光台,用看台上的望远镜极目远望,周围10英里内风光可尽放眼底。
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两架美航客机,先后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北、南大楼,顷刻之间这两栋堪称世界最高双塔瞬间倒塌,这次恐怖袭击使近3000人死亡、2250人受伤,保险赔偿金额高达381亿美元。“9.11”恐怖袭击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人为灾难,成为迄今世界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当我们站在依然高楼林立的工地旁,想想当时惨状,心中都会感到阵阵恐惧。
自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倒塌后,纽约市一直在从事废墟清理和寻找遗骸的工作。2006年4月,新的工程已经启动,美国人民希望通过建筑一个新的大楼来抹平心中的伤疤。根据最初的设计方案,取代在“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双子塔楼的是自由塔。自由塔高1776英尺,以象征美国建国的年份,大楼将包括至少60层办公室以及用于设立商业设施的开放空间,未来的“自由之塔”大楼预计将成为世界第一摩天大楼和纽约的新地标。
时光荏苒,现在留在这里的,不仅仅是一片遗址,更是人们对过去的哀悼和怀念。纽约市民已经亲手为这里重新做了规划,重建后的世贸中心将包括六座新的世贸中心大厦和一座911纪念馆(September 11 Memorial)。高1776英尺的一号塔主体工程业已基本竣工,在这里我们可以目睹911事件的发生地,跟建于原双塔地基之上刻有每一位遇难者名字的“反思池”合影,参观崭新的世贸中心大厦和911国家纪念馆,怀念过往,见证辉煌。
我们怀着极其沉痛复杂的心情离开世贸遗址,乘车前往纽约港乘游船瞻仰自由女神像。
在港口烈日下排队一个来小时,等来了游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纽约都会想亲眼目睹自由女神像的风采。 游船缓缓起航,我们站在甲板从不同角度欣赏曼哈顿千姿百态耸入蓝天的高楼。河风阵阵,鸥鸟竞翔,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游客相聚游船,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面容。都说美国社会治安很乱,纽约更是犯罪率极高的大都会,平心而论,置身纽约时代广场,曼哈顿,华尔街所到之处并不觉得置身危险之地,相反倒觉得这里纯真浪漫,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按照自己的原生态活着,不必违心曲意逢迎或低三下四地求人,就是乞讨者也是手持纸杯走到车前一晃而已,给与不给决不纠缠。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象征,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日夜守望着这座大都会,迎来了自19世纪末以来到美国定居的千百万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约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造竣,前后历时十年,雕像仅食指就有2.5米长,1米宽,指甲则有75厘米厚。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万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万人参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游船环绕自由女神像缓缓而行,让游客从不同角度观看女神像,我的视线离女神像渐行渐近,渐行渐远,可我的心早飞回自己的祖国,飞到了长江,我看见了屈原站在秭归江边忧郁的眼神;我的心飞到了黄河,我看到了中原黄土地、黄河岸边诗人杜甫在凛冽北风中无助的呐喊......
(三)
时值中午,我们在海港就近匆匆吃罢中午饭,就乘车往我们下一个景点费城赶去。
费城 (Philadelphia),别称是“友爱之城”。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宾夕法尼州,是美国第5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敦;是全美第4大都会区,仅次于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是宾州最大城市,与新泽西州仅一河之隔。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市区人口约152万,整个费城大都会地区人口约600万。费城地理位置优越,向东北距离纽约大约160公里(2小时车程),向西南距离首都华盛顿约220公里(3小时车程)。
1790-1800年,在华盛顿建市前曾是美国的首都。费城是美国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774-1775年两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并通过独立宣言;1787年在此举行制宪会议,诞生了第一部联邦宪法。19世纪以来,铁路和港口发展很快,制造业兴起,1860年制造业产值曾占全国30%。现仍为美国主要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之一。1876年费城举办了世博会,以及美国独立100周年纪念展。1926年举办美国独立150周年博览会。1976年,费城也是美国举办独立200周年的活动城市之一。工商业发达。为美国东海岸主要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还有化学、制药、电机、电器、机械、铁路机车、汽车等重要工业部门。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亦负盛名。全市约2/5就业人口从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也较发达。美国第一所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现大市区内有2万余家零售、批发商,商业职工占总就业人口的1/5,有商业银行58家,互助储蓄银行7家,为美国第三联邦储备区银行总部所在地。有1969年新建的美国造币厂。
