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件纹章瓷海外归来zt

这一生,我们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795年法国秘密纪念路易十六家族的彩绘纹章瓷盘。


▲1795年英国马希家族用彩绘汤钵。
 

▲1800年英国斯奈尔家族用的纹章瓷。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彩绘纹章调味瓶盒。
 
▲1765年英国某家族用的彩绘纹奶壶。

“中西交融”纹章瓷精品展在深举行

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实习生 魏沛娜/文 韩墨/图

中西交融——纹章瓷精品展》目前正在深博新馆二楼展厅举行,展出的105件(套)纹章瓷精品,不仅展现一段东西文化交流史,还带领深圳观众领略东西方艺术之美。纹章瓷为何有外销瓷中的“官瓷”美誉,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收藏故事?昨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和藏家,一探纹章瓷究竟。

外销瓷中的“官瓷”

据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此次展览集中展出的是明清时代的纹章瓷精品,“其中不仅有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订制的早期纹章瓷,也有西方历代帝王如路易十五、腓特烈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家订制瓷器,同时还有英美等国诸多和中国贸易有密切关系的贵胄世族的专属纹章瓷,可谓精品云集。”

纹章瓷,又名“徽章瓷”,是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纹章瓷最早烧制开始于16世纪的明代,因有特定的皇家、团体、机构的‘徽章’而定名。”郭学雷介绍说,“因为是海外来样,特别定制,所以‘纹章瓷’的烧制相对精细,单组规模产量不是很大,隐约有‘海外官窑定制’的味道。一般它的纹饰精美,制作精细,彩绘纹饰金装都很费工,较之普通的外销瓷要高档很多,艺术价值也很高。”

郭学雷认为,纹章瓷收藏主要在国外,国内主要是广东省博物馆(不超过50件),广州市博物馆及江西南昌余春明先生也有少量收藏。而此次提供展品的这位深圳藏家收藏了两百多件,在国内应该属于收藏数量比较多的。

深圳纹章瓷收藏家谢珍认为,东方魅力和西方理想交融在精美的纹章瓷中。“18世纪至19世纪是中国纹章瓷生产的主要时期,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瑞典、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丹麦等国都先后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开辟了欧洲通往中国的航线, 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欧洲, 当时欧洲商人专门定制了一种特殊的品种, 由中国工匠按照欧洲商人提供绘制好的徽章图案描绘到瓷器里,这种特殊的种类就是纹章瓷。这些定制纹章瓷的欧洲人均是非富即贵,他们追求时尚,甚至竞逐奢华,品质自然要精细。当时中国集中了最好的工匠和原材料,并为它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颜色,把纹章瓷制作得极为精美,既有中国传统的工艺特点,又体现了精细典雅的欧洲装饰风格。这种与高贵、荣耀与权威地位相称的纹章瓷,满足了欧洲的皇室、贵族们的需求,也为欧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彩瓷纹章文化。”

多为海外购买

谢珍介绍,自己着手收藏始于十年前,至今已收藏了两百多件纹章瓷。“当时我从事旅游服务业,经常带团出国旅游,在国外看到外销瓷纹饰美丽,价格也便宜,于是就购买了一些。刚开始还收藏得比较乱,也不是专门收藏徽章瓷,而是什么都收藏一点。2007年左右,有一次请深圳文物专家帮忙鉴定藏品,他们觉得我收藏的瓷器挺不错,便建议我按照一定的套路和风格有目的地进行收藏。其中我觉得风格最独特的当属纹章瓷,于是真正开始了纹章瓷的收藏。”

谢珍表示,刚开始收藏时,由于女儿在国外读书,拓宽了收藏的渠道。“女儿读书之余,经常到外国拍卖行和古董店帮我淘一些纹章瓷带回家。有时她先拍下一些照片发邮件传给我,我就从她购买的外国纹章瓷著作中陆陆续续寻找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知识。尤其在她给我买了英国人大卫·霍华德对纹章瓷近30年的研究成果,即《中国纹章瓷》这本书后,我对纹章瓷的热爱变得真正痴迷起来。”谢珍说,“在收藏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路易十五的家族纹章瓷。因为从皇家里面流失出来的纹章瓷本来就很少,而这个开拍卖行的老板是在其父亲死后继承遗产,便把这件路易十五家族的纹章瓷进行拍卖,可能他父亲当时买了七八千美元,期间我们经过了很多次讨价还价,最后我以3000多美元买下来,这也是我所有纹章瓷收藏中最昂贵的一件。”

