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看看各地的十八怪,笑一笑Zt

 

重庆十八怪
房如积木顺山盖,三伏火锅逗人爱
坐车没得走路快,空调蒲扇同时卖
背起棒棒满街站,女士喜欢露膝盖
龟儿老子随口带,不吃小面不自在
光着膀子逛大街,街边打望好愉快
办报如同种白菜,崽儿打赌显豪迈
矮小伙高姑娘爱,摊开麻将把客待
公交车上摆擂台,宝气处处都存在
人名没得地名怪,丧事当作喜事办
重庆民间还流传着“重庆十八怪”的说法,即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 赛,“言子儿”又多又古怪,“麻辣烫”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 满街找买卖等。 

潮汕十八怪
潮汕十八怪之十八:海盗藏宝谜难猜
潮汕十八怪之十七:舌镜奥秘解不开
潮汕十八怪之十六:火车路离站十里外
潮汕十八怪之十五:涂角垒墙当砖块
潮汕十八怪之十四:骑楼避雨又防晒
潮汕十八怪之十三:琴棋书画自成派
潮汕十八怪之十二:泰国国王潮州仔
潮汕十八怪之十一:木船前头红一块
潮汕十八怪之○十:一条水布随身带
潮汕十八怪之○九:地瓜叶子护国菜
潮汕十八怪之○八:海水淹井水不坏
潮汕十八怪之○七:敬神要把神拖坏
潮汕十八怪之○六:八月成神速度快
潮汕十八怪之○五:活蟹生蚶吃不坏
潮汕十八怪之○四:粥是最爱药当菜
潮汕十八怪之○三:“买”是“不要”
潮汕十八怪之○二:佛道不分一起拜
潮汕十八怪之○一:功夫茶香浓得怪


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孃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孃,而把姑姑与孃孃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
【云南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云南新十八怪
尽管“云南十八怪”至今没有统一的版本,但它无疑是外省人认知云南风土人情的最著名的表达方式。从“四季同穿戴”的穿着方式到“粑粑叫饵块”的饮食文化, 从“背着娃娃谈恋爱”的婚嫁民俗到“茅草畅销海内外”的经济泺,它囊括了云南风俗的方方面面;而琅琅上口又俚俗平易的语言表达,理所当然地成为云南不俗的 形象广告,并广为人知。随时代变迁的新云南、新体验,进一步构成了对“云南十八怪”的翻新、改造、重组,对此品牌内涵和外延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正因为 有“云南十八怪”的民间的口头传播,更进一步地烘托了云南浪漫的神秘色彩。
01.春天也当品牌卖
02.民族村全国处处开
03.公交站台街中排
04.搭机都把鲜花戴
05.香烟名牌数不来
06.游客来了家家派
07.红嘴鸥把翠湖爱
08.宣科说乐怪中怪
09.古城街上住老外
10.品牌见红就不败
11.出租汽车女人开
12.外景都来云南拍
13.阿诗玛说GOODBYE
14.海埂集训见效快
15.香格里拉处处在
16.一杆打到云天外
17.越南种菜云南卖
18.小资都把丽江赖

丽江十八怪
第○一怪:星星月亮背上戴
第○二怪:东巴文字像图画
第○三怪:百岁寿星多老太
第○四怪:古城四季花不败
第○五怪:古城石板踩不坏
第○六怪:锅灶搭在流水上
第○七怪:土司的背箩不能站
第○八怪:生意买卖女人做
第○九怪:棍棍棒棒元宵买
第○十怪:女人杀猪比男人快
第十一怪:摩梭爸爸住家外
第十二怪:猪槽能把船来代
第十三怪:凉粉用锅煎着买
第十四怪:丽江粑粑放不坏
第十五怪:老虎跳过江岸
第十六怪:干龟爬在云天外
第十七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第十八怪:纳西古乐传海外

广西十八怪
绣球最大马最矮,男女恋爱摆歌台
大年初一祭蚂拐,百岁寿星能打柴
草帽盖着地一块,稻谷种到云天外
不叫南海叫北海,海边红树也怀胎
象鼻饮水山叠彩,米粉吃出三大派
粽粑大得像猪崽,石头当成宝贝卖
礼品店里卖棺材,满街都是一脚踹
山在城里楼在外,乐业天坑成群摆
千年铜鼓敲不坏,花山壁画好难猜
最后评出的广西“十八怪”
【01、绣球最大马最矮】广西靖西旧州的绣球和德保的矮马闻名遐迩。绣球系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已有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靖西县所生产的绣球,由 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为广西绣球之上品。靖西县曾做过超大型绣球(1.2m)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 后来又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了1.97m和2m超大型绣球。德保矮马是我国稀有的良种马,也是世界最矮的一种马。德保矮马主要产于广西德保、靖西等县。其 高度在106厘米以下,最矮的仅有85厘米,比世界著名的英国逐马还要矮。1989年德保矮马队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亮相,引起中外观众的极大兴趣。
【02、男女恋爱摆歌台】广西素有“歌海”的美誉,农历三月三的歌墟,是壮族等少数民族由来已久的盛大节日,对歌更是成为青年男女交往、恋爱的重要方式。 在壮乡,想对心上人献殷勤,一定是“说的没有唱的好听”。电影《刘三姐》、阳朔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让广西民歌传遍海内 外。
【03、大年初一祭蚂拐】“蚂拐”为壮语,即青蛙,蚂拐图腾是壮族崇拜的图腾之一。壮族是稻作民族,视青蛙为雷神保护神,是到人间来管理雨水的,“青蛙 叫,雨来到”。在东兰、巴马、天峨、凤山等地至今还保留有祀蛙祈雨的“蚂拐节”,节期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二十五。蚂拐崇拜带有浓厚的稻作文化特色。
【04、百岁寿星能打柴】广西巴马目前拥有的百岁老人数居世界五大长寿区之首,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巴马的百岁老人为74人,占全县人口的 万分之三点一。中外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巴马人长寿的主要因素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二是具有独特的长寿食物;三是老人们坚持长期生产劳动; 四是生活起居有规律,性格乐观开朗。
【05、草帽盖着地一块】在广西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农伯上山薅地,收工时习惯性数了数他的地块,怎么数都少一块地,最后他拿起草帽走的时候才猛然发 现,草帽下盖着的正是他数丢了的那块地呢。广西喀斯特地貌面积共8.95万平方公里,勤快的山民们因地制宜,在山地里开出小块田地,一句流传了几十年的民 谚“瓢一块,碗一块,草帽下面盖一块”就是这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形象说法。
【06、稻谷种到云天外】如果说“草帽盖着地一块”主要反映了广西大石山区生存条件恶劣的话,那么以龙胜龙脊梯田和金坑梯田为代表的梯田文化则集中地反映 了广西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龙脊梯田和金坑梯田相邻,分布在海拔300至1500米之间,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 落。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
【07、不叫南海叫北海】就地理位置而言,北海明明在南方,可为什么偏不叫“南海”而叫北海?北海地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两种。其一,三百多年 前,渔民聚居在南氵万,日久形成村落,由于南氵万的渔民经常把船开到北面港避风,渔民就把北面那一带的海域叫“北面海”,久而久之,北面海就被简称为北 海。当地有“先有南氵万,后有北海”之说。其二,“北海”是壮语,在这里的原住民族壮族的语言中,“北”与“巴”同音,“北海”意为海的嘴巴,即出海口。 “北海”是壮语地名的遗存。
【08、海边红树也怀胎】北海山口红树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植物 最让人奇怪的是其独特的胎生繁殖方式,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冲走,也能 随波逐流,数月不死,一遇泥沙,数小时后即可生根成长。
【09、象鼻饮水山叠彩】峙立于桃花江与漓江交汇处的象鼻山,酷似一头将长鼻扎于滔滔的江水之中狂饮的大象,相传,这是一头为玉帝坐骑的神象,因留恋凡间 不想回天庭,被追踪而至的玉帝飞掷神剑于神象的背上。神象死而不倒化为石山,而它背上的剑柄也化为了一尊“宝瓶塔”将神象永镇于这漓江边了。象鼻山如今已 成为桂林市的象征。叠彩山因山麓有奇特的风洞,又称为风洞山,是市内风景荟萃之地。山上石刻很多,太极阁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艺术价值很高。山水桂林有如百 里画廊,天工造化和人文荟萃构成了桂林永世不衰的魅力。
【10、米粉吃出三大派】广西人对米粉情有独钟,不但爱吃,还吃出了别具一格的“米粉文化”,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马肉米粉、柳州的螺蛳粉号称广西三大名粉。
【11、粽粑大得像猪崽】广西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都包粽粑,而且个头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惊讶不已。这种粽粑当地称为“枕头粽”,有小猪崽般大小,可 供一家人食用好几天。“风莫”是特大的粽粑。腊月二十八,妇女先将糯米泡入水中,泡一夜,滴干水,用食盐、胡椒、生姜等调料拌匀,用“箬叶”包制而成。中 间有的放绿豆,有的塞上腊肉和鲜猪肉,形如竹筒,也有呈方形的。这种大粽粑是节日里举家团聚时吃的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12、石头当成宝贝卖】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柳州的奇山异水,得此天佑,柳州一带所产奇石种类多、品质好,共有9大类,五、六十个品种,号称“柳州奇 石甲天下”。石玩艺术成为深受柳州市民喜爱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仅醉心此道的玩石者众,而且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石玩产业。
【13、礼品店里卖棺材】在我国流传着“生在苏州,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的民谚,“死在柳州”意为柳州棺材质优工巧、饮誉全国,仙逝时得一副足 矣。如今,人们已经不再兴土葬,柳州寿板业不复当年的风光,但是,柳州棺材作为工艺品仍广受欢迎,其尺寸变小了,一些人购之作为家居摆设,亦喜其谐音“升 官发财”之意,称之为寿棺,大都采用香樟、香杉、香柏等名贵木材制作,主要有百寿、百福、九龙三种外观设计。
【14、满街都是一脚踹】俗称“一脚踹”的摩托车遍布广西城乡,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交通工具。据统计,南宁市每2.5人拥有一辆摩托车,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而且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摩托车专用道,是名副其实的“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
【15、山在城里楼在外】“山在城里,楼在山边”是很多广西城市的特点,奇山秀峰与楼宇、天桥比肩而立,大自然的山水与城市文明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家就在风景区里”,这是颇令当地居民自豪的事情。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世界级的旅游瑰宝。为了保护自然景观,桂林的市区内很少新建高楼 了。
【16、乐业天坑成群摆】“天坑”是岩溶地区地下河运行形成大面积塌陷造成的,广西乐业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坑群,县境内已发现28个天坑,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和溶洞的景观,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世界第二大天坑。
【17、千年铜鼓敲不坏】广西是铜鼓的大本营,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铜鼓,其数量和类型也是最多最全的。铜鼓在广西的少数民族中象征着权威和财富。令人称奇的是,不少铜鼓历经千年至今仍在民间节庆中使用。
【18、花山壁画好难猜】花山壁画为壮族先民们作于左江流域的沿江峭崖上,神情各异的人物图像达1900多个,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花山壁画分 布之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伟壮观,作画条件之艰险,都是国内外所罕见,但先民们绘制这个大型的崖壁画用意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

