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绚丽漫七月,百年悠扬福斯特

谁说晴天听不到雨声?清风细雨,听那雨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photo tzoo_dp_media_23407_68882_neildiamondtribute_zps3829db26.jpg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美国的独立日也是国庆日的七月四号,民众们顶着炎炎夏日,烧烤,聚会,畅饮,欢笑。亦如这个国家的许多事情,看似是随意,亲切,并无任何刻板与生硬,但人们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自豪却在无数的不经意间展露无遗。是红蓝白色系的商品,是随手拿到的一面小旗,或是一曲悠扬的老歌。

露天音乐会伴随着烟火表演也是这个节日的传统。太阳快下山的时辰,我也来到南加一处露天音乐厅。这里依山而建,要爬一段山路才能到达。熙攘的人群伴着习习的山风,夏日的燥热顿时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欢欣与期待。

夜幕徐徐降临,Pacific Symphony (太平洋交响乐队)的演奏悠然响起,一曲曲熟悉优美的旋律飘荡。指挥介绍说为了纪念“美国音乐之父”(Father of American Music)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去世一百五十周年,乐队为大家演奏一组福斯特谱写的曲子。连我这样的“外乡人”也熟悉的曲子一首接一首地在山谷中回响。福斯特的音乐触碰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人思亲(《故乡亲人 –Old Folks at Home》),让人怀乡(《我的肯塔基故乡 –My Old Kentucky Home》),让人为爱心动(《金发珍妮 – 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也让人充满希望平和的梦想 (《美丽梦中人 –Beautiful Dreamer》)。

当《噢!苏珊娜! - Oh! Susanna 》响起的时候,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一同哼唱起这首歌。“Oh! Susanna, don’t you cry for me, For I come from Alabama with banjo on my knee. 噢,苏珊娜!请别为我哭泣,我自远方而来,带着琴儿去流浪。”那些在同声哼唱的人们,我们都曾来自远方,或由东到西,或自北向南,或漂洋过海,带在身边的许是把吉他,许是几本家乡的书。

许多年前,当我开始在学校里学习英文的时候,英文老师常常印了些美国民歌教我们唱。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福斯特的经典之作。老师并没有讲这些歌的来历和背景,只是音乐朗朗上口,歌词简洁有趣,成为了我心中对美国和那里的民众的第一印象。这样的歌声,和着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 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让我在尚未向往美国当代社会文明与科技之前,知道那里曾经的苦难,那些黑奴,那些穷困,那些混乱,还有那些梦想。

从福斯特的那个年代到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经历了一百五十年的改变。福斯特当年的美国梦早已时过境迁,一些梦想实现了,一些梦想烟飞灰灭,还有一些仍是今人的寻觅。更重要的是一代一代的人还不断地努力着,伴着他那不朽之作 –Beautiful Dreamer, 延续着梦想。

璀璨的烟花随着传承百年的音乐,令人遐思无限。

By 清风-细雨

2013年七月

 

 

 photo main_zps15d4e91c.jpg

美国音乐之父 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简介

斯蒂芬-科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 1826,07,04—1864,01,13),生于美国宾州匹茨堡市劳伦斯村(Laurrenceville), 自幼喜爱音乐,常随他家里的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歌,这对他一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十岁起步入社会,给报社写歌,收入扉薄,但他品格高尚,笔耕不断,乐于清贫一生,十八年后去世时,身边只剩下70美分(相当于今天的10美元).他的歌都为生活在最底层,特别是黑人而写,记述他们的艰苦劳动,写和他们的友谊,祈祷他们平安,其中老黑奴>,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德基老家>,苏珊娜>等为世所周知,而最能表现他同情低层百姓的也最具影响力的歌数故乡的亲人>(Old Folks at Home),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写为生活离乡背井,千里迢迢远去南方庄园劳动的黑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歌词充满他对远走他乡的童年朋友感人的真情,曲调具有鲜明的黑人音乐旋律。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所有的人都在哼唱着它,音乐厅,酒吧间里的钢琴,吉它不分昼夜地弹奏着它,伤感的女士在唱它,浪漫的绅士也在唱它,全球歌星们也唱着它

故乡的亲人>(Old Folks at Home),

沿着那亲爱的斯瓦尼河千里迢迢,

那里有我故乡的亲人我终日在怀念.

世界上无论天涯海角我都走遍,

但我仍想念故乡的亲人和那古老的果园.

我家茅屋在丛林旁边使我留恋,

不论我流浪的何方,它总使我怀念.

何时再能看见蜜蜂歌唱在蜂窝边,

何时再能听见悠扬的琴声,在我可爱的家园.

走遍天涯,到处流浪,历尽辛酸,

离开了故乡的亲人,使我永远怀念.

