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面临换装压力 买SU-35不是为了研究

  自从2003年最后一架苏-30MKK交付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空军再没有向俄罗斯采购一架战斗机。许多人把这看做是中国航空工业取得巨大飞跃的一个标志来看待,随着两型第四代战斗机验证机的先后试飞,这种“骄傲的心情”被放大,甚至被看做中国全面超越俄罗斯航空技术的一个证据。所以当最近中国空军引进苏-35的传闻越发真实时,媒体一片哗然。事实上,“欠账”巨大的中国空军长期处于“战斗机饥渴症”的阴影下,产能不足、技术障碍和机队落后都让这个交易变得再正常不过,中国空军采购苏-35战斗机的数量可能会很大,甚至可能达到空前的100架左右,这一切都与中国空军面临的两个巨大压力有关,并非空穴来风。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空军引进苏-35战斗机的愿望由来已久,大致在2005年就开始和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接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试探性接触在2007年之后结束,2011年之后,中俄又重新开始就引进战斗机进行谈判。无论如何,中国引进苏-35都将在今年定案,这个军购案反映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深层次的战斗机供求矛盾和中国空中作战力量的诸多结构性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交流,已经从过去中国向俄罗斯购买装备和技术,向中俄联合研发转变。这是中俄在新世纪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联合研制和技术共享将成为中俄军事技术交流的主要途径。随着中国军事科技能力的提高,中国即将向俄罗斯出口和输出军事技术。中国目前部分引进俄罗斯技术装备,只是为了弥补个别军事技术研制“空窗期”的特殊案例,中国大规模引进俄罗斯军火的时代已经结束,中俄军事技术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有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有军事专家认为,促使中方决定采购苏-35战机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研制歼-20第五代战斗机动力系统的过程中遭遇了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困难。尽管歼-20试飞频繁,但中方迄今仍未能在研制用于装备歼-20的新一代发动机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歼-20的首架原型机在试飞时使用的是俄制AL-31F发动机,而第二架原型机则安装了国产的WS-10G,其中,后一种发动机还被用于装备仿制自苏-27SK的歼-11。但一些军事学者则认为,当前,购买苏-35战斗机主要目的是弥补战斗机机队空缺,引进技术倒是其次。

  从2004年开始到2013年年底,中航工业下属的沈飞和成飞两家企业基本实现了4个型号三代战斗机的生产,中国空军也通过国产的第三代战斗机基本完成了空军每个航空兵师装备至少一个第三代战斗机团的换装任务,目前,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保有的三代机数量大约为665至682架之间,这个数量超过了日本的两倍,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三代战斗机机队。但是,在看似轰轰烈烈的三代战斗机换装大潮背后,我们仍需正面这样的现实,目前,中国空军仍然装备着多达18个团或旅近500架歼-7B/H型战斗机,这些生产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二代战斗机不仅飞行性能严重落后,其简陋的航电设备和严重缺失的电子对抗能力更与现代战机相差太远,只能充当纯粹的“机场围墙保护者”和维持飞行员基本飞行水平的单座教练机,基本不具备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空战能力,也就是说,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机队里有接近70%的二代或二代改进型战斗机,庞大的机队中有效作战单位并不多。

  此外,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还在近年来陆续接装了大约10个团或旅的歼-7E/G型战斗机(约198架),这些机龄小于20年的飞机虽然在改进之后飞行性能有所提高,在配套设备上也达到了西方第二代战斗机改进型的标准,由于缺乏超视距空战能力以及航程不足等问题,使得这些飞机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能够执行的任务也非常有限。所以,坐拥世界上现役规模最庞大的米格-21家族和苏-27家族机队的中国空军换装新型战机的速度不是太快了,而是仍嫌有所不及。有分析人士指出:早日摘掉前一个“家族”的帽子,让中国空军真正成为一支精干有力攻防兼备的空中力量,必须让战斗机生产尽快加速。

  众所周知,生产歼-11系列飞机的沈阳飞机制造厂近年来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的生产任务,包括引人瞩目的歼-15型舰载战斗机和歼-16型多用途重型战斗机。随着这些逐渐走向成熟的型号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沈飞面临的生产压力从未减轻。从网上公开的图片可以发现,自从2011至2012年兰空某部歼-11B/BS战斗机单位成军以来,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空军并没有新的单位完成对歼-11B的改装;只有海军航空兵在2011至2013年间先后换装了两个团的歼-11B和歼-11BS战斗机。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多个型号挤占生产线的压力下,厂家目前的生产能力已经很难满足海空军每年各换装一个团左右飞机的需求。而在同一时期,作为空军重点战斗机项目的歼-10B则遭遇到一系列技术困难,原定的批产日期被推迟到2013年8月之后,足足晚了两年。同期生产的约90架歼-10A和歼-10S战斗机很快就被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瓜分。由于战斗机生产线扩大产能涉及到国内航空产业的统筹问题,所以国内的几条战斗机生产线的产能只能维持在年产60架以内的水平,这与军队的巨大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以目前这样的换装速度计算,即使不考虑换装引发的军队编制变动问题,以1个歼-11B团替换2.5个歼-7B/H团计算,也需要6至7年的时间才能够彻底淘汰200架歼-7B/H;而考虑到国产发动机不稳定和机载设备等各种实际情况制约的话,所需时间只会更长。这位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现实的情况是,空军的二代机部队规模仍然庞大,并且随着2012年编制改革中大量训练单位转为战斗单位,作战部队中二代机的数量反而有所增加;而三代机部队,特别是航程更远控制空域范围更大的歼-11系重型三代机部队换装速度却难以满足要求。

  自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以来,中国面临的防空压力开始陡然增加,中日矛盾、中印紧张局势、南海问题和朝鲜核问题都让中国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战斗机的需求量激增,据分析人士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购买苏-35有弥补重型战斗机产能不足的目的在内,其数量就不只是24架,很简单,从整体规模上说,中国空军从来没落到缺产量缺一个团的境地;从商业的角度说,24架飞机只会刺激贪婪的俄国人漫天要价的欲望,给空军带来实际战斗力的提升却很有限。因此,个人认为,只要买来苏-35不是纯为了拆了装装了拆搞研究的,在目前威胁最大,同时也是距离俄罗斯最远的西南,华南和东南战区各部署一个团的苏-35,应该是最基本的需求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