南宁十八怪
四季花草绿不败,满城果树连成带
满街都是一脚踹,单车头上阳伞盖
瓜果蔬菜烤着卖,一年时兴一种菜
餐餐米粉也不赖,想吃鸭子到郊外
美食纪录破得快,友仔友女不排外
说话爱把尾音带,有毛小球常打坏
出门扑克随身带,划拳猜码有比赛
南巴凉鞋真实在,半夜三更还在外
晚会门票打折卖,民歌也可赚外快


柳州十八怪
水绕龙城桥作带,石头当成宝贝卖
礼品店里卖棺材,“高顶篷”车满城开
喉宝牙膏名在外,的士起步才三块
狗肉火锅真痛快,螺蛳米粉成品牌
时风双马已不在,鱼峰山下摆歌台
“柳江”化石耀万代,柳侯衣冠人人拜
风雨桥边油茶卖,云片米糕真不赖
男友是“蛇”女称“拐”,称呼父母把“们”带
街边树下麻将牌,侠义豪情柳州仔

桂林十八怪
(01)山似万物碧水带
(02)山在城里楼在外
(03)老树抱住石头爱
(04)书画石刻风洞载
(05)鱼鹰渔夫小竹排
(06)桂花八月满城开
(07)鸡蛋鸭蛋论个卖
(08)“巴爷”儿歌唱不衰
(09)斤鸡六狗“黄”最爱
(10)天下名桥聚一块
(11)辣酱腐乳当宝卖
(12)游人多过本地仔
(13)西街满眼是老外
(14)马肉米粉是道菜
(15)公车不用掏钱袋
(16)山水摆起大舞台
(17)狗肉朋友不算坏
(18)王城独秀紫金带

桂林市荔浦县的“十八怪”
【第○一怪:本地宾馆外商盖】荔浦虽距桂林市区不远,但县城及各旅游景区的宾馆饭店客房常常爆满,主要原因是荔浦居旅游黄金线上,游客多,引来了外地老板的旅游业配套投资。目前,荔浦70%以上高中档宾馆都是县外的企业老板投资经营的。
【第○二怪:龙怀风光惹客来】荔浦在拥有两个国家AAA级景区“亚洲第一洞”、“丰鱼岩”和世界溶洞奇观银子岩景区后,自2003年下半年又成功地打造了 被誉为“西部博鳌”的龙怀论坛旅游新品牌。位于青山幽谷之中的龙怀景区,已建成古代牌匾、化石、楹联、票证、根艺等七大博物馆,神秘的龙怀风光更惹来了无 数的游客。
【第○三怪:荔芋扣肉家常菜】一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把荔浦芋炒得沸沸扬扬,昔日的皇室贡品成了人们渴望的美味佳肴。用五花猪肉与荔浦芋加工制成的"荔浦芋扣肉",曾享有"一家蒸扣,四邻皆香"的美誉。"荔浦芋扣肉"从前只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如今成一道家常菜。
【第○四怪:瘦肉型猪粤港卖】荔浦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每年生猪出栏100多万头。由于荔浦的瘦肉型猪瘦肉率高且肉质鲜美,自然其猪肉就成了港粤和广东地区居民的抢手货。
【第○五怪:香菇住屋人住外】香菇等食用菌种植成了荔浦农民的一个支柱产业。香菇生长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有讲究,该县花箦、双江等镇有的农户为了保证 香菇正常生长,实现丰产丰收,就在自己的房屋里搭棚架种植香菇,人却搬到了草房或临时搭建的厂棚居住。当然,如今这种现象已越来越少,他们种菇腰包鼓起 后,已建起了钢混楼房。
【第○六怪:农民进城买蔬菜】近年来,荔浦县已形成了荔浦芋、马蹄、花卉苗木、蔬菜等“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集约化经营格局。一些进城买米吃的农民,同样也进城买蔬菜。
【第○七怪:“绿证”农民富得快】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作为全国首批50个农民技术资格职称“绿色证书”培训试点县,荔浦县开始了农民“绿证”培训。 十多年后,获证农民28371人,全县平均每4户就有1个持“绿证”农民,这些手持“绿证”的跨世纪农民大多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第○八怪:夏橙结果同两代】荔浦夏橙是一种在水果淡季的春夏之交收获的水果。其特点是皮薄细滑、肉红脆嫩、甜而微酸、口感极佳。荔浦夏橙除供应国内市场 外,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它一般是头年挂果,第二年4月底5月初成熟,此时果树同年开花新结的小果又已挂满树梢。故荔浦夏橙谓之“两代同堂”果。
【第○九怪:城里姑娘嫁山寨】荔浦山区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摆脱了昔日贫穷落后的帽子,开始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该县蒲芦瑶族乡的万全、万福等边远山村的瑶胞种八角致富,就引了一批来自荔浦、鹿寨等地的城里姑娘嫁到此地,人们把嫁到这里的姑娘戏称为“八角嫂”。
【第○十怪:凤凰鸡飞区内外】凤凰鸡是荔浦人对果园、树林圈养鸡的统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该县马岭镇凤凰村农民群众首先开始在果园、树林养鸡,并收到 了良好经济效益。后来这种养鸡方式迅速向荔浦及邻县普及,但人们仍把此种方式放养的鸡称凤凰鸡。凤凰鸡不仅本地人爱吃,而且还卖到了云南、广东、福建等 地。
【第十一怪:办厂县内无乡界】从2001年起,荔浦县实行了“办企业县内无乡界”的办法。即不靠国道、远离县城的乡镇,只要引来投资的老板看中靠近国道、靠近县城的地方,县里都出面协调办厂问题,打破乡镇界限,办厂所产生的税收全部归引资办厂的乡镇所有。
【第十二怪:木衣架两头在外】从2000年起,荔浦除购买国内各地的木材外,每年都从越南、泰国、土耳其、德国等国进口部分木材,生产系列木衣架产品。同时,荔浦县所有生产的木衣架产品全部出口欧美等地。有人说:荔浦的木衣架“两头在外”。
【第十三怪:广告做到中央台】荔浦食品在经历各种风雨之后,已成为一种响当当的品牌。荔浦的阜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大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央电视台有关频道做广告,树立企业形象。
【第十四怪:超市购物真爽快】荔浦县城不大,但流动人口多,商品贸易市场繁荣。自2001年至今,县城已有了百佳、百姓、百汇、诚信四大综合超级市场开张营业。各超市逢节假日都有这样那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人们从中也得到不少实惠。
【第十五怪:夜粥成行通宵摆】每当夜幕降临,在县城的桂平路一条街,各种夜宵摊点陆续上市,热热闹闹的夜宵摊点一直要延续到第二天凌晨五时才打烊。笔者因职业原因,凌晨五时的夜粥也光顾过几次。桂平路夜晚那香味四溢的夜粥可谓荔浦一绝。
【第十六怪:甘蔗蔸尾称起卖】一般广西各地的群众卖果蔗都习惯把甘蔗的蔸根、蔗尾去掉再卖,这样显示买卖公平合理。而荔浦人却独不同,卖甘蔗的一般先把买 者所选中的甘蔗一起过秤后,再把蔗蔸、蔗尾砍掉,同时卖甘蔗的还会把砍下来的蔗尾留下来当作明年的蔗种。这种卖者赚、买者亏的做法在荔浦人眼里却习以为 常。
【第十七怪:开口说话讲“我仔”】荔浦人有个口头禅,那就是“我仔”。不论是喜欢还是讨厌,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仔,今天的事……”等。甚至朋友见面问候、同事聊天,开口也首先是“我仔……”。个中原因,有人揣测可能是缘于荔浦人的爱子情怀吧!
【第十八怪:老太爱把红花戴】荔浦的老年人活动是异常活跃,老年门球、地掷球、篮球、龙狮表演、戏剧表演、秧歌队、歌舞游行等五花八门。因为活动多,老年 人的化装打扮、穿红着绿、插花绣朵的时候就多。所以无论是表演活动前后,还是平时生活打扮,县城街道上六、七十岁的老太头戴一两朵小红花的现象时常可见。 老年人追求时尚、追求健康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济南的二十怪
一位济南人在新华网说济南的二十怪
济南第一怪,打车付钱加一块
济南第二怪,街头烧烤人人爱。
济南第三怪,公交没有牛车快。
济南第四怪,电线杆子路边排。
济南第五怪,国有企业垮的快。
济南第六怪,不说很好说岗赛。
济南第七怪,广场绿地尽种菜。
济南第八怪,修路没有扒的快。
济南第九怪,茅屋旁边高楼盖。
济南第十怪,城中到处地摊摆。
济南十一怪,人行道上水泥块。
济南十二怪,一到雨天闹水灾。
济南十三怪,道路适合拉力赛。
济南十四怪,市民常提薄熙来。
济南十五怪,公交九点就停开。
济南十六怪,繁华街区旧民宅。
济南十七怪,周末广场看球赛。
济南十八怪,姑娘不太会穿戴。
济南十九怪,烧饼羊汤真不赖。
济南二十怪,繁华路段尽乞丐。

