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34年老百姓收入究竟缩水这么多倍?

震惊 34年老百姓收入究竟长多少?竟然缩水这么多倍?世界第一
——34年老百姓收入究竟增长多少倍?

 
作者: 蔡慎坤
 
 
以1978年作为基数,中国财富增长了300倍,但中国货币投放已增长9000倍,也即是说当年的1块钱等于现在的30块钱。如果考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收入仅增长了10倍,并非媒体吹嘘的那么惊人。人均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名义上的GDP增长,也远远低于国家的财政收入。1978年中国财政收入1132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1.36万亿,增长了多少?这样的增长幅度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或城市都找不出来吧!

近日,一些媒体以“城镇居民收入34年增长71倍”为标题,报道1978-2012年的34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长到24565元,增长了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长到7917元,增长了58倍。

正在大家为过去34年人均收入增长N倍而欢呼雀跃时,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高级统计师冯怡琳站出来给泼了一盆凉水,称所谓71倍和58倍指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倍数。物价水平上涨使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增长这么多。因此,反映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情况要扣除价格上涨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对十几万户居民家庭的直接调查结果,从1978年到2012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倍,年均实际增长7.4%;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8倍,年均实际增长7.5%。
 

如果考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收入仅增长了10倍,并非媒体吹嘘的那么惊人。这个数字也接近前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披露的数字,去年他曾公开撰文指出:“三十年来,我国GDP增长67倍,但人均国民收入只增长12倍,无论怎么说,这种比例都不能认为是协调的”。

人均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名义上的GDP增长,也远远低于国家的财政收入。1978年中国财政收入1132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1.36万亿,增长了多少倍?这样的增长幅度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或城市都找不出来吧!

过去34年老百姓收入增长了10倍左右,而同一时期的通胀率是多少?官方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连国家统计局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数字。倒是去年10月17日,广东佛山市财政局局长在全市经济分析会上的讲话,无意中泄露一个关于通胀的秘密数字。

据《南方都市报》2012年10月17日报道称,在10月16日佛山市召开的前三季度经济分析会上,佛山市财政局局长黄福洪表示财政工作就要“敢于举债”,并举例说,以1978年作为基数,中国财富增长了300倍,但中国货币投放已增长9000倍,也即是说当年的1块钱等于现在的30块钱。

同样的警告来自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她坦承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GDP的高增长都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来推动的,这意味着,没有货币超发,中国经济数据不可能如此光鲜亮丽。中国对货币超发带来的繁荣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每次应对经济减速,央行祭出的法宝都是货币刺激,1992-1993年、1998-1999年、2002-2003年用的全是这一招式,2009-2010年甚至时至今日用的还是这一招,20年来货币总量膨胀了60倍!

中国的货币投放量无论是与过去相比还是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是惊人的!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这些数字是否权威准确有待查考,但至少这些财经官员们都很清楚人民币是在不断的贬值中,所谓三十多年的伟大成就,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同样也是随着收入在增长。无论是房价,还是教育开支、医疗开支以及日常生活开支,与34年前相比,其涨幅远远不止10倍。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下,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0年,九三学社提交给中央的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也指出,行业之间、部分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业企业高管年薪已经上千万元,2007年平安保险总经理年薪即为6616万元,是当年全国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751倍,相当于农民工平均工资的4553倍。而根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而这一差距,在1979年仅为1.18倍。

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方面,中国可否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具有深远影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让日本全体国民同步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尤为重要的是,在实施计划的十余年里,日本社会形成了1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实现了国民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真正实现了国强民富的战略目标。

1960年12月27日,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大胆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Doub ngProgramme):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像传统的习惯那样,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1963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676亿美元,这一经济规模,相当于同期美国的11.4%、西德的70%、英国的78%。1966年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达到13%,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GDP总量中排在美、德、英、法之后的第五位。1968年,也就是在明治维新100周年的时候,日本的GDP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那以后,日本一直保持第二的位置,直到被中国超越。

这期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各个阶层普遍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收益,基尼系数显著降低,从1964年到80年代中期,日本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26的低水平,失业率也保持在1.1%~1.3%的低位,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日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全民的收入增长之上,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经济发展就会井然有序,以GDP增长为目标,经济发展必然是畸形和扭曲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与当时日本重视智囊建议以及政党、政府密切配合有关,也与日本企业和国民的共同努力有关。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巨大,当然不可能完全照搬日本经验,但日本用国民收入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应该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来源: 作者博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