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的济州岛
11心理学 郭潇谊
当拿到公选课“旅游文学”期末考查的标准答题纸时,看着上面三个选题任选:“旅游文学的特征;关于南京的旅游文学的研究;赏析中国现当代旅游文学作家作品”。微微思索了片刻后,忽然觉得何必舍近求远,教这门课的槟郎老师自己就是旅游文学作家,有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诗文,为何不从里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来赏析一下呢?其实赏析自然也是谈不上,只能欣赏完浅浅地做一些分享。拿定主意之后,我就回忆了一下在博客上读过的他的文章,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了课堂上作为例文的散文《济州岛记游》。
谈文章自然要从四个方面谈起,标题、作者、文章内容以及感受,这篇《济州岛记游》也不例外。首先,当初之所以会选择这篇文章,是被“济州岛”三个字吸引。可能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我从来没有出过国,对于国外的很多旅游景点都不是很了解,平时听到“济州岛”也是在韩剧里面。就电视拍摄的风景看,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的蓝天澄澈,山林葱郁,农田望过去一片平整。但即使再美,也不过只能隔着电视屏幕欣赏,终究只是男女主角的陪衬,是冰冷的,遥远的。但是在槟郎老师的课堂上,多媒体展示了许多相关图片,“济州岛”三个字却让我有了更真实的体会,那里的景物,那里的人,都是生动的,彼此之间的互动,仿佛就在眼前,那里的一切都是有温度的。也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感觉,使我记住了《济州岛记游》,决定了期末来写这篇文章。
谈完了与《济州岛记游》的结缘,再来谈谈与作者的缘分。说来,缘分也只是指尖之事,大三下学期选修课程,在声势浩大紧张万分的选课大潮中,就那么成功地抢到了这门课,不得不叹不易。当时看“旅游文学”是文学院开设的,心里顿时也期待不少。之前也选到过文学院其他课程,觉得文学院的老师都比较有个性,说得更贴切一些,应该是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世俗的眼光,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自己的信仰,以及与自己作伴的文字。所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期待起李槟老师是不是如我以前所认为的那样,也是那么独特。
还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向大家介绍自己,没有刻板没有严肃,风趣幽默间,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槟郎自然是老师的笔名,却觉得笔名双关的很有趣味,也很精妙。“槟郎”中的“槟”字取自于老师的名字李槟,而“郎”则是性别的彰显,其实我反而会觉得里面蕴含着老师低调的才华,自古不是有“郎才女貌”之说,而且笔名也与“槟榔”水果谐音,听上去又增添了抹趣味。之后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课程安排,提到平时作业要上交到百度槟郎贴吧,顿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稀罕的事情,头一次听说不是交纸质作业,而是上传到贴吧,内心觉得槟郎老师又潮了几分。之后更为让我吃惊地是,老师竟然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心里不免暗叹,这槟郎还挺自信。
看了老师的几首诗歌,又让我不得不佩服,老师的作品有血有肉,有自己,不空泛,不媚俗,不做作。其实有时候觉得,诗歌是表达人内心感情的媒介,透过一首诗,来让别人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想法。但在现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像槟郎老师这样,静下来,到那些地方去转转,边走边停,认真去听每个地方的声音,去想象这里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着什么,是时间飞逝的无奈,还是故人已去的离愁,亦或是对这个社会不良风气的不满。从那些诗歌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鲜活的、有思想、安静的,却也是有力量的一个人,他不再年轻,但步伐依旧坚定。
当然,离开了诗文的槟郎也是平易近人的,虽未与老师有直接接触,但看了不少之前同学们写的文章,里面多次谈到老师的亲切,不孤傲,甚至还带着点孩子气。譬如与学生在食堂谈论文指导,邀学生一起共赏风景,自然也有老师主动问学生星座,会因为星座的合拍而开心的孩子气举动。老师的经历是丰富的,做过很多职业,也因为公派外教在韩国客居过一段时间,《济州岛记游》自然也是在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说了这么多,也该来谈谈这部作品了。《济州岛记游》是槟郎老师作于2002年12月28日,当时正值冬天,正如老师在文中所写“飞机在济州机场降落时,济州岛下起了大雪,但触目的到处是榕树。”整篇文章是以时间为顺序,以老师的活动为线索串联起来的。