南岳十八怪
景区耕牛耳环戴,山下下雨山上晒
舍利入塔乌云开,大鼎落成仙鹤来
蝌蚪成文今古猜,青蛙朝圣排对排
千米钢丝左右摆,高空王子好自在
香客见庙就下拜,游人到此好吃斋
和尚道士住一块,八十(岁)婆婆爬山快
半夜搬家习俗怪,扒灰老子游大街(gai)
千古银杏也受戒,希迁不腐在南台
村干部机关搞摊派,小伙子没有姑娘帅
佛菜当作黄金卖,你说奇怪不奇怪


芜湖十八怪
人行天桥自家开;地下通道样子摆;
门牌号码不修改;横穿马路不奇怪;
公共设施总是坏;早晚锻炼把树拽;
铁路变成垃圾袋;小吃摊点满大街;
网吧牌室到处开;晚报挪到早上来;
不叫妈妈喊老太;姑娘嘴里脏话甩;
傻子瓜子当品牌;蟑螂药品喊着卖;
猫狗宠物很自在;楼梯广告好无赖;
出租汽车特别快;小偷小摸真利害。

新疆十八怪
【敬酒歌声不外卖】每当你来到新疆蒙古族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是碰巧见到蒙古族人喜庆的场合,你就很容易被他们热烈而独特的敬酒礼节深深吸引。蒙古族人的敬 酒方式跟汉族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敬客人喝酒,不讲什么客套话。我们通常在汉族同胞的宴席上听到的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抿一点;感情 铁,喝出血。”“看得起就干一杯”等等的词语,在蒙古族同胞中是听不到的,他们全然是用一边唱歌、一边敬酒、即兴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诚挚、淳 朴的感情。每当远方的客人来临,他们首先会在敖包(又称“鄂博”,是蒙古族群众拜奉神灵的地方)或毡房中敬酒接风。这时,会有三五位蒙古族姑娘和歌手恭恭 敬敬地站在你的面前,唱起优美动听的蒙古民歌,一曲既罢,她们就把手上放着酒杯的托盘,高高地举过头顶,半屈膝地献给客人满杯的美酒,然后又不停地唱着歌 儿,直到客人把酒喝干,歌声才停下来。这些“敬酒歌”曲调婉转,歌声甜润、嘹亮。歌词充满了尊敬、祝福、吉祥的意思,让你情不自禁地躬身接过酒杯,即使你 平时很少沾酒,这时也会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假如你已经知道蒙古族人的风俗,你此时就会学着蒙古族人的规矩,先用中指沾一滴酒弹向天空,以示敬天;又沾一 滴酒弹向大地,以示敬地;再沾一滴酒弹向主人,以示忠诚;然后才举杯把酒喝干,以表示你对主人的尊敬和感谢。蒙古族人这种以歌敬酒的方式,在宾朋酬酢中几 乎是无处不有,他们迎接贵客时要唱歌劝饮“下马酒”,送客人上路时要唱歌劝饮“上马酒”,尽管许多歌词你听不懂,但你完全能体会到主人的深情厚意。至于蒙 古族人在举行婚庆或节日喜庆时,那更是个个豪饮,人人善歌,在歌中碰杯,在酒中赛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

鞭子底下谈恋爱】你听说过“姑娘追”吗?你亲眼看过“姑娘追”吗?原来,“姑娘追”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的纯真而又 浪漫的生活情趣,它有时候就是纯情男女相爱的一场喜剧。你如果来到天山、阿尔勒山中的牧区草原参观旅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同胞,会很乐意为你展示本民族 的奇风异俗,让你一饱“姑娘追”的眼福。哈萨克族,在新疆十三个主体民族中,人数居第三位。他们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风光绮丽的山体、草原中,也就是现在以 伊宁为首府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在每次传统的竞技比赛场上,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还是 “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场比赛的压轴戏。“姑娘追”据说是上古“追姑娘”的风习演变而来,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 好机会。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比赛分“去程”、“回程”两段。比赛开始,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及地 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挑逗,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终点,双双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那温柔的姑娘 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飞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伙子,就挥鞭狠狠地抽打,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如果这位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 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如果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 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 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也会相邀上马,玩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采。这一来, 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往肚子“唉呀,唉呀”的叫唤。这真是:哈萨克风俗实在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达城姑娘把妹带】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唱红了全新疆,全中国。无论你在哪里,只要听到这首旋律优美、歌词诙谐、俏皮的维吾尔民歌,就 会想到新疆,想到达坂城。你听:“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呀大又甜哎,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 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儿来。”好一个浪漫、迷人的达坂城!那么你知道达坂城在哪里吗?原来达坂城就在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路途上,是 穿越天山壑口之间的一个村镇,汽车、火车都经过这里。古代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的驿站—白水镇,现在是乌鲁木齐市新成立的达坂城区政府所在地、正在建 设中的新区镇和新辟的旅游点。这里周围有雪山、牧场、草泽和柳林,风光瑰丽,村中世代居住着回族、维吾尔族,民族风情十分浓烈,民族姑娘又长得很俊秀。所 以60多年前年轻的王洛宾就曾为它放声歌唱。如今,多情的达坂城人不忘王老先生的深挚情谊,为他立起了雕像,还正在建造一座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奇怪的是, 这个古丝路必经的村镇,却是一个著名的老风口,当地民谣这样说:“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这里每年的大风日,平均有 148天,多时达到200多天。然而达坂城人不怕风,而且“无风盼有风”,据说是因为这里水多草密蚊子多,不刮风,蚊子咬人叮牛马,刮起风来把蚊子都刮跑 了,人和牲畜更舒服。还有,这里地处天山脚下,扼进出天山的关口,北去是达坂城——柴窝堡盆地,一马平川直达乌鲁木齐市;南去越过天山,就是吐鲁番盆地。 隔了一道山,南边吐鲁番热得满身大汗,北边古轮台(乌鲁木齐,唐代有轮台县之名),冷得直打哆嗦。前清有一位流放到新疆的官员叫史善长的,就写了一首诗 《过达坂》,来形容达坂城这样的气候特点:“山路却平平,中分南北界,其上盘查关,客到停车盖,关北属轮台,白战雪不败;关南土鲁番,二月桃花卖。行人将 过山,绵裘各备带,山头互易衣,慎莫笑侈汰。咫尺异炎凉,咄咄事称怪;造物故逞奇,不管人学坏。”达坂城的村民,大多是回族和维吾尔族,也有少数汉族人, 他们农耕放牧,和睦共处。这里的回民自称“回回”。传说很早以前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看中这块商路驿站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同本地人结婚,生儿育女,安居乐 业。根据史书的记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了回族的先民,他们包括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商人、使臣、学者和我国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民,在长期 共同生活中逐渐融汇而成,北宋时已有“回回”之称;至明代,“回回人”已逐渐形成回族的共同体,并不断发展壮大;至清代,回族已遍布中国大地。新疆的回 族,有的就是本地原有的回回人,但多数是在元、明、清时期,作为戍边军士或垦边移民而从内地进入新疆的回回人。像达坂城这样位于交通要冲的小绿洲,很容易 成为他们乐意长留久安的地方。达坂城由于回族人较多,回族的风土民情也就比较突出。旅游者在这里停车歇足时,最受吸引的就是那满街的回族风味小食档,什么 羊肉拌面、炒面、烩面、打卤面、锅贴、饺子、包子、馄饨、油糕、凉粉、凉皮子、粉汤、糖酥馍、麻花以及手抓羊肉、黄焖羊肉、羊肉抓饭等,真是应有尽有,数 不胜数,让你大饱口福。其中的油炸大豆,又脆又香,是达坂城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游客不妨一尝。

