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帝都老北京胡同-南锣鼓巷

走进帝都老北京胡同

-南锣鼓巷

201445

 

这几年的每年3月都会去帝都京城公干。326日一大早乘京沪快线航班飞往首都机场,落地前,厚重的雾霾把京城捂得严严实实,飞机穿越雾霾层什么也看不见。在打的去国家会议中心的路上,一辆辆车的表面被一层薄薄的所覆盖,空气污染之严重感同身受。据说雾霾的形成捉摸不定,没有规律。一不留神,雾霾就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京城的最新特色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全球每年与雾霾相关的死亡人数达好几百万。遗憾的是在北京雾霾天戴口罩的屈指可数,佩服绝大多数老百姓就是不信邪,为人民服雾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这次去北京前,受同学邀请周末去他家小住。在经历了三天雾霾后,周六天空晴朗,气温高达20多度,难得的好天气。老同学问我想不想逛一逛老北京胡同南锣鼓巷,感受感受老北京的韵味,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当然想啊!离开北京20多年,如今每次回到北京,看到的几乎都是北京迈向现代化城市的风貌,当年老北京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有机会逛逛老北京的胡同求之不得。老同学夫妇和我三人,每人花两块人民币(地铁票价不论远近都是两块),乘坐地铁4号线转新开通的6号线直达南锣鼓巷站,有一个地铁口出口就是南锣鼓巷南面靠地安门东大街的入口。 来到入口,只见人头攒动,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由于入口狭窄,加之不少黄包车,把入口挤得水泄不通。老同学告诉我十几年前他一家就住在这条胡同附近,而且还有其他两位大学同学的家也曾在鼓巷附近。南边的这个入口以前有一个牌坊,现在修地铁给拆了,可惜啊。

话说这南锣鼓巷胡同有近800年历史,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胡同,棋盘式格局别具一格。鼓巷胡同位于城区,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外大街,北接鼓楼大街,南是地安大街。占地一平方公里。鼓巷胡同南北走向,胡同有8米宽,近800米长,西各有8条胡同似骨状整排列。


(地图转载自网络

 

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这里的深宅大院,史悠久,人文萃。明清以来,里居住过不少达官人和社会名流。有明朝将,清朝王,中华民国总统,国画文学大等等,可以说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它特定的史痕迹。近几年的开发,老北京传统文化与尚的结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使里逐取代后海和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成帝都新的尚地。南鼓巷被美国《代》周刊排名为前25名的洲游览胜地之一。

 

人挤人,我们从南往北漫步前行,欣赏着胡同里灰瓦的四合院。相于故宫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南锣鼓巷展出独特的京味郁的色彩。胡同两旁的商家店铺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精致的小商品,让人目不接暇。鼓巷是北京一条独具特色的酒吧街,许多店家前高挂小,装修格朴实传统顺着小巷往北,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胡同口北就是著名的中央戏剧学院是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许多人驻足在这里留影,谈及许多自己熟悉的从这里毕业的话剧与影视明星演员:陈道明,姜文、巩俐、陈宝国、 章子怡。。。。。。

 

老同学曾经居住过的秦老胡同位于南锣鼓巷往北,东边的第五条胡同。他们原来的家如今已变成供电局安装变压设备的地方,四合院是以前见过的那种7788的大杂院,四合院的风韵荡然无存。驻足四合院外,勾起老同学对古巷月的深深回忆。这条胡同里有名的四合院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园花园,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来到门前,正好有两个文艺女青年在拍照,一个女青年作模特,一个女青年拿着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弄得大家都不敢靠近。这个是一座很精美的宅院,门脸的设计造型独特,意境深邃。遗憾的是门旁一块牌子“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将人们拒之门外。据老同学介绍,这条胡同还曾经是习总生活的地方。当老同学夫人靠近那座四合院门前的时候,感觉到门后有动静,不一会儿,有个武警出来张望查看,让人产生神秘感。

 

从南鼓巷往北,快到后恩寺胡同,是清末京城五大著名当之一,万铺。 2006年在南鼓巷胡同整修程中,拆出了个完好的清朝老当露出两个字,在青墙中显得格外古典。有趣的是,在万脸左边墙面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老毛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遗迹,一幅红字白边的标语:学大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辽宁大庆油田,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是当年老毛为全中国树立的学习榜样。

 

继续往北走,右转来到后恩寺胡同文学大师沈雁冰茅盾的故居,茅盾在这里度了他人生最后七年的月。曾经拜读过他的作品《子夜》和《林家铺子》。茅盾故居是北京市级文物单位,现在经过整修免费向大众开放。由于刚刚过了下午4点的关门时间,跟看门的商量能否网开一面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他说每人拿5元就让我们进去,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我们扭头就走。从茅盾故居往西走一点,就是后恩寺胡同7号,这是一座建于清朝的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 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意大利楼房。很意外发现门口还挂了一块民国总统蒋介石行辕的牌子,当年老蒋来北平就下榻于此。门口留下好些牌子的印记,这些印记诉说着怎样的故事,我不得而知。

