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每年都回国,看父母、会朋友,或是旅游,走南走北,从最发达的、最繁荣的北上广到贫困落后的边远地区和农村都去过、看过,除了惊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楼大厦、高铁、高速外,另外一个“惊艳”的发现是国内的物价一年比一年高,东西一年比一年贵,很多商品的价格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的价格。像这次在北京东来顺吃涮羊肉,两个人,3盘羊肉,1盘肥牛,几盘蔬菜,自己带的红酒,买了2瓶啤酒,一小瓶“二锅头”,最后买单时居然是960多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是150多。有天中午另外一个朋友在西单附近一家很普通的饭馆里请吃饭,一道普通的香辣锅居然要价140人民币,折合20多美元,而在新泽西最好的中餐馆点一道香辣馆只要不到20美元。在国内逛过不少百货商场,一看都是“天价”:一件衬衣动不动就是几百块人民币,同等的衬衣在美国只要20、30美元. 至于西服,稍微象点样子的没有几千块人民币别想穿到身上,而这样的西服在美国最多也就200美元。
再拿食品来比较,国内一斤猪肉最少要12元,一般的牛肉要25到30元,羊肉更贵,其价格都比美国贵或是已经接近美国的价格,而鱼和海鲜的价格基本都高于美国的价格。至于洋品牌在国内那更是名副其实的天价,在冷饮店一小杯“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居然卖到30块人民币,在美国的超市4美元可以买到一大盒。前不久央视踢爆Starbucks咖啡在中国的卖价是全世界最贵的,高于美国、欧洲,更远高于印度。至于住房那就更不用说了,2003年我第一次回国时北京三环周围的房子卖到一平米一万人民币,现在要5万,北京五环以外的房子都卖到3万以上的。难怪办移民的都说,卖掉北京住房的一个厕所就可以移民美利坚。
中国物价的放开基本上是和改革开往同步的,但在90年代以前上涨的幅度是缓慢的,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读书时,每月30元生活费,吃20元,用10元,过得很好,每天可以买水果吃。那时北大学生食堂的肉菜也就2毛5,红烧排骨3毛,咸菜3分钱一碟. 读研究生时一月有54元生活费,吃饭也就大概30元。86年后到人大当老师,一个月薪水加补助大概100元,吃饭每个月至少要60元。92年出国以后听说物价也不断地在涨,2000年以后物价涨幅更是如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2003年回国时一美元可以换8块人民币,美元是很值钱的,后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现在已升到6.14人民币就可以兑换一美元,看起来人民币是越来越值钱了,但实际情况是人民币在国内迅速贬值,购买力大幅度缩水,钱不值钱。前不久首都经贸大学的一个教授测算称,以大米价格计算得出,2013年的1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2005年的576元,8年时间缩水424元。如果以猪肉价格比,缩水一半都不止;而如果以房价算,则现在的1000元购买力只有那时的100-200元,难怪网民哀叹“人民币对不起人民。”
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对内迅速贬值的结果之一就是少数先富起来的国人涌到国外大肆抢购奢侈品和名牌衣物,我也曾带过国内的朋友到Woodbury Outlet购物,人家400、500美元的Gucci 、Coach包一买5、6个,眼都不眨一下,其花钱之豪爽、大气让我深刻地领教了国内土豪的做派。在改革开放之初,大陆物价低廉,有些港澳人还跑到大陆购买日月品,现在反过来了,是大陆人过罗湖桥到香港扫货、打酱油。不仅买金子,很多还买日用品,如洗衣粉、洗发水等,盖因这样的商品香港居然比大陆便宜。
任何一个国家在走市场经济道路之初都可能要经历物价上涨的阵痛,但过一段时间一般都会稳定下来,但中国改革开放已30多年了,GDP也跃居全球第二了,但物价还在飞速上涨。一般人看不懂,怎么也不明白,你说国外进口的商品卖的比国外贵情有可原,但为什么国内的产品还比国外的贵呢?同样一件衬衣在Wal Mart 卖15美元,在国内商场却买150元人民币。在国外,绝大部分商品最大的成本是工资这一块,但中国人的平均工资只有不到美国的10%,但物价却与美国比肩了,很多还超过美国。
很多人都指出,国内物价上涨,通胀难以控制的根源在于中国政府长期过量发行人民币。2002年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为18万亿,2008年发行47万亿,2011年发行85万亿,2012年发行量更高达90多万亿,而美国2012年的货币发行量才8万亿美元,按今天的汇率算,中国是美国的2倍,但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如此海量的人民币一部分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一部分流向海外,大部分在国内泛滥,不断地推升楼价、物价,造成人民币在美国的压力下对外日益升值,但在国内却不断地、快速地贬值。
12/4/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