【吃的烤馕像锅盖】在新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馕,吃到馕。因为馕是维吾尔族人的主要面食。“馕”,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烤面饼。维吾尔人宁可一 日无米饭,而不可一日无馕。在农村、集镇,几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妇女个个都会打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馕坑就设在庭院或家门口,它是用和入麦 草或羊毛的黏土做成的烤炉,形状很像一口倒扣的宽肚的大水缸。烤馕时,先将干柴放在坑内燃烧,把坑壁烧得烫热,然后将擀好的饼形面坯贴在坑壁上。擀面时可 以根据需要擀出像圆凳子面大小的薄馕坯,也可以擀出像碗口大的小馕坯。馕坯上可以抹点食油、撒些芝麻、葱花,烤出的馕更脆更香。由于馕是烤熟的,含水份很 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存放十天半个月都不坏;如果是油馕(揉面时和入食油),还能存放一个月左右,泡水变软,仍极好吃。所以维吾尔老乡出远门,会在腰上 的布兜里装进几块馕;坐火车去内地,也常常带着一提包的油馕,一路当主食,省钱又方便。馕,不但维吾尔人爱吃,新疆各兄弟民族,包括汉族人都爱吃,因此, 城镇的饭馆、食堂都有馕卖,而且烤馕的作坊、摊点布满街巷,几乎是十步一铺、五步一摊,边烤边卖,生意红火。那馕坑边的货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馕:有小油 馕、大油馕、肉馕(面坯中和入羊肉丁、葱片、佐料)、葱花馕、芝麻馕、窝窝馕(边厚内薄,中间有个小窝洞)和大如锅盖的“馕中之王”艾克曼等等。据说,这 些用小麦面做成的馕有50多种之多。南疆农村巴扎(集市)还有卖玉米面烤制的包谷馕,颜色金黄,别有风味。维吾尔人吃馕有个很重要的规矩:无论吃什么样的 馕,都必须先把每个馕掰成几片,大家一片一片地吃,绝不可以拿起一整个馕往嘴里啃,也不可以用刀子切开来吃。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维吾尔族崇尚团结互助 传统美德的表现,一个馕掰开大家吃,表示一家人一伙人同心同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维吾尔人还把馕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比如,男方向女方提亲,作为 见面的礼物,就有衣料、盐、方块糖,还必须有5个馕。在结婚仪式上,要安排一位姑娘,双手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盐水,盐水里泡着两块小馕。姑娘就站 在新郎新娘中间,让他俩抢着吃下这两块象征着情爱融洽、甘苦共尝的盐水馕。此时,新郎新娘争先下手去捞碗里的馕,谁先捞到馕,就表示谁最忠于爱情。“该出 手时就出手”,抢馕,就成为婚礼中的第一个高潮。

【大盘鸡里拌皮带】当你从乌鲁木齐市出发,沿着312国道东南行40多公里,经过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穿过柴窝堡小镇时,你会惊奇地看到道路两旁一排排 的食肆门前,都在招牌上写着同一道菜—大盘鸡。据说,这是近几年新疆最风行的时尚饭菜,它已经同新疆烤羊肉串一样出名。而这道菜的“发祥地”就是柴窝堡, 所以它最早的名称叫“柴窝堡大盘鸡”,后来人们就干脆叫它“大盘鸡”。你既然有缘路过此地,而且又因长途行车而饥肠辘辘,那何不在这里停车,一饱口福!大 盘鸡,确确实实是用大盘子装又鲜又嫩的炒鸡块。满盘子是艳艳红色—爆红的鸡块配上鲜红的辣椒,发出诱人垂涎欲滴的浓香。制作大盘鸡的主料是当地不大不小的 土鸡或肉鸡。制作的方法颇有讲究,但并不复杂。首先将一只刚刚宰杀去膛、清洗干净的鸡剁成拇指大的鸡块,然后用糖浆拌和上色,置入油锅中用猛火爆炒,待鸡 肉将熟,即加入葱、姜、蒜、茴香、花椒、盐、味精等佐料,再放入半盘干红辣子,反复翻炒,直至鸡块入色入味,然后加入高汤,用文火炖数分钟,再加入与鸡块 大小相似的土豆块,再炖15分钟,便可起锅盛碟。起锅前若能加进少量啤酒,味道就更鲜美了。这道菜趁热上桌,流光溢彩,香气逼人,鸡块、土豆都极细嫩, 麻、辣、咸、甜、香,五味俱全,十分爽口。等到客人把鸡块、土豆快要“消灭”干净时,店家会及时端来一盘像皮带一样宽、长、薄的面条,倒入原大盘里,跟鸡 汁拌匀,面片都变成酱红色。这时吃起来,面片咸、甜、辣、香,特别过瘾。如此简单的一餐,真正是色香味俱佳,既营养,又饱腹,又省时,吃了还想吃。如果吃 大盘鸡再加一瓶“新疆啤”,就更是十足的新疆风味、新疆快餐了。

【风吹石头砸脑袋】一提起大风,人们就可能联想到沿海的台风。然而,你可知道,新疆一些地方刮起的大风,到了顶级时,其猛烈之势竟不亚于沿海的台风。新疆 人把这些大风区统统叫做“老风口”。当你沿着312国道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旅行,汽车穿过后沟来到小草湖一带,首先迎接你的就是呼呼怒吼的西北风。人们调 侃说,这里的大风一年只刮一次:“从春刮到冬”!类似这样的大风区,著名的还有吐鲁番西北边的“三十里风区”,哈密十三间房附近的“百里风区”,乌鲁木齐 南郊的“达坂城风区”,以及克拉玛依的“魔鬼城风区”等等,它们每年中刮八级以上的大风日就有100天左右。据气象资料记载,1962年在“三十里风区” 一带曾刮过风力超过十二级的大风,一时之间,天昏地暗,席卷着砾石泥砂的狂风将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的货物一股脑儿都刮到戈壁滩上,一整列火车的车箱被掀 翻,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整座推倒,过往车辆的玻璃门窗被砸成碎片,车厢迎风面的油漆被挫磨成光板铁皮……这场大风造成了几亿元的损失。新疆这一类的大 风口,一般都处在山口隘道处,每年开春的4月和入冬的10月,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气候骤变,极容易引发大风。这个时候,只要乌鲁木齐预报冷空气入侵、骤然 下雨下雪或风雨交加,人们就会想到那些处于“老风口”的交通要道上,此时已进入了避风警戒状态,车辆一律停驶,以保证人畜的安全。降伏风魔,变害为利,这 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项梦想。也许,今日沿海台风的巨大风力还没有被人们所利用,而在新疆却已在进行着对狂暴大风的风力利用的科学试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 相继从丹麦引进了大风车和风力发电技术,又从德国、芬兰引进风力发电机组,在达坂城柴窝堡建造了第一座风力发电厂。当您乘坐火车、汽车经过这里时,在你眼 前出现的由无数整齐排列、不停旋转的高大风车所组成的10多公里长的风景线,会让你不禁啧啧称奇。天山脚下这座风力发电厂装机容量已近8万千瓦,是亚洲最 大的风力发电厂。它发出的电力已经和乌鲁木齐的火力发电并网,大大增强了新疆中心地区的电力供应。
【胶鞋套在皮靴外】“睛天刮风一身土,雨天化雪两脚泥”,这是旧时乌鲁木齐人形容这座老城卫生面貌的一句俗话。在四五十年前的乌鲁木齐,到处是低矮的土房 和泥巴街巷,夏天风起尘扬,沙土扑面,春秋融雪下雨,满街泥浆,上街回家,皮靴上(穿长统皮靴是新疆兄弟民族的传统习惯)沾满烂泥。由于少数民族家里喜欢 铺上漂亮的地毯,挂上壁毯布围,为了不让皮靴上的泥浆弄脏地毯、陈设,进门要脱下长统皮靴,感到很麻烦。于是,人们想了个窍门,在长统皮靴的脚掌处再套上 浅腰的胶鞋,出门走路,泥水沾在套鞋上,回家进门将套鞋脱在门边处,只穿着干净的皮靴进屋,既不会弄脏地毯,又不会溢也汗脚异味,真是一举两得。这个保洁 妙方,日久天长形成习惯。现在,尽管乌鲁木齐所有街道都已铺上水泥、沥青,高楼大厦代替了昔日的泥屋土房,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但是到了初冬晚春的下雨融雪 天,在街上来去踩水踏雪,仍在所难免,因此兄弟民族同胞仍然看好“胶鞋套在皮靴外”,出门不忘套胶鞋,而那双经常穿着的高统皮靴则总是保持着光洁锃亮的外 表。