 

游南鼓巷不得不说一下那里的小吃,看到北京老酸奶,冰糖葫芦倍感亲切,勾起不少回忆。一个个小店,门庭若市,大排长龙。看着人们手里的小吃,我这口水是一趟一趟地往肚子里咽,简直馋S我也。由于说好了要去牛街的东来顺吃我非常喜欢的北京涮羊肉,只能割爱。走出鼓巷,迎面看见巴蜀兄弟川菜馆,又让我怀恋起家乡的美味佳肴。在走向钟鼓楼的路上,当又一次看到白瓷瓶的老酸奶时,脚犹如灌了铅一样的沉重,再也没有迈开步伐往前。朋友买了几瓶,我一口气就。。。事后朋友们看到一桌的白瓷空瓶,调侃我是奶爸,奶霸。

 

鼓巷的周边,还有气势恢宏的钟鼓楼。鼓楼下,有去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去过的北京小吃姚记炒肝。位于地安外大街鼓楼前知名烟袋斜街,这条200多米的小街后面就是著名的什刹海。

 

漫步在南鼓巷胡同,几百年的人物变迁,一时的煊赫,一生的慷慨,都是过眼云烟。唯有这里的青灰瓦四合院,依然挺立在雨中,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峥嵘风貌,四合院是帝都古城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南锣鼓巷胡同,感受除了特别的拥挤之外,满街的垃圾桶,以及垃圾运输的三轮车都大煞风景。来这里的游人大多都是年轻人和像我这样到此一游的外地客。南锣鼓巷今日的繁华,也完全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游人如织,交通堵塞,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过度的商业开发,特色店使得商气息越来越浓,完全失去了保护古老胡同人文历史文化的初衷,也使胡同历史文化的巨大魅力淡然失色。(完)

(照片38张)
1。
地安大街进入南锣鼓巷入口


2。川流不息的游人


3。屋顶酒吧


4。中央戏剧学院门前的黄包车


5。中央戏剧学院旧门


6。中央戏剧学院西侧的蓬蒿剧场


7。很小资的四合院小馆


8。胡同里的大宅门


9。风格各异的四合院门脸

10。北兵马司胡同


11。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12。
南锣鼓巷上的大门脸


13。秦老胡同里的绮园


14。
秦老胡同里的梦园


15。
秦老胡同里的无名园


16。
秦老胡同里的大杂院(老同学曾经住这里)


17。
秦老胡同里的大杂院(老同学曾经住这里)


18。川流不息的人流


19。当然有本土意识


20。万庆当铺


21。文化大革命的标语依稀可见


22。茅盾故居门外


23。茅盾故居门里四合院


24。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北平行辕


25。熙熙攘攘的人流


26。南锣鼓巷


27。
南锣鼓巷里的垃圾桶一角


28。南锣鼓巷北边出口,鼓楼东大街上的巴蜀兄弟川菜馆


29。车水马龙的鼓楼东大街


30。油伞店


31。老北京酸奶


32。钟鼓楼旁的姚记炒肝店


33。夜幕降临的地安门外大街


34。文革纪念


35。地安门外大街上烟袋斜街大牌楼


36。烟袋斜街,前观钟鼓楼,后望什刹海。


37。什刹海


38。什刹海夜景



(完)

 

 

 

 

鲤鱼塘的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李操星'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评论!的确,茅盾的故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四合院,算不上大宅门。那天喝的老酸奶就是我30年前喝的味道,美好的回忆,其它的就没想太多。
鲤鱼塘的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to' 的评论 : 谢谢光临,很高兴这个游记勾起你小时候的回忆,希望都是你美好的记忆。你是我知道的第4个曾经生活在那一平方公里的老北京胡同里的居民,也算有缘吧!

过度的商业开发和旅游景点,已经让南锣鼓巷失去当年老北京胡同的韵味。全国类似景点也存在浓厚的商业气息,像上海的田子坊,重庆的磁器口古镇等。如何拿捏好保护人文历史与适当商业开发,感觉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
zto 发表评论于
太熟悉了,小时候住的地方,照片上每一个地方都有小时的回忆,那时可没有那么多人, 亲戚,朋友,同学都在附近,应该照上鼓楼,小时鼓楼上有个超大的望远镜, 可很清楚看到故宫,景山。家里是满族,附近老北京人很多也是,现在那个地方外地人太多了,成旅游景点了。
李操星 发表评论于
想不到矛盾家只有这么小的门脸。董老家就在秦老胡同,一度做为航空部的办公室,去过。那老式酸奶小时候很喜欢,后来说是臭皮子明胶做的,不敢喝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