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味道正宗的豆浆

探细胞奥秘,记人生经历,会八方朋友,不亦乐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一碗味道正宗的豆浆

 

出国20余年,常常会怀念一些早年吃过的食品,偶尔在美国遇上,一定会要尝尝。可惜,正宗的味道难尝到,早年的感觉不可得。其中之一,就是那过去上海早点最常喝的豆浆。

 

上世纪90年代末还在波士顿,忽闻波士顿郊区开了一家上海餐厅,号称制作正宗上海点心。赶快驱车20余迈,辗转找到,首先点的就是大饼,油条,豆浆。油条的味道总是那样,可是,大饼和豆浆,根本找不到那种感觉,失望而归。

 

回国了。原指望可以找回一些失去的味道了,可是,早先的豆浆店,早已没了踪影。新开的一些大饼店里倒是有豆浆,是袋装的,那东西,基本就是黄豆粉冲水,味道可想而知。

 

一次逛街,忽见一家“永和豆浆”店,大喜,赶快点了一碗豆浆尝尝。再次失望,没有自己熟悉的那种豆浆香味。

 

又偶见“新亚大包”有各种豆浆,淡的甜的咸的都尝了,其结果是再一次失望。

 

豆浆啊豆浆,我来了,你在哪儿?虽然在那个节目里不喜欢这句话,还是借用一下。

 

姐夫看见我思浆心切,问我最喜哪种豆浆,答曰咸的。姐夫喜烹调,说,我给你弄一碗试试。出门一圈,姐夫弄来了豆浆(淡的),榨菜,油条,家里有现成的虾皮,葱,肉松,辣油。调料虽然很正宗,豆浆还是非原味。姐夫的热情可嘉。

 

思忖,也许那种豆浆失传了,做不出来的。其实我是曾经做出过正宗豆浆的,那是刚来美国时,刚会用Blender时,用Blender做的,那味道应该是正宗的,可是因为当时对“那种味道”还不陌生和稀罕。而做的过程复杂,要滤渣,要煮,很麻烦,后来就彻底忘了那事了。

 

几年前买了“九洋”豆浆机。号称可以制作味道浓厚的豆浆,赶紧买来。可是,那机器,豆浆做好后去渣很麻烦,要等待。不去渣,“浓厚”是浓厚了,但是渣的味道并不好。无论去渣不去渣,还是没有早先吃过的豆浆的独特的味道。好坏那也是豆浆,将就喝着吧。

 

“九洋”豆浆机做豆浆,是边加热边粉碎,最终磨碎的还是熟黄豆。估计“九洋”公司的老板是台湾人,他们的豆浆就是这样做的,难怪和“永和”,和波士顿那家店,都是一个味道,基本上就是磨碎了的黄豆汤。黄豆汤就黄豆汤吧,反正营养成分应该是差不多的。

 

上个月回国,住在岳父母家里,早餐有豆浆,也是“九洋”牌做的,不过是新版的机器。感觉他们的豆浆非常细腻,虽然味道和我们自己的差不多,但是几乎没有渣,他们也没有过滤过。于是知道,我们的机器老了,版本老了,从来就没有做出过细腻的豆浆,哪怕我们把豆子浸了过夜,再用干豆子的程序作,还是粗。

 

怎么办?把老机器扔了,买个新的?新机器没买之前,豆浆还得喝。不就是把豆子打得细一点嘛,我不是有Blender嘛,何不用Blender先把豆子打碎了,再放豆浆机做?

 

这个决定,导致了奇迹的发生。当“九洋”发出唧唧声,告知豆浆已熟。我已经闻到了那股久违了的,正宗的豆浆的香味!就是它!

 

倒出一碗,不放任何东西,那股醇厚,正宗的豆浆香味已经足够。马上驱车去一家中国点,买来虾皮,油条,家里有现成的榨菜,葱,肉松,辣油。哈哈,久违了20多年的正宗的咸豆浆,从此再相逢!

 

结论是:豆浆磨碎了再煮还是煮熟了再磨是关键。现在,我每天都要做一锅豆浆,2大碗,一碗早上喝咸豆浆,一碗晚上喝甜豆浆。老婆从国内还没回来,我一人享受。还是先用Blender打碎豆子,再放入“九洋”继续。按理可以绕过“九洋”直接用锅子煮了,还是觉得豆浆机比用锅子煮方便,一来还是有些豆渣,在锅子里就沉淀在底部,往往烧焦。二来豆浆一开,就容易溢出来。“九洋”这2点都可以避免。

 

呵呵,其实我已经不喜欢写这种很多惊叹号,一惊一乍的文字了。但是,心情实在激动,再惊咋一回吧。

 

补充:现在我的豆浆机已经彻底不用,直接用锅煮。这样有3点好处:1)容易控制量和质,因为用豆浆机,每次只能做固定的量,但用锅煮,多少随意。2)可以打得更碎。豆浆机的打碎程度是固定的,Blender你可以随意长短,我现在打的时间长一些,几乎没有豆渣产生。3)锅子比豆浆机更容易清洗。

缺点是,煮豆浆时,人必须在旁,防止溢出。

 

 

兵团农工 发表评论于
copy 了。谢谢分享。
回锅江湖 发表评论于
同感,还有油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