【猪字不要随便说】当你来到新疆,不管是在哪个城镇,都会看到许多饭馆、食堂的招牌上写着“清真”两字,这表明它们都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经营 的,是专供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饭菜的食肆。它们与汉族饭馆、食堂的主要区别就是:这里绝对不使用猪肉、猪油做饭菜,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 族,传统上都把猪、猪肉、猪油以及煮炒猪肉的锅,盛过猪肉的碗具,甚至是夹过猪肉筷子,都当成禁忌之物。原来,伊斯兰教中有“七禁”之律,教徒不得违逆。 所谓“七禁”,就是:禁拜偶像、禁食利息、禁奸非、禁谎言、禁赌博、禁饮酒、禁食豚(即猪)、犬、动物血、自死以及未经以真主的名义宰杀之动物。其中尤以 饮食这一禁律最为严格。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有四处提到不许吃猪肉。据说,伊斯兰教的发祥地阿拉伯半岛一带,最早的居民以牧放牛羊等食草动物为生,不养 猪狗,他们认为猪这种圈养物,什么残羹烂菜都要吃,垃圾堆中也拱嘴,实在是肮脏而讨厌之物。这种观念在穆斯林中一直传袭下来。他们不但禁食猪肉,而且听到 “猪”字也会感到不愉快。因此,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汉族同胞与穆斯林同胞交往时有意回避这个“猪”字,把猪肉叫“大肉”,把猪油称“大油”,把 猪肉店牌子改为“大肉店”。以“大肉”代替“猪肉”,这已是国人约定俗成,一听就懂的了。所以,当你进入这些清真饭馆、食堂时,千万不要点什么猪肉菜、猪 油点心;与穆斯林朋友来往,也不要随便提到“猪”字;甚至你在穆斯林聚居地停留,也切不要在水源处洗手濯脚或涮洗碗具,以免被穆斯林朋友当成是不自重、不 礼貌的行为。

【兵团姑娘不对外】没有到过新疆的人,早已听说新疆有个“生产建设兵团”;到新疆旅游,自然也就想认识一下生产建设兵团。说兵团,话兵团,得从它的源头说 起。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全国除台湾省外都胜利解放了。当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的两个军在王震将军率领下进驻新 疆,和原国民党起义部队、原三区革命的民族军在乌鲁木齐胜利会师。在中国Gong Chan Dang领导下的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 了,新疆开始了一个民族团结、和平建设的新时代。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1952年,党中央、毛主席命令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部队(其中有保卫过 延安的著名的三五九旅,有改编为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原国民党起义部队和改编为解放军第五军的原三区革命民族军的一部分)集体转业,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 建设兵团”,赋予他们“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这是一支在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特殊的部队,指战员们放下枪杆子,拿起坎土曼;放下坦克、装甲车,开起了马车、 拖拉机,从组织上仍保留着军队的师、团、连的建制,以战斗姿态向荒原、戈壁进军,去创建一个个大型农场、牧场和工厂。这些农牧场、厂矿星罗棋布,分布在天 山南北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那里多半曾经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战士们刨地搭起“地窝子”(半凹入地下的土房子),开渠凿井引来高山雪水,手执 锄镐和用肩扛人拉犁的方式,开荒种地,营造树林,修建水库。官兵不分上下,都满手血泡,挥洒汗水来浇灌这片片沃土,在准噶尔、塔里木的亘古荒原上创造了碱 滩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十万军垦战士在边疆最艰苦的地方,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战士们的思想正像他们当年爱唱的一首歌曲那样坚定、单纯:“毛主席的 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去哪里,哪能里艰苦哪安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这支军垦大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已开拓出9.3万公顷的耕地, 修建了4770条水渠和105座水库,营造了12万公顷的绿色林带,建成了172个国营农、牧、林场,创建了石河子、奎屯等园林式的新城市。如今,在塔克 拉玛干沙漠边缘,在玛纳斯河畔,在昆仑山下,在紧靠国境的伊犁河谷地和阿尔泰山麓,都分布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农牧团场、生产连队,那里成了棉花似银海、稻麦 翻金浪、瓜果飘清香、牛羊漫山野的“塞外江南”。全兵团人口也由刚建立时的17.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20多万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 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报国的巾帼英雄,她们承着西去的列车,在高昂的歌声中,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人 生。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进天山”、一批批山东、河南、四川姑娘到新疆以及60年代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支边青年涌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历史, 都成为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上的光辉彩页。许许多多的内地姑娘,离开可爱的家乡,来到遥远而偏僻的边疆屯垦戍边,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随后 大多数在这里找了对象、结婚安家。可以说,如果没有她们当年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今天。

【夏日要把皮袄带】“出门要带三件宝:风镜、水壶、大皮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新疆俚语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新疆地理气候的特色, 并且提醒来新疆旅游的朋友们注意一下旅行的准备工作。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角,深居亚洲大陆的腹地中心,远离海洋,周围都有高大的山脉,阻挡着海洋暖湿气流的 进入,形成了新疆境内的干燥的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就是干旱少雨多风沙,夏热冬寒,昼夜温差大。但是,新疆各个地区的气候又不完全一样。新疆全境多 山,北有阿尔泰,南有昆仑山,中间有天山山脉东西横贯,形成了天山南北两大部分,即俗称的南疆和北疆,也就是所谓的“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两盆指南疆 的塔里木盆地、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山地中有连绵的冰峰、雪岭、森林、草原,盆地里有大大小小的沙漠、戈壁、绿洲、河流、城镇。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不 同的气候特色。一般说来,北疆的气温较低、雨雪较多,南疆气温较高、雨雪稀少;山区寒凉,绿洲温暖;草原秀美恬静,大漠雄浑粗犷。可是,为什么夏天出门还 要带大皮袄?这一问,真是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原来,这是因为新疆气候直接受西伯利亚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时一日数变,所以人们的穿着也必须随时 更换。这里,早上还是旭日蓝空,过午,说不定就朔风呼啸,乌云漫天,雨雪纷飞。特别是新疆的山区,平时气温就比平原凉爽,夏日也不过摄氏20度左右,常言 道“山区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一旦云低雨骤,气温马上就会下降十多度。所以当地牧民上山放牧,都会把大羊皮袄、大皮帽子都带在身边。

【铁床摆在大门外】当你来到吐鲁番火焰山下参观高昌故城,走进火焰山乡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家家户户的门口或都院落里的葡萄架下,多摆放着 一两张铁床或者木床,甚至有的床就摆在水渠旁边。游客会惊奇地问:这是人们睡觉的床吗?是的,因为吐鲁番太热了,夜里大家都喜欢在房外睡觉,外面夜风凉 爽,又没有蚊子咬,当地民风淳朴,素来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好风尚,所以人们都放心在屋外睡觉,一觉能睡到日上三竿。你看到的这种“铁床摆在大门 外”的情景,在吐鲁番的许多乡村,甚至吐鲁番市区内,都是司空见惯的。吐鲁番的地理、气候十分特殊,享有“三最”之荣誉,即:气候最热,地势最低,瓜果最 甜。气候最热,跟地势最低有直接联系。吐鲁番盆地四面被高山团团包围,盆地就像一个陷入海平面以下的大铁锅,盆底最低处叫艾丁湖,这里比海平面还低145 米。这种封闭性的地理环境,是造成其干燥高温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吐鲁番市区,夏天(6-8月间)的日平均温度为30摄氏度。当地民航气象站1975 年曾测到日最高温度为49.6摄氏度,创造了全国极端最高气温的纪录。其地表温度甚至达到80摄氏度,也是全国罕见。唐代到过吐鲁番的大诗人岑参在诗中惊 呼这里“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本地老户人家为避暑,都在房子里挖个土窑式的地下室,供午间休息纳凉。民间传说,旧时吐鲁番的县太爷,大热天 不得不坐在冷水缸里料理公务。其实,吐鲁番尽管白天很热,清晨、夜晚却是阵阵凉风,气温一下子会下降七八摄氏度,夜间,住在带空调的宾馆里要盖毛毯;喜欢 在屋外露宿的本地人,也都要盖上被单,他们都睡得挺香得,根本没有南方那种躺在凉席上还汗流浃背的苦处。