市区以市政厅大楼为城市中心。街道布局呈棋盘状。城市安静,适宜居住,有“住家城”之称。经中央广场的麦凯特大街和布鲁德大街是东西和南北两大干道。麦凯特大街和本广场西侧的约翰.F.肯尼迪大街沿线的新“本中心”为主要商业区,多高层建筑。
从市政厅向西北延伸的本杰明.弗兰克林大街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途经费城艺术博物馆、罗丁博物馆、本杰明?弗兰克林纪念馆和菲斯天文馆等重要文化设施,通往费尔蒙特公园。该公园沿斯库尔基尔河延伸,占地1600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内有1876年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会址。城东多历史遗址。1730年建立的独立广场,现为国家独立公园的一部分,内独立宫是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宣言的地方,珍藏着著名的自由钟。附近的卡本特厅是第一次大陆会议的会址。建于1727年的基督教堂是华盛顿、弗兰克林及其他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们的礼拜堂,附近有弗兰克林墓。
城西是大学区,有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卓克赛尔(Drexel)、坦帕大学(Temple)、圣约瑟夫学院;克尔提斯音乐学院和宾夕法尼亚美术研究院等著名高等学府。费城管弦乐团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市区东部中国城有全美最大最早的中国城之一。
绿意盎然的费城,每年从全美各地涌进不计其数的游客,都是专程前来欣赏这个国家的诞生地。因此,费城也是著名的观光都市之一。1682年,英国探险家威廉·潘(Quaker William Penn)发现并命名了费城,同一时期当地建了357间屋子;到了1699年,人口已快速成长为7000。十八世纪中叶,费城的贸易额已超越了波士顿。之后,这个城市成为美国的诞生地,也是美国的第二个首都。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伟大的政治家、作家及发明家,虽然出生在波士顿,但在少年时代离家出走至此,创业开印刷所、办报纸、结交总督、地方名人,创办大学,并于1790年逝世于此。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下一站要驱车6个小时赶往华盛顿,所以在费城我们只好乘双层观光车对主要景点浏览了。我们觉得费城集古老与现代元素之大成,既有二三百年的古老建筑,又有现代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整个街区干净利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古老的马车,矫健的骏马,拉着游人在小街溜达,清脆的马铃声,马蹄的嘚嘚声,响彻在寂静的街道,如诗如画的街景令人心醉。
观光车导游风趣幽默,流利的英语讲解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对于来自中国的游客可一句也听不懂,只好看景了。路遇唐人街,看见熟悉的中文招牌,格外亲切,恍惚走进家乡的街道。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有顽强的生命力,落地就能生根,世界各个角落到处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人,人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生活习性带到哪里,方块字,浓浓的乡音乡情,早已融化在海外炎黄子孙的血脉,绵绵不断如丝如缕。
走马观花费城浏览个大概,迎着苍茫暮色,我们经过6个多小时的奔波,夜宿华盛顿郊外旅馆。
(四)
第三天一大早起来,吃罢早餐,我们就往华盛顿中心城区赶去。
美国建国后,美国各州对首都的位置发生了争执。北方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希望将首都定于南方。最终美国南北双方作出让步,在美国南方离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托马斯·杰斐逊邀请的一次晚宴上讨论出来的。当时的“联邦城”规划为一个面积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其位于波多马克河上的实际地点是由华盛顿总统决定的,华盛顿本人还建议美国首都称为“联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国首都被命名为华盛顿市。华盛顿本人尽管居住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弗农山庄,但在1799年逝世前华盛顿本人很少到访这个以他为名的都市。
华盛顿是由法裔美国建筑师朗方规划的,朗方还设计过纽约的联邦大厅。当时的规划是基于马车作为基本交通工具为基础的,因此华盛顿的道路系统并不适合现代汽车交通系统。目前华盛顿被认为是美国道路交通条件最差的城市。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美国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国会大厦建在被称为“国会山”的全城最高点上,它是华盛顿的象征。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圆顶主搂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国会大楼里办公。白宫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圆形建筑,是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届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椭圆形的美国总统办公室设在白宫西厢房内,南窗外边是著名的“玫瑰园”。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是”总统花园”,美国总统常在这里举行欢迎贵宾的仪式。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等。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位于波托马克河河畔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华盛顿有许多纪念性建筑。离国会大厦不远的华盛顿纪念碑,高169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乘电梯登上顶端可把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杰弗逊纪念堂和林肯纪念堂等也都是美国有名的纪念性建筑物。
