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CDB边上的都市生活

苗苗苗苗 淼淼淼淼 藐藐藐藐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搬入新加坡之前,最后一次住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区,是在2003年,那时我还在波士顿,跟同班闺蜜住在3楼的公寓里,早上紧赶慢赶追着T去上课,一晃10年过去了,这之间我很少住高楼公寓,极少坐公共交通工具,就是在北京,我们也是住在乡下的大屋子里,公司配车拉我进城上班。

而这次搬新加坡,我是彻底地回归都市生活,住——CDB边的高层公寓,行——坐着地铁和公交车,没有后院,没有阿姨,我没想到自己还如此享受生活,周末闲来无事,会在望海的茶座上,泡上一壶上好的台湾高山冻顶,看着蓝天白云,游船货轮,还要下降的飞机。

新加坡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她是个弹丸岛国,对于游客,大概2天就腻了。但是,她也是只小麻雀,五脏俱全。她的好,必须常住,一天两天是不会有所感觉。

搬家之前,住过新加坡的外派都说要住就住乌节路。我们搜寻一圈,决定住CDB,一是离我的办公室步行3分钟,二是夜晚和周末相对安静,非常符合我们这种宅人。我和牛肉都不喜欢逛街购物,对于夜晚的灯红酒绿也没兴趣,乌节路的熙攘霓虹,对于我们显然是浪费。花同样的钱,我们更喜欢海景和大屋。



很多外派不愿意在CDB,除了夜生活不够丰富外,餐馆不够林立,也是主要原因。在北京待过后,我们对于远近和林立的概念跟新加坡当地外派有着本质的区别。走路5-10分钟以内,能找到10家餐馆,就算林立,而这点,我们周遭10分钟走路距离的餐馆,不敢说百家,50家绝不为过。在厨娘妈妈出差的时候,这些餐馆就是爸爸宝宝的可口饭堂。

很多朋友觉得新加坡的居家生活,一是在家吃的少了,而是自己做的少了,最后沦落为不外吃活不了,没阿姨活不了。而我们搬新3个月来,我的感觉是,在家吃的频率,还是一样,如果在家吃,一定是我在做菜。在外吃的花样倒是多了,则好上加好。

关于阿姨,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安安长大了,开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在上课,放学后,也是我们亲子相处的时候;放假的时候,我们总能找到当地的学前班,他有地方有朋友玩耍,我们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三个月下来,我们真正是三口之家,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互动多了,交流多了,冲突多了,亲情也多了。有趣的是,到新加坡后,依赖感很强的安安居然自己睡通宵,独守空床四年半的牛肉终于等到老婆回归,我也从此能够一觉到天明,这种幸福难以言喻。

最让我吃惊的是家人对于公共交通工具的接受和普遍使用。现在,无论我们去哪,会先拿出谷歌地图,查查公共交通。真是要感谢这个CDB的位置,我们要去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搭乘公车和地铁直接到达。就连牛肉这样到哪都离不开车的美国男人,居然也到哪都坐公共交通。应当说,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是非常干净便利和经济的。加上城区不大,我们要去的地方在30分钟内都能解决,私家车于私于公都不利。


搬到新加坡,我5年来第一次没了帮手,虽然下班后要带孩子要做饭,反而觉得自己轻松许多,生活也有了规律,居然能够每天中午去健身,身心愉悦;没了阿姨,多年养尊处优的牛肉必须亲躬,饭前饭后,洗衣洗碗,接送安安上下学,联系物业,担起一个家长的责任, 忙中偷闲去健身,看电视连续剧,做投资,真是娱乐理财健身家务四不误,堪称住家男人楷模,最重要的是他享受,我享受,小朋友更享受。

我们喜欢新加坡的都市生活,忙碌,简单,贴近家人,贴近自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