【男人爱把花帽带】在新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你都会看到一种令人啧啧称奇的现象:这里的维吾尔族男子多戴着一顶布满花纹的绣花帽。有人打趣说: “没有北京人不敢说的话,没有东北人不敢打的架,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东西,没有新疆人不敢戴的帽子。”你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维吾尔、哈萨克等兄弟民 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偏爱绿色,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有崇尚绿色的传统,认为绿色是和平、希望、生命的象征,所以男子也戴以绿色为基调的绿花帽,妇 女喜爱披绿色头巾,家里门窗多要涂上绿色油漆,墙上多喷上淡绿色石灰,清真寺、陵墓的穹顶、外墙多砌上绿色的琉璃瓦,庭院内外种上了果树、葡萄,一片葱 绿,春意盎然。新疆兄弟民族的帽子,颜色、帽形是多种多样的,最典型的是维吾尔人的绣花帽。它是用手工、丝线绣上花叶图案的四方楞形的花帽,绣工精细,花 叶纹样富有装饰美。颜色有绿、红、黄、黑、白,有单色的,也有五色交织,黑白相间的。这种花帽,男女老少都爱戴,但颜色花样有所不同。男士戴的多绣花,妇 女戴的不但绣花,而且在花纹中镶上玻璃珠子或碎玉石片。年青人戴的较艳丽,老年人戴的则大方朴素,文化人士戴的偏重素雅。各地的花帽也各有风格,例如,喀 什的男子爱戴白花黑底、巴旦木图案的花帽,库车的女子爱戴珠光闪闪的鼓顶花帽,吐鲁番人爱戴色彩浓烈的花帽。最有风趣的是和田地区的于阗、民丰妇女爱戴一 种直径不足10厘米大小的小花帽。她们把这种小花帽用扣针别在头巾上,看上去就像戴在头顶一样,它纯粹是头上的装饰品。

【汽车要比火车快】当你乘坐汽车行驶在312国道新疆境内的高速公路上时,你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铁路与公路平行靠近,火车与汽车并排奔驰,而铁老大火 车竟跑不过小弟弟汽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年兰新铁路列车经过两次提速后,时速也未超过100公里,可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时速可达100公里到 120公里。新疆自从1998年修通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以来,乘汽车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从吐鲁番至乌鲁木齐180余公 里,行车时间已由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个多小时。这条高等级公路是312国道新疆境内的重要路段。312国道是我国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条国道。它 东起江苏连云港,西到新疆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4800多公里。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基本上是与312国道重叠或者平行的。古代的人们坐着马车、 牵着骆驼在这条丝路上经商往来,大约需要半年才能走完全程。20世纪40年代未,王震将军率领大军乘坐原苏联的尕斯车和美国的大道奇从甘肃进疆,那时只有 一条沙土路面的甘新公路,日夜兼程,颠簸了一二十天才到达乌鲁木齐。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加快,新疆交通建设也在快马加鞭。由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全长 283公里的吐乌大(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于1998年8月竣工,结束了新疆公路长期落后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汽车运输效率。西部开发的号 角吹响,新疆公路建设又上了新台阶。2000年底乌鲁木齐-奎屯的乌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程行车时间3小时,比乌鲁木齐-奎屯火车行车时间3小时20分 钟还快了20分钟,铁老大与公路在新疆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愈益激烈,对新疆人则是件大好事,交通更方便、更迅速、更实惠,这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到新疆来。 据说,乌鲁木齐-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高速公路也已在修建之中,预计2002年内可以交付使用,它将和南疆铁路一比高低。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的新疆铁 路、高速公路交通网不再是梦想,它的实现指日可待。

【结婚宴席无酒菜】一提到结婚礼宴,人们就会想到七碟八碗九大盘、鸡鸭鱼肉摆满台的场面,“好烟好酒尽管上,好菜堆成山一样,管它是否能吃完,婚宴要像过 大年。”结果,不但造成浪费,而且让许多客人喝得酩酊大醉,真是劳民伤财损身体。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的婚宴就不是这样,他们一般不摆酒,也不放那么多的 菜。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穆斯林是绝对禁酒的。即使有些年轻人思想“前卫”一些,想开开酒戒,但是,婚宴上若有老人在场,他们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维吾尔 族人的婚宴简单朴素而很实惠,主人家只需好好地做一大锅抓饭和一大锅手抓羊肉来宴酬亲友。主人请所有来宾净手之后,在大地毯上或在大桌旁坐成一圈,先是喝 茶,吃喜糖、干果、点心,然后端上大摞的馕和大盘的抓饭、手抓羊肉,大家按传统习惯,以手指攫取羊肉、抓饭,尽饱一顿(城市维吾尔人而今已多改用筷、勺吃 饭),便可离席。这种婚宴形式表示主客之间不分贵践,大家同吃同乐,十分得体。维吾尔人的婚宴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整个婚礼仪式还是比较隆重的。当男女双 方到政府部门领到结婚证书之后,便可举行婚礼。婚典通常要进行两三天。婚礼第一天的早上,新郎新娘梳妆打扮之后,要在女家进行宗教仪式“尼卡”,请阿訇来 诵经证婚。阿訇手捧《古兰经》,分别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要连问三次,连答三次才算“过关”。一般情况,新郎新娘都会回答愿意,而且新郎会大 声回答,而新娘则羞羞答答,答声很低,得由伴娘大声复述一遍。接着,阿訇要让新郎新娘各吃一口蘸了盐水的小馕,以表示从此结为夫妻,白头偕老。举行这种 “尼卡”之后,新郎立即回家去做迎亲准备。下午,新娘穿上婚服,头蒙面纱,坐在家里静候迎娶。这时,男家的迎亲队伍簇拥着新郎,分乘七辆彩车(因为七字是 本民族的吉祥数字。所以彩车必须是七辆或九辆)。车上的男女青年兴高采烈,一路上吹着唢呐,弹着手鼓,载歌载舞,引得市井百姓纷纷驻足观看,热门非凡。迎 娶车队快要到达女家时,女方亲友便把大门堵上,等男方送上了礼物才打开大门,热情款待,然后才把新娘扶上彩车,前往男家。车队在回程路上仍然是鼓乐喧阗, 不断向前来“挡驾”的乡亲们送上糖果礼物。当婚车抵达男方门前时,一群小伙子就在婚车的门口铺上一块红纱巾,等新娘双脚踏在纱巾上,他们便一拥而上,抢夺 纱巾,顿时将纱巾撕成碎片。据说,抢到纱巾碎片的小伙子,将来一定能娶上如花似玉的漂亮妻子。新娘走进婆家大门之后,亲友、宾朋中的青年男女们更加热烈地 唱歌跳舞,并由其中的一人(或新郎不意地迅速揭下新娘的面纱。新娘就在一片戏谑声中起身向大家行礼。随后就举行婚宴。宴后又举行歌舞晚会,所有宾客参加, 掀起婚庆之夜的高潮,一直闹到深夜才尽兴而散。

【井底全部连起来】我国有驰名于世的三大古代建筑工程:长城、运河、坎儿井。而坎儿井就产生于新疆。现在,吐鲁番的坎儿井,已经成为一大旅游景观。说起坎 儿井,它对当地地形的巧妙利用,它的工程量的浩大,它赋予干旱的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堪称是世界一绝。提到“井”字,一般人都会想到井的形态,想到井水 是井底里的一潭静水。而吐鲁番的坎儿井却是许许多多的竖井,顺着从高到低的地势排列成行,从井的底部相互凿通而形成的一道地下暗渠。是它,把地下丰富的潜 流水集中起来,不断地输送到地面上,供人们灌溉、使用。说到坎儿井的构造,它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的。竖井,是为掏挖暗渠时,取土、透 光、通风之用;明渠建立在地面上,与暗渠相连接,是供引水灌溉之用;涝坝就像内地的池塘,它用于蓄存坎儿井水,以备当地百姓日常使用。在新疆,除了吐鲁番 拥有1300多条坎儿井之外,在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县市也有不少坎儿井,总计大约3000多条,它们长短不一,短的几公里,最长的十几公里。如果把吐鲁 番的1300多条坎儿井连接起来,其长度达5000多公里,足足可以从吐鲁番通到香港。如此浩大的工程,都是在两三百年来,靠着成千上万的挖井人(当地叫 “坎儿井匠”)用双手、铁镐、筐箩、辘轳,一镢一镢地掏挖也来的。多少坎儿井匠为下井挖渠而劳累一生!你在吐鲁番,如果见到一些直不起腰、步履蹒跚的老 人,他们十有八九准是从前的坎儿井匠。正像150多年前来到吐鲁番勘察水利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一则日记中大为赞叹的:坎儿井的“水从土中穿穴而行”,实在 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香甜瓜果吃不败】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樱桃 赛珍珠,伽师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瓜果之多,品种质量 之优良,在我国甚至在亚洲,都是名列前茅的。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但高山冰雪融水非常丰富,有利于灌溉农业,尤其是这 里的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36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日夜温差大(平均日夜温差11℃-20℃以上),这些地理 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瓜果作物的生长和瓜果糖分的积累,因此,新疆的甜瓜、西瓜、葡萄、杏子等等瓜果含糖量都很高,营养成分也较丰富。当然,由于新疆各地区 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完全一样,出产的著名瓜果,其种类、品种也有所不同。前面的那首“顺口溜”,就是人们对新疆不同地区不同著名瓜果的形象的概 括。新疆的瓜果实在多,一年到头没断过。如果你久居新疆,就会留意到市井、巴扎的水果摊上,各种瓜果随季节在排着队上市,这里不妨顺着瓜果上市的次序来个 大点兵:桑椹、草莓、杏子、李子、蜜桃、樱桃、无花果、西瓜、哈密瓜、葡萄、蟠桃、海棠果、香瓜、梨瓜、沙枣、苹果、香梨、核桃、大枣、石榴、巴旦木、乌 梅……真是个年年瓜果迎宾客,“瓜果之乡”不虚传。