华盛顿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碑、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越南战争老兵纪念碑、哥伦比亚特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碑和爱因斯坦纪念碑。和特区内的博物馆一样,大多免费开放。华盛顿纪念碑可乘电梯到顶,观赏特区的景色。
我们到达华盛顿后,最感兴趣的是一睹白宫的芳容,游客只能在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总统花园”的铁围栏外远眺白宫。我们一行跟随导游静静来到正对白宫的铁围栏处,纷纷手持相机以远远的白宫为背景留下难忘的瞬间,让此行定格在生命之中。在此我们觉得这里的保安系统并没有虎视眈眈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一切是那么静谧,未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只是看到不远处身着便装的保安在巡视,并未干涉游客的正常拍照,到此的游客此时也尽量不发出声音,不干越轨的事,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据说,看似平静的外表下,白宫周围不时有狙击手在持枪张大警惕的眼睛。
离开白宫,我们直奔华盛顿纪念碑,此时的纪念碑被铁架子围得严严实实,高高的施工电梯,并肩而立。
华盛顿纪念碑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标,为纪念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石碑建筑物的内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原本米尔斯的最初设计是在底部有开国英雄柱廊围绕着华盛顿纪念碑,但在美国工兵处陆军上校凯西被托付重新设计地基与塔身之后,他放弃了柱廊的构想,专注于方尖碑的建造,并将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设计主塔。
1833年美国国会通过建案,建费用由全民乐捐,每人捐款上限为一美元,蓝图由米尔斯(Robert Mills)设计。其间因南北战争爆发,停摆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复工,由美国陆军负责,经费由政府负担。整个工程于1884年12月6日峻工,并四年后开放观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米,东面是国会大厦,西部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佛逊纪念馆,内墙镶嵌著188块由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登上169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可俯瞰波托马克盆地全貌。美国政府于1899年宣布:“华盛顿特区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
1853年美北长老会驻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曾赠一碑文予美国华盛顿纪念馆,由福建巡抚徐继畬撰碑文文字:“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我们无法登上华盛顿纪念碑,只好远眺了。索性只好登上高高的台阶,瞻仰林肯纪念堂。
林肯逝世两年后,1867年,北方各州就提议为林肯建造纪念建筑物。但是该建筑坐落在什么地方?多大的规模?什么式样?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所以建筑林肯纪念堂一直被搁置。20世纪以后,建造林肯纪念堂的呼声再一次高涨。1911年成立了由前任总统塔夫托为主席的林肯纪念委员会,委员会接受了一位名叫亨利·培根的大学生建议,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遥相对应的地方建筑纪念堂,拜肯本人则被选为纪念堂的设计师,纪念堂的总预算是294万美元。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提了出来,有人曾设想将纪念堂建成埃及金字塔式样其他种种巍峨丰碑的样子。但是年轻的设计师拜肯坚信自己的设计是合理的,委员会同样坚决地支持了他。1911年2月9日,美国国会批准了这个设计方案。1914年,纪念堂正式动工。由于河滩地质很软,所以纪念堂地基工程上花费了较多的材料和时间。1922年,林肯纪念堂落成。在纪念堂台阶下,向华盛顿纪念碑延伸,还配套建成了约610米长的倒影池。这样,在林肯纪念堂前东望,倒影池正好倒映出华盛顿纪念碑长长的碑身,看起来更加顶天立地。从华盛顿纪念碑下西望,同样可以发现洁白的林肯纪念堂倒影在水中,更加玉洁冰清,神圣庄严。平日里,倒影池是野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它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纪念堂位于在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托马克河东岸上,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
