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莫名其妙地开始了追看电视剧的嗜好。除了上次的步步惊心,这个就算是吸引了我的一部新剧了。跟同学微信汇报,结果大家都在追看,我想是到年龄了,我们中间,肯定有人再过三年五年,当上婆婆或丈母娘。甚至另外一位同学,把大学宿舍的微信圈直接命名为八婆圈。
我不喜欢里面女主角妈妈声嘶力竭地表演,但这个演员的确长得又俗又耐看,这不就是生活中很多人的集合吗?算了,忍忍就过去了,没成想,两个大龄男女结了婚,剧还没有完!我只能接着等,接着追了。虽然知道剧的结局也不会有多大惊喜,但看下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里面的小火花不少。
我出差中国几日,在饭店里,就拿手机看。最终,我发现这就是一部广播剧,手机画面太小,又是家庭剧,只听声音,不看演员,完全不影响对剧情的把握。
男演员黄海波,真是不好看,几年前看过一部他的电视剧,所以对他的表演已经有点腻歪了,他也就那点东西,加上长相太太太差,所以,呵呵,就忍忍吧。好歹人家把台词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说的挺顺溜。
女演员是国内这几年出现的一位头牌花瓶高圆圆,长相很好,演得平淡也可以忍受,所以,就这么忍着,看着,等待着戏中那些小小的火花。话说女演员漂亮了演技差点也没啥,人家都完美了,就让人家本色出演呗。好看很重要,我一般喜欢帅哥美女的影视剧,他们出来就直勾勾地看,没太多讲究。这个高圆圆不但靓丽,而且气质清纯,好养眼。
比起煽情剧,我宁可看唠叨剧,他们唠叨了,我就不用唠叨了,碰上有趣的小节,我还可以和人分享地唠叨一下。话痨总得有发泄的材料不是。
我感觉,导演底子浅,把脚色设计的重担统统交给了演员们,而且那些配角们个个都是大腕儿,所以演员们的脚色设计,导演也就又不好干涉之嫌了。
这部戏的一个亮点之一,就是男主角的妈妈,那是徐松子演得啊。想起多年前她演得芙蓉镇里的李国香,觉得她是那么丑,如今看电视剧,发现人家长得也蛮好的,而且,声音特别的好听。本来演个慈祥奶奶蛮好的,不知为什么给设计成了个胡搅蛮缠的家庭妇女型,好歹人家也是小学特级教师呢,用人物本身的话讲,我们也是书香门第。话说中小学教师人家,也就是个小知识分子,离书香门第还有些距离,因此,我觉得编剧是有点恶心那些自以为是的小知识分子的感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人们张嘴不离钱,搞得知识分子们也放下清高,堂而皇之地钱钱钱房房房地没完没了起来了。再就是挑理,大家怎么都那么有理!
还有几个配角看着很舒服,一个是表姐苏青,字正腔圆的京味对白,让人听着忒舒服,总觉得她应该是位京韵大鼓的演员。苏青的丈夫,演得非常自然,一查,人家是人艺的演员,嘿嘿。
还有就是老李头,他的出场总是自自然然,不像是演戏,标准话里还留着乡音,感觉比李雪健还要好,一看,就知道这也是编剧和导演为此剧留下的最大戏码,最后,丈母娘被悄悄地征服,再嫁,达到咱们结婚吧的最高潮。当然老来有伴的丈母娘会露出温柔贤惠的一面,一改之前火药味十足的形象,全剧大团圆。
作为电视剧,台词多是正常,但写得太满,导演的余地就少了很多,这也是此剧让人看得头疼的缺点。但编剧的功力还是不错的,而且,看得出人家搜集整理了很多材料,剧中到处都有编剧的小小用心,这也是我欣赏此剧的一个原因。当然演员们也是绰绰有余地表演着,所以我就跟看啰。
还有,此剧女主角的服装都比较搭,就不需要我啰嗦了。
还有,此剧女主角的服装都比较搭,就不需要我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