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事·中秋

    中秋在我现在的日子里实在不算什么大事。出国以后,对各样的节日一直是昏昏噩噩。除了新年,复活节,感恩节和圣诞节外,根本不知道其他的节日会是在哪一 天。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其他的节日是不是需要上班。常常是下班的时候,看到下一个工作日的手术室安排,才会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又是什么不需要上班的日子了。

    和过去的中国年一样,过去的中秋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小时候那些零零散散的片断。和其他的节日相仿,早先中秋的印象,主要还是吃的,就像年三十夜那顿平时不敢想的大餐,大年初一早上的汤圆,清明节的清明粑和蕨菜,还有就是端午的粽子。

    那时候过中秋没有那么热闹。街上的副食品店也只是不声不响地多了些月饼。应该不是凭票供应,但粮票还是要的。还记得早些时候市面上只有苏氏和黔式月饼。月 饼的馅也多是什么白糖,玫瑰,五仁,百果,洗沙。还有就是带着白膘的水晶。我倒现在想起来都没明白这苏氏和黔式月饼有什么不同。不外乎一层或薄或厚的酥皮,里面一块甜的发腻的馅子。

    那年月没什么点心零食,这样的月饼对不少人就已经可以算是牙祭了。如果要走亲戚看朋友,到这样的小店买上一斤月饼,也是拿得出手的礼物。这六个月饼用油纸包成一卷,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什么篮子里,或者让售货员用绳子绑上,就可以提着过市了。

    依稀记得当时的月饼都差不多是一个味,就是甜。最便宜的好像是白糖月饼。酥皮里面是个糖疙瘩。一口咬上去,往往只能留下一道很浅的白色牙印。也是后来开始 有些空闲自己做点心,才想到或许是肥油不够。想想也是,当时猪油金贵,平常人家都是省着吃的。也就是汤里滴上那么一点调味而已。谁会拿来做月饼卖。就像做 曲奇,如果用菜油代替奶油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那烤出来就和砖头差不多,加再多的菜油也白搭。

    便宜的月饼里面有一种是玫瑰的。馅是一样地硬。白色的馅里会有一些酱红色的东西。这种月饼好像会有很轻的一点花香。另外一种也很普通的是洗沙馅,那就要软 的多。如果多花几毛钱,能称上水晶的。那里面白色透明的软块,不是冬瓜条,就是肥膘。也还是没觉得好吃到那里去。

    后来随着小菜场上的菜越来越多,这月饼的种类也多了。除了原来酥皮的黔式和苏氏,越来越多广式月饼开始出现。这馅子也开始让人眼花缭乱,比如椰茸,莲蓉。 那时候很喜欢牛肉,火腿,叉烧和金钩月饼。后来又有了云腿月饼。这馅子不再是硬梆梆的疙瘩。这味道也不再是单一的发腻的甜。中秋时人们不再是只买半斤应个景,而是成斤地按不同的种类购买。很多时候母亲的单位也会发些月饼下来。甚至有些年家里的月饼到冬天也没吃完。而这天冷的时候,从外面放学回来,走进满是热气的家,把收在盒子里的月饼放在炉子顶的铁盘子上。看着这些牛肉,叉烧的月饼开始滋滋地冒油,闻着空气里那股子香味,那真是惬意得很。再等到吃到嘴里的时候,放学路上的寒风和学堂里各样的不快早已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等人稍微长大点,才知道这月饼原来不是中秋的唯一节目。还有各样的水果瓜子,还要品茶,赏月。那时候出远门的人不多,不记得有谁刻意要团圆的。除了盐葵花和南瓜子外,还可以有核桃。偶尔奶奶会煮些盐水毛豆,那就是我最喜欢的美味了。茶平时是不喝的。更不明白这苦不啦叽的东西有什么好。印象里就知道点什么一级花茶,二级青茶什么的。都是散装,用纸包成三角包的样子。有些人家有专门的,用了很多年的茶筒子。还有些人应该是放在玻璃罐头瓶子里的。而等泡出来以 后,顶多就知道花茶比青茶香一些。至于那月亮,就更是枯燥乏味。真不知道古人们哪里来的闲情写下那么多的诗篇。

    在上海的十年里,中秋都是在开学以后了。忙着读书,忙着教书,也没把这节日当成个事。食堂里倒是会卖些鲜肉月饼什么的。可就到了我出国的时候,还是没能习惯这鲜肉馅的月饼。记得毕业后不久的一年中秋,我跑到徐家汇的一家什么店里买了六七个月饼,然后跑到在南市工作的太太那里,算是过了唯一的一次中秋节。然而,记得买月饼,记得这馅很丰富,却不记得到底是什么馅了,更不记得这些对我来说价格不菲的月饼到底味道好在哪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月饼远远不及家里 的牛肉叉烧火腿月饼好吃。再后来忙着考托福季阿姨,过什么节的心思都没了。

    出国以后,几乎所有的中国节日都在上学上班。如果不是华人教会有各样的活动,根本想不起来哪天是新年,哪天是中秋。在纽约的那几年,总是看见法拉盛的中国店按时令摆出相应的东西,提醒大伙端午来了,中秋到了。只是这端午的粽子太过诡异,中秋的月饼又多是包着咸蛋黄的香港产品,贵且腻。再加上纽约特有的繁杂喧嚣,节日过后满街的月饼盒子,过去那种中秋的温馨的感觉再也回不来了。

    今夜是晴天。透过地室顶的小窗,可以清晰地看见外面的很亮的月色。但这如水的月色,却也已经满是深秋的寒。草间的虫还在欢快地叫着。我知道,不久,那轮满月就会慢慢隐去,那些虫鸣也会消失。留下的,就只有一丝淡而不去的清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