纪念堂于1914年破土动工,完成于1922年。纪念堂气氛庄严,每天更有不少游客乘车来此参观。已故总统林肯是最受尊敬的美国总统之一,人民不会忘记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解放奴隶和维护美国统一。 也正是他从社会最低层看出奴隶制的丑恶,揭穿"人人生来平等"的虚伪面纱。 虽然他被残酷暗杀,但他的精神将永存林肯纪念堂中。
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林肯纪念馆不仅是对这位已故总统的称颂,同时也是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称颂。在这里保存着美国最不朽的雕像之一。 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他第二次就职演讲词也 刻在大理石墙上。馆内36条圆柱代表林肯总统逝世时美国所划分的36个州。 沿着纪念馆的阶梯往上走,绕过林肯雕像背面,你所能看到的就是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纪念塔的壮观景色。 在池中还隐约透着华盛顿纪念塔的倒影。
这里也是那些热心革除社会弊端人士的聚集地。自从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这里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后,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林肯纪念堂是华盛顿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长约58 米,宽约36米,高约25米。是一座仿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大理石构建的古典建筑。鸭、海鸥群集的地方,人鸥相嬉,充满了和平的气息。
走出林肯纪念堂,此时天上飘起了忽急忽缓的阵雨,但丝毫影响不了游客浓浓的游兴,迎着雨幕,我们饶有兴趣来到韩战纪念碑。
这个纪念碑建于三角形的内圈墙中,墙长约50米,厚约20厘米,由加州运来超过100吨的黑色花岗岩,有超过2500幅摄影或者档案照片以喷砂的方式呈现在墙上。
三角内圈中有19座Frank Gaylord设计的不锈钢雕像,每座都比真实的尺寸大一些,大约是221厘米到229厘米高,每座重约500公斤。这些图像代表的是成列的士兵,均由武装而成的士兵形象而来。有14位来自于美国陆军,三位来自于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一位来是海军的医护官,以及一位是空军的观察员。他们均著了战备衣着,以杜松与大理石碑排成一列,代表了高低不平的韩国地形。
反射在墙上,就会出现38为士兵,代表了北纬38度线。在雕像的北边是个通道,形成了一边的三角形。其次,在南边有164英尺长的花岗岩墙第,是由Louis Nelson所建立的,将士兵的图像还有战争时候的设备与相关人物均喷沙上去。这形成了三角形的第二边,第三边则是便对着林肯纪念堂,是个开放性的缺口。雕像与通道的北边则是联合国墙,逐一列出在朝鲜战争时期在医疗帮助上有贡献的22个联合国成员国。
圈圈内包含了一个纪念池,是个直径9米的黑色花岗石浅池,并且被一道树木与树离所包围。铭刻上死亡、受伤、失踪者与被囚禁者的人数,并且刻上 “我们国家以那些为了征召到他/她们从来都不认识的国家以及人民而抵抗的子民为荣”。 此外,在右方的美国士兵旁则是联合国军队,纪念碑的南方则是韩国的国花木槿玫瑰,另外一作花岗岩墙壁则镌刻着一句话----自由并不是免费的(Freedom is not free)。
走出韩战纪念碑,冒着雨,我们急急切切超越战纪念碑而去。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是为了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的美国战士的英勇牺牲。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战士牺牲的日期为序,刻划着就义者的名单。
自从1982年“老兵纪念日”那天建成以来,越南战争纪念碑就成为了华盛顿特区游览者最喜欢的去处之一。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就像插在华盛顿纪念馆和林肯纪念馆之间的一道风景线。在其140块花岗岩墙板上镌刻着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阵亡的美国男女军人的名字。尽管它的设计者无法知道它将会怎样,但越战老兵纪念碑已经成为了普通美国人展现现有的以及永久存在的悲痛和哀思的地方。每天,都会有人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
尽管这座纪念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当时,美国全国 从1,421个设计中,一致选择了林璎的设计作为优胜者。林璎是从俄亥俄州雅典市来的一名21岁的耶鲁大学建筑系学生,是中国建筑师林徽因的侄女;她最初设计了纪念墙来作为学生项目。有争议的是,她的设计缺乏战争纪念碑的许多传统元素,林的亚裔身份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在1982年纪念碑揭幕仪式,人们甚至都没提到她的名字。 一些越战老兵认为她的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老兵们的侮辱,不像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硫磺岛升旗雕塑那样反映传统军队形象。但是,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并认为林的这个设计方案象征着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将再次会面,按照林自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
雨中的纪念碑,无言的向人们诉说着那场战争死去的人们所想所思所爱所恨,战争是残酷的,人们应该深刻反思和避免不必要诉诸武力的战争,和平是天下父母的心声,愿天下人人相亲相爱,自由快乐幸福到永远!
