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作为舞蹈专业课程中的一个基础课程,其中把杆训练在基本功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本功课程里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对把杆训练的目的及作用的分析,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把杆训练、目的
作者简介:乔娇,女,1988年9月28日,四川德阳,汉族,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舞蹈表演与教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114-01
舞蹈“基本功”是什么?顾名思义是解决舞者最基本的技能训练,是奠定其他舞蹈课程的一个基础。舞蹈基础训练是对人的骨骼、肌肉、韧带等复杂身体结构进行严格规范训练的开始,在训练过程当中形成身体基本动作意识形态,能够自如的掌控身体各个关节的能力,使整个身体处于无休止的多变形态之中。训练中始终把握住基本功“开”、“绷”、“直”、“立”四个基本训练要素。一般分为:地面训练、把杆训练、中间训练,三大训练板块。这三个板块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板块之间拥有不同的训练价值。
一、舞蹈基本功把杆训练的目的
1.重心的训练是关键。
把杆的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把杆为中间的训练奠定基础,然而脱离了把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稳定性的把握,怎么样才能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心的运用就是关键的一点。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关注了动力腿的训练,很容易忽略掉主力腿的动作姿态,由此导致重心的偏移,找不到平衡点。
例如擦地动作是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身体重心位置的必要训练过程。在一位脚上前擦地的动作,一位脚准备时重心支撑点在双脚脚掌上,前擦地出去时动力腿向外由脚尖带动出去,重心就由双脚脚掌慢慢的移动到主力腿脚掌上。经过擦地训练的过程,才能使后续小踢腿、划圈、控制、踢腿等动作的重心有较好的把握。无论任何动作当中,主力腿是根基,动力腿只是一个装饰品,无论动力腿和上身再大幅度的动作,重心支撑点把握好了才是动作质量的关键。
2.柔韧性的训练是基础。
柔韧性的训练是为了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性。首先是在地面训练之上对软开度的一个运用,把杆训练当中很多动作都离不开柔韧度,也只有解决了身体基本的柔韧性,才能达到学生解放四肢的一个目的。例如古典舞当中腰的练习,是对人躯干的极大解放。以及大踢腿的训练,也是对胯根的断开,腿部柔韧性的训练。
柔韧性的解决,对后续的动作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质上基本功训练的开始就是同自己身体幅度的局限性去作斗争,克服人体先天肢体的局限,加大肢体的舒展力和表现力,以达到对四肢解放的目的。
3.协调性的训练能增强身体的表现力。
协调性在把杆训练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有了协调性身体的配合才能富有表现力,使学生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习其他舞蹈课程也有了基本的铺垫作用。然而协调性的训练可以通过把杆训练当中结合一些舞姿来做,在避免枯燥单一的训练的同时,对于学生全身协调性的训练也有着良好的作用。
4.灵活性的训练不可忽视。
把杆训练当中,灵活性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时要求腿部肌肉以及各个关节在动作中能迅速、准确的到位,灵敏迅速的变换。在把杆训练当中小踢腿和小弹腿是对腿部肌肉灵敏度训练的代表性动作。其中小踢腿的训练,是训练小腿肌肉灵敏快速的变换。小弹腿则是训练膝关节一下部分的灵敏度,锻炼膝关节和小腿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小腿和脚背的速度力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腿部在离开地面时应当遵循的运动感觉和形态,也为以后空间跳跃腿部的感觉打下基础。
5.腿部力量的训练是核心。
腿部力量的训练是为中间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的核心,为完成各种技巧动作作铺垫的。力量实质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在完成对重心的把握,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的运用的基础上,达到腿部力量的训练。例如蹲,能使学生腿部力量的爆发力与脚腕的韧性得到增长,提高快速起跳的反应能力,同时减轻跳跃落地时的撞击。小踢腿、击打和大踢腿的动作,训练到腿灵活性的同时,在快速到位的基础上也训练到了肌肉对力量的把握。此外,在单腿蹲、击打、控制等动作当中主力腿增加半脚尖的运用,也可以达到增强踝关节的力量作用。通过把杆训练完成腿部力量训练,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为中间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把杆训练与其他版块训练之间的关系
1.把杆训练是地面训练的延续
地面训练是训练舞者身体基本肌肉的意识,让学生形成“开”、“绷”、“直”、“立”的基本规范形态,再以解决软开度为基础的训练。把杆的训练目的则是地面训练的延续性训练,在地面训练对身体基础的肌肉意识之上,培养出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腿肌的“开、绷、直、立”和柔韧的能力,解决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能力,并加强舞者应掌握的节奏性。
2.把杆训练是中间训练的基础
从对基本功把杆训练目的的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把杆训练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在为中间训练打基础,把杆上的小踢腿是为中间小跳做准备,单腿蹲的训练是为中跳做准备,大踢腿是为大跳做准备。通过把杆训练的帮助可以减轻动作过程中身体的一些负担,使躯干和稳定性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以重心为关键,柔韧性为基础,力量训练为核心,配合上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使得中间训练能更轻松地完成。
然而中间训练则是把杆上训练发展而来的,在各种组合中,通过优美的身体肢态练习,进一步提高腿部肌肉的“开”,屈伸以及重心移动和稳定性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进行中间的训练,才能更轻松自如的完成中间的能力训练,达到基本功的一个训练目的。
三、结语
舞蹈基本功中地面训练、把杆训练和中间训练三个环节是紧密相扣的。把杆训练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在地面训练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中间训练的基础。在把杆训练的过程当中围绕“开”、“绷”、“直”、“立”的四个基本元素,对学生躯干稳定性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以解决重心为关键,柔韧性为基础,力量训练为核心,再配合上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训练,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培培.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2]李炜、任芳.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学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把杆训练、目的
