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上海北郊的一家大钢厂工作。有多大?比不上首钢、鞍钢。但在不产煤、不产铁矿石的钢厂中不算小了:正式职工约两万人,大集体、小集体、汽水厂、冶金建设公司加起来也有两万人。千人以上的食堂13个,小食堂三十多个,记得1982年中秋节,厂里做了一百万多只月饼。号称是除了飞机场没有,其它什么都有(有码头,有火车站,……)。
那是在1982-1983年冬天的事。那时,秦山核电厂正在建造。我厂的任务是为核电站锅炉建造无缝长钢管,多长,有人告诉我几百米长,有人告诉我几公里长。钢管在拔管机上一面拔出,一边面弯管。为此,上级一次投资建设了我厂的第13车间。这在我厂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过去都是边生产,边基建,一直要等到项目赚了钱,再用那钱搭车间的房子。
第13车间正式开工是1982年12月底。那天,上海的大报不知是《文汇报》还是《解放日报》也到场采访报道。
好像是乐极生悲了。第13车间有个青工,刚从厂技校或中专毕业,为自己的工作场合自豪,带了一个同学来参观(按安全生产规程是严格禁止的,但钢铁厂的车间都是开放式了,很难挡住外来人员)。就在这个青工指手画脚介绍场面时,他的工作大棉袄被一个滚筒轧住,把他向后拖拉,最后他的后脑勺子猛地撞在机器上。这是严重的脑损伤。他被立即送到厂部医院急救。从消息灵通人士那里得知,那小青工伤得很重,危在旦夕。
于是,一个大问题就产生了。
那时工伤死人是有指标的,冶金部给我厂当年的指标是2人。“不巧”,那年我们的指标用完了。厂里放高产或者有什么好事,张贴红报(红纸黑字的大字报);死人了或者险肇事故,张贴白报(白纸黑字的大字报)。那年死人的两张白报都贴过了,大伙心里都有数。麻烦了,如果当年死3人,年度的安全生产奖就没有了,那每人可有几十元钱呢!(那时我作为大学毕业生加上郊区补贴每月才七、八十元钱。)
但只要小青工撑过12月31日,账就算在明年了。于是乎,大伙每天上班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本文标题上的那句话。有些老工程师不好意思太直白,委婉地问:阿有啥消息伐?……
那小青工命很硬,或许他知道两万人的“忧虑”,他挺过了年底。
愿他在天国里如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