离开越战纪念碑,在滂沱的大雨中我们徒步向美国国会大厦走去。
美国国会大厦,是全美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位于国会山庄上,不但处于占地二百二十一英亩的美丽公园内,也是整个华盛顿特区街道编序的中心,美国国旗不分昼夜地飘扬在东正面和西面的上空。国会大厦是美国国会的办公大楼,坐落于华盛顿市中心的一处高地上,此地后被称为国会山。1793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为它奠基,于1800年落成并开始使用。根据美宪法规定,首都华盛顿的建筑物都不得超过国会的高度。美国人把它看做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
国会大厦实际上是美国的第四个国会大厦。在1783年到1784年间,美国国会的开会地点是位于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的州议会大楼。1789年到1790年期间,使用纽约的联邦厅作为开会地点。1790年到1800年期间,开会地点是费城的美国独立纪念馆。
国会大厦始建于1793年9月18日。乔治·华盛顿为它安放了基石,但是确切的安放地点现在却已经无法考证。其早期的建造由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彼和查尔斯·布尔芬奇等人监制。当政府于1800年将其临时总部从费城迁到华盛顿特区时,等待他们的国会大厦仍是尚未完成的砖石结构。上院一侧在1800年完工,下院一侧在1811年完工。
在1812年战争中,建筑曾被破坏,后修复。后来随着美国州数与议员数的增加,国会大厦也大幅扩建,并且建设了位于中央的巨型穹顶。
美国国会大厦顶端高约94米,南北长约246米,东西宽115米,有540个房间。国会大厦外墙全部使用白色大理石,通体洁白,建筑师力图使它给人一种神圣纯洁的感受。整幢国会大厦是一座三层平顶建筑,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圆顶,也分三层。圆顶上还有一个小圆塔,塔顶矗立着19英尺(约5.8米)高的自由女神铜像。她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永远眺望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用白砂石和大理石建筑的国会大厦,中央穹顶和鼓座仿照万神庙的造型,因采用了钢构架,因而外部轮廓显得十分丰美,在中心大圆顶的上面,竖有一座19.5英尺高的青铜像——“自由雕像”,顶尖离地有百余英尺之高,成为华盛顿最引人注目的路标。
美国国会大厦长达751英尺,宽350英尺的大厦,正中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可容纳二三千人,大厅四周的墙壁和圆穹形的天花板上满是记述美国独立战争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巨幅油画和壁画——这些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极为相似,还有林肯、杰斐逊等名人的石雕像,华盛顿总统的雕像居于最正中。大厦的北厢为参议院,大会场内悬挂着一面硕大的美国国旗,旗前面是议长的席位,再前面是记录席和发言席,美国总统也就是在这里宣读国情咨文。大厦南厢为众议院,众议院的会场形式与参议院相差无几。两院还有小会议厅和国会领袖办公室等大小540间房子。连结参议院与众议院的是长廊与雕像厅。在长廊两旁,意大利的名画家把全美国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组成图案绘成壁画,蔚为壮观;雕像厅中有几十座坐式立式,或铜铸成或石雕的巨型雕像,它们是美国各州历任议员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刻像。大厦的四周是草坪和树林,芳草如茵,树木常青。
美国国会大厦是美国民主政治的象征,1800年以来就是国会会议的召开地。国会议员聚集在此制定法律,美国总统亦在此宣誓就职、并且宣讲每年的国情咨文。
国会大厦可以提前预约免费参观,由于我们时间有限,就只好站在外围,远远看个外观,静静品味一下而已。
为了更进一步亲身体味感受华盛顿的风情,我们在导游的安排下冒雨登上游船河中漫游,细细观赏两岸旖旎风光。
我们登上双层游船,游览华盛顿,经过总统游艇码头,一睹总统游艇风采。在游船上还可以看到五角大楼,阿灵顿国家公墓,肯尼迪艺术中心,乔治镇和华盛顿纪念碑等其他著名建筑,两岸绿树婆娑,碧草茵茵,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是日凉风飕飕,雨珠横飞,大多游客怕雨淋着,索性躲在底层,我和老伴可顾不了那么多,打着伞,硬是站在顶层冒雨饱览两岸景色。此处离里根机场很近,不时有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仿佛要压了下来。
游船在缓缓移动,我的心潮澎湃。身在美国,心系故国。美国1776年建国,区区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他们却以无可辩驳骄人的业绩,雄踞世界的前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的奇迹。这其中更多深层次的东西需要我们冷静思索和探究,绝不是一言而蔽之----美帝国主义不是好东西!一句话就能下结论而定性的。泱泱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一百年来遭受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中华儿女从未屈服过,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抗争,一次次悲愤地呐喊:振兴中华!
