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可能影响我们生活的“伪”维生素
维生素,指的是人体必需的一系列小分子有机物。它们大多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如果缺乏则会导致健康问题。目前,被学术界和营养界認定是維生素的營養素只有13種,分別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C、B1、B2、B3、B5、B6、B7、B9、B12。
在维生素的发现过程中,有些化合物被误认为是维生素,但是并不满足维生素的定义,还有些化合物因为商业利益而被故意错误地命名为维生素。我们称之为“伪”维生素。伪维生素的出现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人们对这些物质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有了新的认识后会及时更正),二是商家为销售产品而刻意炒作。下面来看看有哪些:
1,维生素B族中有一些化合物曾经被认为是维生素,如维生素B4(腺嘌呤)等。
2,维生素F——最初是用于表示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因为脂肪酸的英文名称(Fatty Acid)以F开头。但是因为它其实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而脂肪在生物体内也是一种能量来源,并组成细胞,所以维生素F在正式的介紹上不稱為維生素。
3,维生素K——氯胺酮作为镇静剂在某些娛樂性藥物(毒品)的成分中被标为维生素K,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维生素K,它被俗称为“K它命”。
4,維生素P—一種黃酮類化合物(芦丁),在1930年代中期到1950年代早期被稱為維生素P。维生素P主要和维生素C共同起作用,被认为可以保护维生素C,并增强维生素C的作用,但并没有作为维生素被认可。
5,维生素Q——有些专家认为泛醌(辅酶Q10)应该被看作一种维生素,其实它可以通过人体自身少量合成。
6,维生素S——有些人建议将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命名为维生素S(S是水杨酸Salicylic Acid的首字母)。
7,维生素T——在一些自然医学的资料中被用来指代从芝麻中提取的物质,它没有单一而固定的成分,因此不可能成为维生素。而且它的功能和效果也没有明确的判断。在某些场合,维生素T作为睾丸酮(Testosterone)的俚语称呼。
8,维生素U——某些制药企业使用维生素U来指代氯化甲硫氨基酸(Methylmethionine Sulfonium Chloride),这是一种抗溃疡剂,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9,维生素V——这是对治疗陽痿的药物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trate,商品名:万艾可/威而鋼/Viagra)的口语称呼。
10,维生素B15——即潘氨酸,作为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保健品使用。没有证据表明它对人体有益。
11,维生素B17——一种氰苷类的物质,由苦杏仁苷衍生而来,结构与性质都与苦杏仁苷类似。服用这种物质不能预防癌症,也不能控制癌症,更不能治愈癌症。贸然用它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只会带来病情延误和氰化物中毒的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维生素经常被泛指为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其它营养物质的药物或其它产品。如很多生产“多维元素片”的厂商都将自己的产品直接标为“维生素”,其实,这是误导消费者。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