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上的明珠—中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皇冠上的明珠中医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耳熟能详。医生到了极高的境界叫“大国手”,即使是大国手,似乎与“相”还有一定差距,那么,“相”是什么?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为什么说要为良医呢?为什么不投笔从戎觅封侯?要知道没有军功当个丞相最后顶天是个伯爵。

因此,相和医必有想通之处。 不然读了十几年的书都作废了推到重来?费劲!中国文化中有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说法。身体之外谓之大宇宙,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大宇宙归皇帝管,有丞相协调。小宇宙归自己管,有医生协调。这就联系上了。丞相和医生都是管理人员,理阴阳,顺四时,各功能部门任其职罢了。中医,我私下认为,更像一个管理工作,而不是西医院的科研性质的工作。

中国文化早已出现脱节,举个例子说,结婚。谁还能说清楚传统结婚的礼仪是什么?哪怕西方天主教徒在教堂中举办婚礼,礼仪也是繁琐厚重。这些繁琐厚重的礼仪就是为了让当事人记住他们的庄严的承诺。多少年后你想再让教堂开张离婚证,门都没有!所以打算离婚的人最好不要在教堂举行婚礼。怪不得我们的离婚率高,结婚都结的糊里糊涂的。能读懂古文的更加稀少,连四大名著这样半文半白的都说死活读不下去,何况古文?连博客都改为微博,就一百来个字。一百多个字能把事情说清楚吗?没办法。多了没人看。说不说清楚没关系,有点击率即可。可有一样传统一直传承的不错—中医。

中医如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了。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大旗。因为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养生这个词,金钱和地位并不能带来身体的愉悦。身体的不适感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西医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眼光回到了传统文化上。养生其实也就是治病于未病的另一种说法。

中医从来不是一门容易入门或者很快上手的学问。虽然不能说候补丞相才有资格学医,但至少也得读个十几年书才算有点底子。岐黄之术没有那么儿戏,自古讲究道不轻传,医不扣门。因为中医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辩症”。

搞过管理的人其实更容易理解中医,一个企业讲究人财物,产供销。缺一不可环环相扣。一个企业出现问题不可能是单方面的。甚至还牵扯到社会这个大环境。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人体也是如此,身体出现了病情,也不可能是单一器官的病变。比如说企业业绩不好先裁人,从董事会到生产部门全部裁员20%。这样做肯定不行。这跟一发烧就去打吊针有什么区别?因此,中医应该是一门管理科学。

企业中各部门丝丝相扣,相互扶持,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说几乎没人反对。而身体也是一样,五脏六腑也是如是。先贤们用了五行阴阳学说来尽可能的把身体各部位说清楚。事实上这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只不过9个变量(肾不分阴阳)很难掌握。可又有谁把企业管理说清楚了?不管黄帝内经是谁写的,它都是一本了不起的书,高屋建瓴,提纲总要的把基本原理说清楚。两千年来受医家推崇不是没有原因的。除非你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医都是骗人的,就没一个好人。

为什么中医受到各种诟病呢?举个例子:比如企业的仓库库存增加了。是生产出问题了?销售出问题了?还是设计工艺出问题了?每个管理者都会小心翼翼的寻求答案。而如果你觉得胖了,你会去分辨一下是五脏六腑哪里出现问题了?恐怕99%的人会选择节食+运动。我不能说节食+运动是错的。但肯定是简单化了。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一旦停止,体重马上回升。就像减少生产和降价处理完以后,库存还会增加。所以,三个胖子看中医时,第一个胖子进去,医生说是脾胃不好,健脾开胃。高高兴兴走了。第二个进去,说是要寒重祛湿,就不高兴了,我跟头一个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家就住对门。你这医生骗人,你没有科学根据,属胡说八道。如果第三个判断为肾阳虚,估计第一位病人都得回来:“医生,你是不是瞧错了?”所谓病万变,药亦万变,很多人知道,但不能接受。如果医生改为量量体重,测一下血压,完了告诉你,每天只能吃不多于1500卡路里热量的食物,跑1500米,喝8杯水。估计没有一个人反对,而且会认为医生有水平!这完全是糊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是一回事。怎么能一个规矩往下套呢?多少企业都得毁了。

一般来讲我们都会认为一个搞管理很出色的人是这个社会中最聪明的那群人,一般人做不到。你就是把所有的MBA课程都学一遍也达不到那种高度。中医也一样,3000年来就出了一个张仲景,一个孙思邈。也就证明中医是一门极难的学问,坏就坏在中医入门极易。几千年传承下来几乎都长到中国人的DNA里了,什么上火了,受寒了很容易判断,如果你再上心背上几十个经典古方,结合实际情况加加减减的,一般小病绝对没问题。甚至不吃药,通过按摩,针灸一样能解决很多问题。针灸、药石都是通过调理经脉五脏而达到自愈。其实经脉才是中医中最核心的概念,他可能是现实世界中运送货物的路如血管,也可能是传递信息的通道,类似的概念是“气”。经脉的淤塞就是百病之源,如何判断哪里淤塞了就是辩症。绝大部分的中医师都止步于辩症这个门槛,终其一生也可能过不去。反而辩症之后靠针灸药石来打通经脉是件容易些的事。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容易记录,可以描述。而辩症阶段的工作,由于变量太多,非常难以细化量化。这也是中医为什么需要一个师傅来教,而不是办间大学就能学会了。现代科学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亚马孙森林里的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也许会改变纽约的天气。量子力学一直就是现代科学中最难学的一门学问。百多年来的积弱,中国人早就在文化上全盘接受的西方的东西。中国花了几千年都没拐过外科手术这个弯,从扁鹊开始,多少次眼看就形成了,突然就断了,可谓命中如无不可求。加上盘尼西林这种妖孽式的东西从潘多拉的盒子里蹦出来。中医势衰也就无法抵挡。现在妖孽的东西也遇见瓶颈了,但是一个姓邓的既不会写诗,也不会弹琴。估计也没正经上过多少学校的矮子重新把中国人带回世界之巅,中国人发现这么玩不对。也许我们玩的才是高级东西。这就是自信回来了,中国人上回自信的时候还得往前推1000年,大宋朝的时候。那时海外贸易已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只可惜也没转过弯来。不然我们都要说着开封话(不知与现在的开封话是否一样)拿着大宋银行发行的“交子”互相交易。

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凑合看吧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394252.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