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拍边扯(15)- 恍惚着提素

 


恍惚着提素



昏昏沉沉开始了一天。昨天复习电视剧《潜伏》,该是看第三遍了,默默地看到夜里2点多,依然看得有滋有味。当看到说“在下有些恍惚”时,还是会笑。总之,这剧的本子好,演员好,非常难得。

早上雾蒙蒙的,小雨夹着雪。车上看贝娄的《赫索格》,这部小说与他的《洪堡的礼物》极相似,读到某处我也有些恍惚,分不太清赫索格和西特林两位主人公的区别,气质几乎一样,脑袋里琢磨的东西也相仿。由此几乎可以断定,这两篇小说都该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有自传的意味。写法上也都有个特点,就是想哪儿写哪儿。想一件事引出另一件事,然后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这么一溜烟儿想下去,当想到四、五件事后便转一圈回来,打个结,收拢一下思绪于当下的情境,但还没消停几行,新一轮的乱想又开始了。这种写法似乎比较任性,但又不太任性以至离题万里,作者时不时地回来招呼一下读者,防止读者迷失了主线索。 小说的结构更像一根绳子,绳子上打着一圈一圈的绳扣儿,但从远看,还是一根完整的绳子,感觉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篇超长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文学批评比摄影拍砖还难,我闲得无聊,不畏艰难。前几天读《莫言批判》,有些评论写得不错,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能击中要害,多能层层递进,说到点子上。 刘震云说,莫言能获诺贝尔奖,说明中国至少有二十位作家够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这是夸莫言呢,还是暗损莫言呢,我有点恍惚,想一想挺逗。

白天工作闲暇,断断续续地读黑塞的《荒原狼》,又恍惚觉得黑塞和贝娄是一路,文字上的感觉极相似,主人公都是一位作家,同样的大把年纪,同样的满脑子想法,同样有不服老不甘心被淘汰的劲头。他们都跟命运明刀明枪丁丁当当地较劲,最后终诉诸于枉然与虚无。贝娄挺喜欢老子,尤其迷恋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虚无。

为适应形势,我盲目地提素乃至虚无,结果却把自己弄得七荤八素,每每看到书架上还那么多新书等着读,心中甚感鸭梨山大,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介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嘛。但转念一想,静心读书仿佛能屏蔽生活中更烦心的事儿,可以暂时把自己当个没事儿人似的,这种抽离的感觉挺爽,啥都无所谓的样子,也许过两天我再把加缪的《局外人》翻出来读一读。

说到局外人,我一直感觉摄影尤其是扫街,会不自觉地充当着别人生活的局外人和旁观者。但似乎又不完全这样,拍片时个人的想法总会潜移默化偷渡到片子里面去,试着主观的光影构图勾勒出别人的内心世界,这样,客观和主观世界凝结在照片里,似乎无法清晰分开,两者恍惚糅合于意识的混沌处,模糊处。         
 
 


片里片外其实都是路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