开篇先是向我们介绍了济州岛的基本情况,从地理位置,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老师们前往济州岛前的准备工作。从第七段开始,写终于到了济州岛,简单交待了与导游的碰面,之后是下榻的酒店,以及吃饭等诸多细节。从第九段开始,写观光过程。第一站是神奇之路,主要描写了大家一起在怪坡上骑自行车,“下坡时要用力踩,上坡时则用很小力就行”,之后向大家揭开谜底,“旅游手册上面说是因为周围景物的关系使人发生错觉,误将下坡看成上坡,才明白怪坡与地下磁场或矿物并无关系”。之后又依次游览了耽罗木石苑、龙头岩、城山日出峰、城邑民俗村、西归浦。在西归浦又在海边坐潜艇到海底看珊瑚,看了中国和巴西队比赛过的足球场。整整两天的行程,活动安排紧凑,景物也各具特色。其中还提到了石头文化,“有许多石头码成的塔,顶上是一个人脸形状的大石块。这是古代济州人祭祀神灵的建筑,相当于蒙古人的敖包,济州岛被蒙古人统治一百年,蒙古的文化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城邑民俗村的闲适的田园生活;“路上,导游安排我们到农家的桔子园游玩,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园里摘桔子吃,照相,红红的桔子缀满枝头,我们吃着桔子,照了相,久久不愿离开,大家仿佛都爱上了田园生活”。
整篇文章共计二十二段,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到八段写旅游前的准备工作。第九段到第二十一段,均是写了整个游玩过程。之所以把最后一段单独成段的原因是,从时间顺序来讲,前二十一段均是在回忆,而最后一段写的是现在,是老师坐在电脑前写此文时回忆过去两天的行程。其中,在描写耽罗木石苑、城邑民俗村和海边坐潜艇三个地方着墨较多,描写比较仔细,透过字里行间,仿佛重现了当时的游玩场景。老师也特别注重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我们到一个叫新岛旅的四星级宾馆安顿好行李,便出去吃中饭,是韩式火锅”;“导游说今天的游玩便结束了,便带我们去一家餐馆吃晚饭,我们吃到了很多生菜包烤肉和许多小碟子盛着的各种的韩国泡菜”;“我们大田工作的几个人便请了大家去一家地下酒馆,喝啤酒,吃水果点心,唱卡拉OK,玩到夜里一点多才回去”。在欣赏文章时,也有一种可快可慢的感觉,不是一直很紧凑的游览,而是走走停停,有条不紊。
最后,来谈谈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总共有四处。第一处是“来韩国第一次乘飞机,飞机在空中飞行,空中的云彩世界,俯瞰大地的奇特视点,让我新奇不已,这一次的空中观光,似是旧景相识,但我还是温习地欣赏了白棉絮一般的空中童话般的世界。”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坐飞机,但是在老师的笔下,总觉得世界是美好的,旅程是值得期待的,心情是愉悦而飘扬的,特别是“新奇”、“童话”这些词的使用。第二处是“龙头岩是韩国的一个象征性景物,我已经在一些韩国书籍上见过它的照片,这次亲见,感到它的气势,惊叹大自然的天工。”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佩,对巧夺天功的景色的喜爱之情。
第三处是“导游叫我们捡一块石头放在塔身上,许个愿,大家便都行动起来,我许的愿是祝在祖国的老婆和儿子平安,快乐。”槟郎在外国倍加关心国内的亲人。而第四处文中详解西归浦与徐福传说的关联,可以看出济州岛与中国的渊源,槟郎也借西归浦这地名表达他心系祖国的情怀。老师虽然身在韩国,但心却一直记挂着国内的亲人,文中多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想要归国的心情。这种强烈的感情也出现了在文章的末尾,“现在坐在宿舍的电脑前写文章,我想到了西归浦这个地名,祖国,我什么时候能再回你怀抱呢?爱妻呀,我多想回国与你快快相见!”可见韩国虽风景秀丽,独具特色,但归国之心,依旧似箭。
槟郎老师热爱旅游,勤笔不辍地从是旅游文学创作,还在大学里开设“旅游文学”课,他为中国的旅游业与文学默默地做出贡献。他的旅游诗文,关于南京的最多,也有国内其他地方的。到目前为止,域外他只去过韩国,便留下了众多的高质量的旅韩诗文。长达六千多字的《济州岛记游》只是其中的一篇,但它不仅是一篇旅游文学散文作品的典范,重现了济州岛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同时也让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槟郎,看到了一个观察细致入微,情感同样细腻的男子。我这里介绍得太简单,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没有提及,请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在网上查看原文。我希望,准备旅游韩国济州岛的游客,能把它当作重要的参考资料。
20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