纵观当今中国,国家强大了,人民扬眉吐气了,中国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伴之而来的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也是触目惊心不容乐观的,更令人心寒的是道德的沦丧,信念的缺失,物欲横流,举国上下惟钱是竞的浮躁心态,贪污腐败充斥社会各个阶层,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遭到空前的弱化和践踏,令每一个有良知有血性的炎黄子孙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五)
告别华盛顿,我们此行最后一站是大西洋城。
来到此地,顿有“城是一座赌场,赌场组成一座城市”之感。
这大西洋城和美国西部的拉斯维加斯,并列为美国两大赌城。大西洋城是美国新泽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距纽约仅有100多公里。
赌城规模最大的赌场,当数“泰姬玛哈尔”赌场。该赌场正面是一座印度建筑风格呈皇冠形的富丽堂皇的建筑,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心一51层摩天大厦。这家赌场仅工作人员就多达6500余人,自90年开张以来,每天有十余万赌徒来此一试身手,每天下的赌资高达500万美元以上,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造价最昂贵的超级赌场,这是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挥霍场所。
美不胜收的大西洋风光,与赌城光怪陆离的西洋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里的美景被观光客视为天堂,对更多的一夜之间输的倾家荡产梦断大西洋城的赌徒们来说,则是一座人间地狱。看来,天堂和地狱,有时也仅仅是一步之遥。
原来大西洋赌城就是由临近大西洋的一段空旷的海岸造就的,远离其它城市。赌城的房屋干净漂亮,但不算太豪华,也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在临海处有一条街,街道由木板铺就,一侧全部是赌场,另一侧有一个个同样是木板的小道通向海边。每个赌场的门前都有各具特色的造型,或鬼怪,或神仙,或令人恐惧,或博人一笑,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比如一段没有源头的水管哗哗地流水,一个水手不停地爬上桅杆。最富丽堂皇,引人注目的是印度宫,规模巨大的宫殿,白色的圆屋顶,登上高高的台阶才是大门。不过每一个赌场内部恐怕没什么两样,就是遍布全场的老虎机。这里还有一个平时在美国看不到的“景”——很多的人力车,拉数百米就要5美元,是一种很简陋的人在后面推的车。
导游说,美国人其实很好赌,有些人是赌场上的“不老松”,老两口齐上阵,轮番“作战”。因为老虎机每24小时一定有10%的大奖,3个大奖中有一个比较高,所以老两口轮流休息,连赌24小时,比如投1000美元,能挣回1800美元,每月来一两次,成了职业赌徒。导游的一个香港老板,每次来投1.2万元,赢率50%,每回依次投2000,4000,6000元,这样赌保证能赢。但他很有定力,每回半夜去,早上赌完就回家,給司机200元小费。在赌城用钱换筹码,从25美分到5美元不等,许多在餐馆打工的中国人,一到周末就来赌,当然是输多赢少。
在美国赌博不但完全合法,还是税收一大来源,许多人乐此不疲。不过一定不要以为可以随处想赌就赌,赌博必须去专门的赌场,赌场的设备全部是联网的,有个人记录,赌博所得也要计入个人收入,并且要纳30%的税。
据研究,在赌场现存的各种赌博方式中,只有二十一点等少数赌博,赌客有胜算的可能,其它绝大多数赌博方式都属于“负值期望”型,即只要进行到足够长的时间,赌场必定赢。
赌场老板开办赌场,自然希望赌客输的钱越多越好。算牌技术和算牌手的出现,似乎给赌场带来威胁。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赌场老板们终于放下心来。因为能用算牌法赢钱的赌客极少。而赌场一旦发现他们,可以拒之于门外。与此同时,许多人听说二十一点赢钱的故事,被吸引到牌桌上来。赌客下的赌注比过去来得大,赌场当然也赚了更多的钱。
赌场是最受老人欢迎的娱乐场所之一。无事可做,找乐子打发时间,成为老年人赌博的主因。从职场退休,子女长大离巢,有的老人更失去了伴侣独居,如何轻松打发手中大把的时间,成了问题。此时,五光十色,有吃有玩的赌场,便成了休闲的最佳去处。根据内布拉斯加大学心理学家对老人中心7000名退休耆老所作的调查,最受欢迎的娱乐之一是去赌城。纽约市华埠有不少老人,每周一次相约去赌城,俨然是一种老人会。从赌城之旅交到朋友,也成为他们有限社交活动的大事。