作者简介:乔娇,女,1988年9月28日,四川德阳,汉族,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舞蹈表演与教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114-01
舞蹈“基本功”是什么?顾名思义是解决舞者最基本的技能训练,是奠定其他舞蹈课程的一个基础。舞蹈基础训练是对人的骨骼、肌肉、韧带等复杂身体结构进行严格规范训练的开始,在训练过程当中形成身体基本动作意识形态,能够自如的掌控身体各个关节的能力,使整个身体处于无休止的多变形态之中。训练中始终把握住基本功“开”、“绷”、“直”、“立”四个基本训练要素。一般分为:地面训练、把杆训练、中间训练,三大训练板块。这三个板块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板块之间拥有不同的训练价值。
一、舞蹈基本功把杆训练的目的
1.重心的训练是关键。
把杆的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把杆为中间的训练奠定基础,然而脱离了把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稳定性的把握,怎么样才能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心的运用就是关键的一点。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关注了动力腿的训练,很容易忽略掉主力腿的动作姿态,由此导致重心的偏移,找不到平衡点。
例如擦地动作是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身体重心位置的必要训练过程。在一位脚上前擦地的动作,一位脚准备时重心支撑点在双脚脚掌上,前擦地出去时动力腿向外由脚尖带动出去,重心就由双脚脚掌慢慢的移动到主力腿脚掌上。经过擦地训练的过程,才能使后续小踢腿、划圈、控制、踢腿等动作的重心有较好的把握。无论任何动作当中,主力腿是根基,动力腿只是一个装饰品,无论动力腿和上身再大幅度的动作,重心支撑点把握好了才是动作质量的关键。
2.柔韧性的训练是基础。
柔韧性的训练是为了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性。首先是在地面训练之上对软开度的一个运用,把杆训练当中很多动作都离不开柔韧度,也只有解决了身体基本的柔韧性,才能达到学生解放四肢的一个目的。例如古典舞当中腰的练习,是对人躯干的极大解放。以及大踢腿的训练,也是对胯根的断开,腿部柔韧性的训练。
柔韧性的解决,对后续的动作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质上基本功训练的开始就是同自己身体幅度的局限性去作斗争,克服人体先天肢体的局限,加大肢体的舒展力和表现力,以达到对四肢解放的目的。
3.协调性的训练能增强身体的表现力。
协调性在把杆训练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有了协调性身体的配合才能富有表现力,使学生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习其他舞蹈课程也有了基本的铺垫作用。然而协调性的训练可以通过把杆训练当中结合一些舞姿来做,在避免枯燥单一的训练的同时,对于学生全身协调性的训练也有着良好的作用。
4.灵活性的训练不可忽视。
把杆训练当中,灵活性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时要求腿部肌肉以及各个关节在动作中能迅速、准确的到位,灵敏迅速的变换。在把杆训练当中小踢腿和小弹腿是对腿部肌肉灵敏度训练的代表性动作。其中小踢腿的训练,是训练小腿肌肉灵敏快速的变换。小弹腿则是训练膝关节一下部分的灵敏度,锻炼膝关节和小腿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小腿和脚背的速度力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腿部在离开地面时应当遵循的运动感觉和形态,也为以后空间跳跃腿部的感觉打下基础。
5.腿部力量的训练是核心。
腿部力量的训练是为中间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的核心,为完成各种技巧动作作铺垫的。力量实质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在完成对重心的把握,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的运用的基础上,达到腿部力量的训练。例如蹲,能使学生腿部力量的爆发力与脚腕的韧性得到增长,提高快速起跳的反应能力,同时减轻跳跃落地时的撞击。小踢腿、击打和大踢腿的动作,训练到腿灵活性的同时,在快速到位的基础上也训练到了肌肉对力量的把握。此外,在单腿蹲、击打、控制等动作当中主力腿增加半脚尖的运用,也可以达到增强踝关节的力量作用。通过把杆训练完成腿部力量训练,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为中间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把杆训练与其他版块训练之间的关系
1.把杆训练是地面训练的延续
地面训练是训练舞者身体基本肌肉的意识,让学生形成“开”、“绷”、“直”、“立”的基本规范形态,再以解决软开度为基础的训练。把杆的训练目的则是地面训练的延续性训练,在地面训练对身体基础的肌肉意识之上,培养出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腿肌的“开、绷、直、立”和柔韧的能力,解决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能力,并加强舞者应掌握的节奏性。
2.把杆训练是中间训练的基础
从对基本功把杆训练目的的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把杆训练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在为中间训练打基础,把杆上的小踢腿是为中间小跳做准备,单腿蹲的训练是为中跳做准备,大踢腿是为大跳做准备。通过把杆训练的帮助可以减轻动作过程中身体的一些负担,使躯干和稳定性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以重心为关键,柔韧性为基础,力量训练为核心,配合上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使得中间训练能更轻松地完成。
然而中间训练则是把杆上训练发展而来的,在各种组合中,通过优美的身体肢态练习,进一步提高腿部肌肉的“开”,屈伸以及重心移动和稳定性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进行中间的训练,才能更轻松自如的完成中间的能力训练,达到基本功的一个训练目的。
三、结语
舞蹈基本功中地面训练、把杆训练和中间训练三个环节是紧密相扣的。把杆训练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在地面训练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中间训练的基础。在把杆训练的过程当中围绕“开”、“绷”、“直”、“立”的四个基本元素,对学生躯干稳定性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以解决重心为关键,柔韧性为基础,力量训练为核心,再配合上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训练,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培培.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2]李炜、任芳.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学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