福斯特写的黑人歌曲充满同情,这也那个时代的呼唤,但他境界更超前那个时代.由于黑人被奴役,那个时代中为他们写歌大多是同情和鼓励阶级对抗,例如著名的一首名叫老人河>写得最明白:”黑人劳动白人享乐 / 黑人工作到死不得休息 / 从早推船直到太阳落….白人工头多凶恶 / 莫乱动 / 招灾祸,…”,但福斯特的歌诉说黑人的苦难,但更提倡用大爱化解阶级对立,这在他的马萨躺在冰冷的土地上>(后简称马萨>)表现出人间最尊贵,最高尚的友爱:

在那草地四周传来,黑人的哀歌声,

那小鸟还在愉快地歌唱,不知人们多悲伤.

在野草覆盖的坟上,长满春藤,

在那里马萨已经安睡,睡在冰冷的土地中.

黑人情深都爱马萨,因为他和蔼,

如今黑人都在哀痛,马萨长眠黄土中.

我终日不能安心工作,热泪流不停,

只能清轻弹着五弦琴,驱散心中的悲痛.

麦地远处一片哀歌声,黑人们都在哭泣悲痛:

马萨长眠黄土中.

他的曲调都是用民间歌曲式写的——三段体, 其中主题A 重复了若干遍,然后用一个新的主题B,最后回到主题A结束。象那些民间歌曲那样,它们都是容易受人喜爱和记忆而又容易唱的旋律。虽然他的许多歌曲的歌词都是为黑人剧团的演出所使用的黑人语言,但是那曲式和节奏更象盎格鲁一撒克逊的民间歌曲而不大象真正的黑人音乐。他的某些曲调甚至在节奏上有古老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那种切分音

当欧洲的歌曲创造者们为诸如莎士比亚和歌德一类的最伟大的诗人的歌词配音乐的时候,福斯特不是用报纸上现成的歌词,而是自己写歌词。往往他脑中首先浮现出曲调,然后再给它配上歌词。他的歌词写得很辛苦,他的笔记本表明它们被他改过一遍又一遍。

他的大多数歌曲用的都是黑人的方言,因为它们是在黑人剧团的演出里使用的。可是像那些真正的民间歌曲那样,它们讲的只是那些感动我们所有的人的简单事情,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黑人还是白人——例如渴望回家,和对别离了的亲人的忧伤心情。

历史对他的歌作了肯定:佛罗里特州拿他的故乡的亲人>作为州歌(1935),并在White Spring建立州立福斯特民间文化中心;肯特基州拿他的我的肯特基老家>作州歌(1928);在他的家乡,宾雪凡尼亚州匹茨堡市的匹茨堡大学建立福斯特纪念堂;同它一河之隔的卡乃基-梅隆大学(CMU)建立福斯特图书馆和塑像.他们都在宣示:”福斯特的歌是美国的财富”.

人们对福斯特的爱戴在一百五十年间不断延续,迄今为止有三部电影根据福斯特生平所拍。Swanee River (Twentieth Century Fox, 1939); Harmony Lane (Mascot Pictures, 1935); and I Dream of Jeanie (Republic Pictures, 1952) 。另外,PBS的“美国经历”( "American Experience")节目于2001年专门作了福斯特专辑。此外,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他的音乐和他传奇的一生有着共同的喜爱,日本分别于1979年和1992年以他的生平拍了两部连续剧。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乡情,爱情是所有民族共通的。

他的众多歌曲中,最为人所熟悉有:

    * 1848年的《Oh! Susanna 》(许冠杰曾改编成为《有酒今朝醉》
    * 1850年的《De Campton Races
    * 1851年《Old Folks at Home[aka Swanee River]
    * 1853年《My Old Kentucky Home》、《Good-Night
    * 1854年《肯塔基洲洲歌》、《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
    * 1856年《Gentle Annie
    * 1862年《Beautiful Dreamer
    * 1860年《Old Brack Joe
    * 1865年《The Voices That Are Gone》。

 

 

清风-细雨 发表评论于
回复丽雅的评论:

问好丽雅!是的,这样的音乐会,节日庆祝活动是随意的,每次身历其中的时候却会有些许的感动,感慨我们何等荣幸身处这样一个平和的氛围当中。
D.C. 的活动一定更隆重些吧?
很开心丽雅也喜欢福斯特的音乐,相较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作品中对底层人和黑人的同情是很前卫的。或许那也是他生时穷困,身后为大众所纪念的原因。
丽雅 发表评论于
清风好!

喜欢福斯特的音乐,看到你的图片,让我想起了我最近在本地和首府D.C.参加的两场国庆(焰火)音乐会,很随意,relaxing,可惜没时间一一记录下来,所以要特别谢谢你的美帖!很开心你度过了这么愉快的时光。Happy Belated Birthday Americ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