郭学雷介绍说,在观看这批藏品时,有两件藏品让他印象难忘。“一件是产自约1670年至1690年的‘青花花卉十字架纹小罐’,可能是通过葡萄牙澳门耶稣会定制。因为17世纪初利玛窦神父为在中国建立该会曾经做出长久的努力,此罐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郭学雷说,“另一件则是产于约1735年到1740年间的‘青花纹章纹盘’,此纹章由盾牌上的雄鹿和宝冠组成。它可能来自米德尔堡、荷属东印度和鹿特丹的冯·施恩家族。这个家族是在19世纪得到贵族身份的。最有可能订制这套瓷器的是艾萨克·冯·施恩,他从1727年到1742年作为巴达维亚市参议员和司法顾问在东印度活动。”

谢珍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批纹章瓷虽是江西景德镇稍造,但大部分是在广东上釉加工,“数百年前,它们从广东运往西方,今天,我们终于让其回归家乡。”

断代误差不过两三年

郭学雷认为,纹章瓷的工艺及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中西交融的特点。“如白瓷在景德镇烧制,而后加彩的一些原料则从欧洲进口,再于广州加彩二次烧成。造型、图案也由西方人提供,部分装饰则融入了中国元素。而且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中国的釉上彩瓷获得了大的发展。同时,欧洲也开始了自己的瓷器生产。”

谢珍则表示,纹章瓷的产地虽然在中国,但由于是一种特别定做的外销瓷,烧制以后全部远销海外,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的记载。而目前国内的纹章瓷又极为罕见,加上史料记载和参照物的匮乏,使得研究者对纹章瓷的纹饰内涵和历史价值难以做到准确全面的认识。故这批纹章瓷的展出,便提供了相关的历史研究意义。谢珍说:“首先,纹章瓷是外销瓷中的精品,它是皇室、贵族们专用的徽章,对研究西方文化和西方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其次,纹章瓷都有准确的制造日期,能帮中国的瓷器来断代;此外,纹章瓷可以给中国瓷器对外贸易提供重要的贸易记录,填补外销瓷在国内中文文献记载的空白,还可给中国瓷器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历史材料。”

谢珍强调,中国的外销瓷给欧洲纹章的记录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和载体,而纹章瓷又给中国的瓷器贸易提供了一个反映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记录,以及认识中国瓷器在各个不同时期风格变化的参照。“古代瓷器只能用年代来断代,如康熙、乾隆、嘉庆等最细也只能分为早、中、晚,而纹章瓷就能准确判断出年份,它最大的特点即是断代相当准确,误差不超过两三年。”

国内遗存少海外价格也不高

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实习生 魏沛娜

纹章瓷的产地虽然是中国,但由于是一种特别定做的外销瓷,烧制以后全部远销海外,完全没有留下任何有关订购者、烧制年代及其图案的记载。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认为,目前国内的纹章瓷极为罕见,加上史料记载和参照物也匮乏,使纹章瓷这种中西合璧的瓷器的艺术历史价值比较少为人所知。

据了解,纹章瓷在国外的身价已经日益高涨。2005年年初,佳士得拍卖行举行的一次中国外销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一对18世纪40年代制的带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外销瓷以30.72万美元创下当时纹章瓷拍卖成交价的“吉尼斯纪录”;2008年,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18世纪的绘有西班牙贵族奥乔亚家族徽章的粉彩描金鱼形汤盆也以62.4万英镑的高价成交。阎焰表示,目前国内专题收藏纹章瓷的收藏家还不是很多。“因为毕竟这类制成品大部分都到了海外,所以国内遗存少。当年纹章瓷烧造以景德镇和广州为最大宗,广州地区主要是加彩加工,二次制成,所以‘广彩’名贯一时。目前市场上外销纹章瓷也逐步越来越贵,被藏家所认识,市价个别的以数百万计,值得陶瓷收藏爱好者关注。”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认为,现在纹章瓷的市场价格相对还不是很高。“国内纹章瓷收藏、研究还刚开始。但纹章瓷收藏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这种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可以通过纹章瓷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促进贸易、工艺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

纹章瓷收藏家谢珍以自己的收藏经历为例,认为纹章瓷收藏群体至今在国内尚属小众。“总的来说,收藏纹章瓷还是比较便宜。在我的收藏过程中,最便宜的只花了二三十美元,平时购买价格基本维持在400到600美元这一价位。”谢珍说,“纹章瓷既体现了欧洲独特的纹章文化,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种中西方元素,又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们高超的瓷器制作水平,是东方和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产物。尤其是现在欧洲、北美各大博物馆和许多私人收藏家都珍藏有大量的纹章瓷,加上纹章瓷本身就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因此对于接下来纹章瓷在中国的认识研究应该有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From 深圳商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