【美玉泡酒酒更醇】常听到一些旅游者爱开这样的玩笑:“到北京看城头,到西安看坟头,到桂林看山头,到新疆看石头。”的确,新疆到处都有石头,更重要的是 许多石头都是宝,因此“到新疆看石头”这句玩笑,也是对新疆的赞美。许多到过新疆的游人,还把新疆人比做石头,常说“新疆人的性格像新疆的白杨直来直去; 新疆人的作风像新疆的石头实实在在。”既然是这样地看重新疆的石头,我们就不妨来摊开“新疆石头”这一话题。大家都知道,新疆的地貌特点是“三山夹两 盆”,如同“疆”字的右半边的形态:上中下三横代表三大山脉,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中间两个“田”字代表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那三 大山都蕴藏着丰富的矿宝石、玉石,其中阿尔泰山有好几十个品种,主要有红、绿、蓝、海蓝、猫眼、碧玺、水晶、冰洲石、玛瑙等宝石。新疆玉石也有几十种,主 要产地在昆仑北坡的和田地区的山地,所产的玉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黄玉、青花、红玉等等,最著名的是古代称为“和阗玉”的羊脂白玉。我国文献中记载 的“昆仑之玉”就指的是羊脂白玉。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清代巨大玉雕“大禹治水”就是用和田白玉制作的。最近几十年在河南、江西、陕西等地考古发掘出来的 帝王随葬品玉衣、玉佩、玉饰、玉盘等等的主要用料仍然是上等的和田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就是把玉石看作无价这宝的。正因为和田玉出了鼎鼎大 名,和田绿洲的两条大河——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在我国史籍中就称为白玉河、乌玉河,那里的一个县就叫墨玉县。位于甘肃、新疆交界处的玉门关,就是因 为古代和田玉输入中原,必须经过这个关卡,而且必须照章缴纳玉石税而得名。那时新疆通往内地的道路,被历史学家称为“玉石之路”,以后由于丝绸贸易的兴 起,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名称。大家都知道和田玉石可以雕琢成各种装饰品、工艺品,妇女佩戴玉镯、玉戒指、玉项链,既美丽,又有益健康。近几年,有人还发 现一种叫美酒玉的玉石可以泡水当饮料,据说常饮这种玉石水能令人增寿。这种奇特的玉石大多呈海蓝色,硬度在6-6.5度之间。据一些懂地质、矿物的行家 讲,用美酒玉泡过的水,其中锌、铁、钙的含量大增。而这几种微量元素正是健康人体所不可缺少的。也有人试过,用美酒玉泡过的啤酒,能减少苦涩异味,口感更 好;用美酒玉泡入白酒中,能使酒味变得更加香醇;用美酒玉浸泡过的纯净水还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对防治脱发、偏头痛、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古丝道上地名怪】不少到过新疆旅游的内地朋友,总觉得新疆的一些地名有点古里古怪的,什么星星峡、一碗泉、三间房、四棵树、鄯善、乌鲁木齐、塔克拉玛干 等等。其实,说怪不怪,因为,新疆这一类听起来有些奇特的地名,都是有来由的,讲起来也是挺有趣的。大家都知道,汉代张骞通西域、班超定西域的历史,是产 生于公元前后二百多年中的事情。那时,被称为西域的新疆的大地上,存在着所谓“西域三十六国”,每个“国”实际上只是一块、几块的绿洲或草原构成的地方政 权,由王室贵族主宰。在绿洲农耕地区的叫“城郭诸国”,王室所在地也有土墙围起的城郭。在草原游牧区的叫“行国”,统治者是率其部落随游牧季节而迁徙的。 西域三十六国的名称,在我国史籍《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现在,南疆的焉耆、轮台、若羌、且末、尉犁、疏勒、莎车、温宿、皮山等县的名称就是沿用汉 代那些“城郭诸国”的国名。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祖先都给他们居住的地方起过名字,所以新疆许多地名都用的少数民族语音,包含特定的意义。例如,塔 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名用的都是维吾尔语,“塔里木”意思是“进去出不来”。“喀什噶尔”(即喀什)也是古维吾尔语,意思是“多颜色的 砖房”。同样,在维吾尔语中,地名“阿克苏”,意思是白水河,“克孜勒苏”,意思是红水河,等等。元代,成吉思汗的后裔蒙古人统治过新疆许多地方,这些地 方后来都出现了蒙古语的地名。像“博尔塔拉”“巴音郭楞”两个地名,蒙古语的意思分别为“银色的草原”“富饶的河流”。“乌鲁木齐”一名据说来自蒙古准噶 尔语,意为“美丽的牧场”。著名旅游胜地“喀纳斯”湖一名,也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而神秘”。这些例子举不胜举。


吐鲁番十八怪
火州人民真能耐,四十度天算凉快;
沙埋活人治好病,奇效乐坏“李铁拐”;
夏天门窗捂起来,床铺摆在大门外;
焚风烈日不打伞,姑娘漂亮不怕晒;
石头烙饼放不坏,鸡蛋变熟沙里埋;
蜂窝房屋到处盖,葡萄晾干才外卖;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山如火碳好厉害,神猴高僧也无奈;
扳倒古井饮牛羊,矿泉奢侈来灌溉;
都城不见砖和瓦,残垣断壁人人爱;
冬季“坟堆”漫地排①,死尸千年不腐败;
骆驼刺上把蜜採②,天上掉下石瓜来③;
羊肉不膻高粱白,红烧牛羊饼作盖④;
一炉烤出千夫菜⑤,整牛全驼敬老外;
裙子穿在长裤外,胶鞋套在靴子外;
满头小辫迎风甩,满街“驴的”跑得快;
一台舞会千人跳⑥,少年游戏老人闹⑦;
县长办公不坐堂,泡在缸里找凉快。
注解:
①“坟堆”指冬季埋起来的葡萄墩
②鄯善县某处20平方公里的骆驼刺上结有糖粒,採下可食
③鄯善县某处山坡上有瓜一样大的圆形石蛋儿,中间空心,据说是火山迸发时熔岩在落下时凝固而成
④指鄯善流行的盖饼子肉
⑤葡萄沟世界大馕坑可一次烤出一驼两牛十羊,可供千人食用
⑥指千人麦西来甫
⑦指地方民间舞蹈纳孜库姆



彝族十八怪
结婚不同房。
母婴喂食嘴对嘴。
———宋明搜集
妯娌称姐妹。
兄弟没有朋友亲。
布料不够做一根裤腰带却能够做一条裤子。
杀牛用斧头,杀羊不用刀,杀鸡用手捏。
圆根萝卜叫“鸡蛋”,孩童称“阿姨”。
睡觉叫“一尼姑”,吃饭叫“站正”。
舅舅称“威力”,姑姑称“阿波罗”。
吉祥如意叫“自摸给你”。
大凉山山小,小凉山山大。
养狗不吃狗肉。
喜欢吃辣椒的却不种辣椒,不喜欢吃圆根的却爱种圆根。
母鸡头“胎”涂花脸。
新娘身边无新郎。
小辈可直呼父辈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
猪毛用火烧。
吃水用背背。
赛马慢慢走。
拜年只拜娘亲家。
姐姐辈分始终没有弟弟高。
新娘新郎不居一室。
过年头天无肉吃。
甘蔗叫“竹竿”。
男人穿裙子,男人戴耳环。
海椒串起卖,卖鸡藏在怀中卖。
七个兄弟七种姓。
酿酒的都是女人,喝酒的是男人。
绵羊穿“内裤”。
自喻是“绵羊”。
钱币称“母羊”。
留着独辫无婚嫁,蓄着双辫已婚嫁。
老人不能穿白裤。
———诗普尼温搜集
猪儿麻布口袋装起卖。
木盆用来当锅盖。

上海楼市十八怪
汇编成为上海楼市十八怪。看来集思广益力量确实大啊!
上海楼市真是怪,让我慢慢道出来;
买楼如同买白菜,茶蛋老太开大会,
炒楼赚钱比抢钱快,烂尾楼盘抢着买!
民工排队来买楼,整夜不休好劳累;
楼盘旺销广告衰,竞争代理赌命卖,
温州老板结队来,炒了杭州炒上海;
中介铺面满街堆,花言巧语象妖怪,
朝天面孔斜巴眼,售楼小姐姑奶奶
茅屋说成金銮殿,销控技术真不赖,
荒郊卖成银座价,臭水河成观景台;
城里难找钟点工,白领只能住郊外
土地老爷疯起来,违法乱纪多乎哉!
拆迁如同烹小菜,小老百姓随侬斩;
奸商公然牛起来!预订如同包二奶。
好房只能二手买,楼盘名称多老外。
配套建成要十年,如此豪宅买不买?
你们炒搂我不买,租金下降好实在;
政府限制炒期房,百姓拍手直称快;
大家一起来观望,楼价啥时降下来!