老年人去赌城,主要是消遣,因此不能赌大,要平和。很多老人赌性不输年青人,带氧气筒、坐轮椅、插气管,照样玩老虎机。有的老先生输了钱,脾气很大会骂人,坐在赌桌上,拿筹码的手抖个不停,也有昏过去的,叫救护车。”据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从1982年到1986年大西洋赌城发生的398起死亡案件中,有83%死于心脏衰竭。
由于华人赌客较多,大西洋城赌场每家有1000到1300名华人发牌员(Dealer)和其他服务人员,占总数的1/4。速成专业赌场发牌员培训中心的经理邓莹向记者介绍说,华人选择赌场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对英文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训,上手快,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不菲。这些优惠让赌业成为华人尤其是新移民的首选理想职业。
发牌员一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小时底薪4到5元,主要收入依靠小费,一天工作8小时的收入可以达到150美元到250美元,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这比很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收入还高,当然也比在餐馆打工要轻松很多,因此相当一部分新移民都会选择以此为业。很多在赌场工作的华人原来在国内都有着不错的工作,做会计的,做大学教授的,当老师的,还有当演员的,大家谈起往事大多三缄其口,因为生活太现实了,赌场也确实提供给他们了机会和生活来源,没什么好抱怨的。
我们怀着几分新奇的心情来到最大的赌城,只觉得这里气氛有些神秘,内里设施金碧辉煌,一眼望不到边的赌台,人头攒动,各色人员沉浸在赌博的氛围里。我想拍照几张,被这里的工作人员制止了,只好平心静气不出声观看。走出赌城,我们来到灯火通明的室外游乐中心,这里有很多紧张刺激的高空旋转升降游戏,使人心脏几乎要蹦了出来。海鸥在这里飞舞,直升机沿着低低的洋面盘旋,赌场的输赢悲欢在游乐场里尽情释放。
在海岸边上,有一座商业中心通向海里百米左右。一楼是礼品店,二楼是快餐餐厅。在这里买服装、鞋帽是不用交附加税的,所以感觉很便宜。日常在加拿大需要十几加币的体恤衫,在这里10元钱可以买到3件,所以我们一下子买了好几件衣服,老花镜标价99美分,我索性挑了一副325度的老花镜,也是不收税,心里美滋滋的。站在这里大西洋美景一览无遗,天空乌云密布,大西洋茫茫无际、波涛起伏,远处海天交融,水天一色。脚踏如银的白沙,手捧一掬清冽的海水,真觉得四海为家处处家,心安有爱是归程。
我们此行的第四天,旅行社原计划有去西点军校参观,全车40名游客只有8个人报名,到了最后一天导游先把一车人拉到一规模很大的购物城,此处有200多家品牌服装鞋帽在那里设点,而且不用交附加税。导游再问还有谁去西点军校,就剩下我们老两口坚持要去。其他人全都下车了,导游动员我们去购物,我们据理力争执意坚持去西点军校,导游无奈,催促司机开车,车开了500米,司机说啥也不开了,说是超时。此时,为了不使导游为难,我们只好下车,近在眼前的西点,却无缘一睹它的风采,空留遗憾待后行。
四天三夜,途径美东七个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弗吉尼亚州),一瞥四个城市(纽约,费城,华盛顿,大西洋城),行程2000余公里,一路走来感慨颇多。无论如何,走马观花对美东有了初步的了解。北美这片辽阔的沃土,的确是天蓝水碧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包括他的社会制度,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一无是处。美国就是美国,绝不能照抄照搬的复制,也不能全盘否定它。美东游,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对美国的认知,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未来的日子,我将继续踏上这片神秘的沃土,尽可能走向未曾踏足的地方,写下我的旅途游记,介绍给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