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的支前民工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见到的支前民工   《刘振墉》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ugust 06, 2013 06:00 AM 

一九四六年的夏天,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记不得这时内战有没有正式开打,当时国军的一个师从南通出发,向如皋、泰兴一线推进。这个师的师长名字特别好记,叫做王铁汉。

新四军(当时还没有解放军这个名字)在粟裕的指挥下,连续打了七仗,这就是共产党经常宣传的所谓「七战七捷」。其实只是旅、团一级规模的战斗,因为新四军原来只是游击战,认为现在打的就是大仗了。新四军完全没有机械化的运输工具,稍大些的战斗要靠大量民工「支前」。

当时这次七场战斗跟我家的距离最近处约三、四十华里,远的约六、七十里,我家又在大路边。开始时见到有民工陆续往北走,十几人一群,二、三十人一群,看上去组织很松散。多数带了扁担、麻绳,也有人带担架,其实只是两根长棍、两根短棍及一扎麻绳,带独轮车的甚少。

出民工的绝大多数是中年人,想想也合乎情理,如果一家四十几岁的父亲有个二十岁左右的儿子,摊上一个民工任务,肯定是做父亲的前去,不会让儿子冒险吃苦的。

过了些时,战斗临近结束,又有民工三三两两的向南走,往往在我们那儿歇脚喝水,也谈谈前方情况。通常都会将带出去的扁担、麻绳等全部带回来,不到性命交关的时刻,农民是舍不得扔家当的。

据说出民工也有花钱顶替的,如果你有钱而不愿出工,花两石粮的代价,就能找到代劳者,反正十天半月就能回来,风险也不大,还是有人觉得划算。

那时正是大热天,战地是杂粮地区,到处是青纱帐,又适逢霍乱流行,所以国共双方都伤亡惨重。行军队伍中,如果有人要拉肚子,离开一、两次后,再也跟不上队伍,这个人也就永远见不到了。

也有民工抬着伤兵,因为天热难受,实在筋疲力竭,将伤兵放置在青纱帐里,扛起空担架逃命回家去也。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华商信息 - 我见到的支前民工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it/23270716/article-%E6%88%91%E8%A6%8B%E5%88%B0%E7%9A%84%E6%94%AF%E5%89%8D%E6%B0%91%E5%B7%A5?instance=wjbk4

 

(说明:原稿在后面还有一大段,涉及权威人士,故而被编者省略,现补充于下,供参考)

近日读龙应台女士的力作《大江大海1949》,让我几次流下了老泪。因为从19481949的两年里,我不但亲自目睹了这个社会大变动,而且我也身陷其中,小小年纪,不得不多次作出影响终生的艰难决择,犹豫、彷徨、忧虑,实在是少年人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这本书中写到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共军使用人海战术,先让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前面打头阵,积尸盈野后,解放军才从后面往上冲锋。对此我甚难相信。

要想使民工往前冲,有三种可能:一是让他们相信刀枪不入,如义和团;二是给他们吸毒品,使其高度兴奋;三是有督战队在后面,几十挺机关枪在扫射。这三种情况似乎都不大可能,何况这些多是中年农民,要威迫或诱使他们并不容易。另外,文中也没有告诉我们,民工冲锋时,拿着什么武器,如果说成千上万的民工,都举着扁担,推着独轮车往上冲,那可要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绝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