南京十怪之一
【一怪,城墙无规则】我国古代的都城历来都取方形,唯有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突破了这一古制,建成了不圆不方、好似等边粽子形状。
【二怪,毛娃满,将来胆子大。
【三怪,羊肠小巷出不来】昔日城南地区大小巷子纵横交错,七拐八弯的,陌生人走进去分不清东南西北,很难绕得出来。
【四怪,马桶满街晒】过去市民居住条件差,几乎家家用马桶方便,早晨倒掉清洗后,都晒在街边。
【五怪,穿着裤头扎皮带】解放前后,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汉,爱穿一种宽腰对襟式的大裤头,穿着时将身腰收紧,两头对叠,外扎皮带。
【六怪,老头怕老太】这里的“怕”,是对老夫妻俩互敬互爱的戏称,多褒指那些模范丈夫。
【七怪,石头满街卖】著名的雨花石是南京的特产,故街头路边多有小贩叫卖。
【八怪,街边摆擂台】南京的一些老年人爱在路边下棋、打扑克,以休闲娱乐。
【九怪,家家吃野菜】每到春夏季节,荠菜、马兰头、菊花脑等野菜大量上市,家家购买做菜肴,因其有清凉败毒的功效。
【十怪,“四件”比肉卖得快】“四件”指家禽的翅膀、爪子。生活条件好了,吃肉的人反而少了。
南京十怪之二
【一怪:残的跑的快】残的就是残疾人车,南京人叫这马自达,说它蛮好地。便宜,跑的还刷刮,大街小巷那块都能去。交警夹生,不给它上大街。你狠,有种你坐小轿车,我没的钱,我就坐残的。
【二怪:商店大甩卖】我们那块卖东西降价海里糊天的,原价一百,他卖二十。甩波?哄你玩的。你摸里是故的买就累堆了,原价才十五,你涩皮格儿哭去波。
【三怪:报纸卖的快】你还晓的啊,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我们卖菜的都看报,搞得想领导似的。报纸吹的没的数了,广告多的一踏,乌儿呆鬼的哈说八道,不能跟它急了。
【四怪:瞧病找电台】那个广播奥整天就是卖医院卖药,夷怪那。不是臭他的,他那块会看病啊,摆噱头赚我们钱哎。
【五怪:马路两边窄】中间快车道死命的宽,两边慢车道窄那,呕我啊。没的事还挖沟,一刻煤气管,一刻电缆,装个拉练算活,还累啊?
【六怪:房子拆得快】今个才盖,明个马及就拆。早干吗的,拿老百姓的钱咋味啊?拆昏头了,古迹也敢拆,老祖宗的家当都败光了,还叫古城啊,少一窍。
【七怪:能人到市外】二胡瞎搞,把能干的都气奔的了。你来丝的一踏也叫你歇,说你犯嫌。乖乖,不干活,二报才好?吃南京饭,给别人忙,真是活丑。
【八怪:小摊满街摆】下岗的人多,没的办法。逮什么都卖,哪块都卖,把城管急的跳脚。怎么办那,穷人要吃饭耶。
【九怪:市长换的快】没的几年换了六个市长了,老百姓烦不了了。哪个来好好搞,我们都高兴,啊是的?
【十怪:见怪已不怪】当真南京就搞不好啦,我还不信这个邪。不看几个腐败分子狂的,自有人治他。纪律检查委员会也不是吃素的,昨个那个官还兴的一头葫子,今个就给抓了,叫他作哎。谁不上路子谁找死,不要稀里马哈的。


陕西十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 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 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 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 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 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 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 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 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关 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 往嘴边拨,边拨边吃。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 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 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 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 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 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 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 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益】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 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 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 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 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福州十大怪
【一大怪是天气变得快,冬天衬衫穿在外】本来南方城市温度高也是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不过地处群山环抱的福州好象又特别了一些,下雨晴天好象只是转念之间 的事,刚刚阴冷无比的天空转眼太阳出来身上的衣服马上就觉得多了。所以一般抗冻的人一年只需一件衬衫就可以对付大半时间了。我来福州最快得到的经验就是福 州的天气预报从来都是预报的昨天的天气,可也要原谅气象台:变化太快了,让人无法做出反应来,难为他们了。
【两大怪是夜空满是红云彩】每到夜晚,抬头看苍穹,应该是湛蓝的天空总是一些奇怪的颜色:不是红色就是水泥灰色,要不就是绿色,反正就是很少看到正常的蓝 色。听说是福州的云彩低,再加上城市的灯光污染严重,所以看起来很怪异的颜色,没去过纽约或者东京,不知道那里的夜空是什么样子的,也算是福州一景罢!
上面算是地域的特色,下面就牵涉到人了。
【第三怪是楼房用笼子包起来】可能处于防盗安全的考虑,几乎所有的住宅楼都是层层设防,如果晚些进去,没有四五把钥匙你是休想进屋的,纵然如此,还要在阳 台,凉台甚至每一扇可能打开的窗子外面都装上铁罩子,让劫匪难以打算,安全是安全了,就形成了动物园般的景色,也是现代人的无奈与酸楚吧!
【第四怪是出租车随便开】作为一个经常性的乘客,我对福州的出租车绝对不敢恭维:无论是速度还是技术,都让人捏着一把汗,几乎没有什么规矩,想怎么开就怎 么开,寻思没有警察,嗖地一声就会在路中央掉个头,全然不顾后面的车辆什么感受,要是在我们那里,早就被罚个半死了,不过这里是福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嘛!
【第五怪是服务行业态度坏】本来作为省会城市的窗口行业,众多的服务行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提供优质的服务,也许是人群的嘈杂和浮躁,我接触很多服务行 业,诸如银行或者电信部门,很多门面小姐用福州话将都是很“鸟”,脸总是臭臭的,让人看了首先怀疑自己是不是在逃犯,其次就要检点自己对社会有没造成什么 危害,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六怪假币漫天飞】来到福州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已经见识了百元的假钞(新旧两种版式)、五十元、十元、五元,还有一元的硬币(用游戏机投币冒充)等数种假 币,比我历来看过的假币总和都多,直接后果是大大提高了我防假识假的过硬本领,间接后果是购物时间明显延长:花在鉴别钱的真伪上的时间不亚于挑选货物的时 间。
【七怪是满地爬乞丐】福州乞丐也出奇地多,各种组合,形形色色,仿佛世界上所有命运不幸的人都能在东街口和八一七路的繁华路段找到,还有各种身穿民族服装 的藏族人手持尖刀和牛骨头,新疆人推着车卖葡萄干,一不留神你会忘记自己究竟置身何处,看起来行乞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
【八怪餐饮吃得开】不论是南来的米线还是北来的火锅,只要手艺地道,就能在福州的餐饮市场上寻得一席之地,每天都有如潮的人奔赴各类酒楼餐馆,这里既有现 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有中国人特别喜欢吃的因素,可谓好坏参半,唯一令我不满的是无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到了这里全被改造成了一种甜甜的味道,吃久了难 免胃口大坏。
【九怪鞋子扔在门外】很多福州家庭装修得窗明几净,门口却总是扔着几双臭鞋(说臭是言其旧,恐怕新的鞋子会被毛贼偷去),很碍观瞻,又是一个全然不顾别人感受的范例,虽然习惯如此,毕竟有些碍眼且不尊重他人的嫌疑,幸好大家几乎都是如此,也就无所谓了。
【最后一怪是参加婚礼还把东西带】
听说过去穷的时候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几乎桌上剩不下什么东西:上来什么都被风卷残云,而且不是吃,是装回去给没到场的人品尝。结果风俗演变到后头几乎变成 一种闹剧。现在虽然极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是还保留了一些他地少见的习俗:回礼。每个参加婚礼的人回家都要拎上或者一桶油一包食品或者水果饮料皮蛋味精甚 至还有精盐白糖,完全是一副开杂货铺的准备,开始我不懂的人还以为是哪个单位过年发福利呢!

关东三大怪
关东三大怪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其实,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
“窗户纸糊在外”的来历是: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数是土垒草房,其窗户大多数是木棂格子窗,因买不起玻璃,只好用纸糊在外窗上,以挡风御 寒。为什么要糊在外边呢?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糊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绳,糊在一 起,然后再糊到窗棂上,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纸干后,挺阔结实,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风吹,经久耐用。现在绝大多数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了,都换成了明 亮的玻璃窗。除了个别的穷困地方外,很难看到“窗户纸糊在外”的现象了。
“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是因为过去生活单调,该地区又冬长夏短、冬天没什么活计,乡亲们就猫冬、串门、唠喀、打牌、抽旱烟。抽旱烟没有卷烟纸,只好使用烟 袋锅抽。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会抽烟,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抽旱烟,对不嗜旱烟的妇女们来说,当然被视为一大怪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 在除少数乡村的个别姑娘外,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说将生下来的小孩,放在“悠车子”中摇晃,可以代替母亲抱着看护,这倒是一种既能充分利用屋空间,又能解放母亲劳动力的比较科学的 方法。悠车子是长椭圆形,l米多长,下有床底,四周有护栏,铺好被褥,小孩躺在里边既舒适又安全。将悠车用四根麻绳拴好吊到天棚木杆上,推一把悠车便来回 摆动,小孩在里边悠哉游哉,不哭不闹。现在除个别乡村外,已经很少有人采用这种方式。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