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对误判的危害体会更深。
一篇是写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怎么那么快就败给了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蒋的威望如日中天,军力也远胜中共。蒋于是以为可以一举消灭中共。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判。当时美国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马歇尔在孙立人部在东北击败林彪以后,力主国民党利用有利形势积极与中共达成协议。他明确认识到,蒋与中共打,第一无速胜的可能,第二久战必败。多么清醒的认识!蒋应不属愚钝无能之辈,怎么对中国之事还不如老外明白?如果当时拿出1949年时被中共称为“战犯求和”中诚意的一半,结局会大不相同。误判的结果可见一斑。
另一篇是写一个家庭悲剧。因为一碗蒸鱼该不该放姜的问题,长沙一对关系原本就不和睦的婆媳再次陷入争吵。这一次,丈夫将妻子掐死后报警自首。详见链接http://info.51.ca/news/society/2014/08/21/351625.shtml
这场悲剧也可说是源于误判。丈夫长期感觉母亲在家地位极低,于是怨愤很深。其实这是错觉。家里三个成人:丈夫,妻子,婆婆。婆婆自己可以自尊,丈夫也可对母亲高度尊重,这一下就占了多数。即便妻子鄙夷婆婆,也不能形成家庭气氛。你母亲的自尊,你对母亲的尊重,为什么非要建立在你妻子的鼓励,支持和赞美之上?这一错觉所形成的怨愤日积月累,成为一触即发的炸药,只等点燃。这位丈夫还错在企图通过“掰扯”来“端正”妻子对婆婆的认识和态度。这实在是一个极为普遍的做法,也是一个绝对徒劳并且非常有害的作法。误判还来源于妻子。“山雨欲来风满楼”。丈夫积怨如此之深,她随时有危险,自己竟浑然不知。我对婚姻从来是主张努力经营的,只有一些极端情况例外,而夫妻间一方处于危险是其中之一。那种情况下毅然脱离危险,无疑既保护了自己,也有益于对方,更保护了孩子。其实怨偶造成的危险是很高的。凶杀案后警察的第一怀疑人是配偶,自有其原因。这位妻子面临如此凶险,既不设法化解,又不毅然逃脱,反而一味地企图通过“掰扯”来“端正”丈夫和婆婆对自己的态度,承认自己和娘家的杰出贡献,及至大祸临头。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齐奥塞斯库。当这位政治老手在中苏之间左右逢源,尽享渔翁之利时,我正在一家工厂抡榔头。有一阵我们日夜奋战,赶制“弹簧疲劳试验机”,供给罗马尼亚。那可是政治任务,因为要和苏修争速度,比质量。文革后,中苏关系出现契机,但尚未解冻。正值齐氏访华。报道说,齐氏对中国领导人说,中苏关系该解冻了,他愿作个桥梁。中国领导人说,可以啊,给带个话吧。我当时就捉摸,这个老油条,怎会出此下策?果然,他下一站访苏时,对此只字未提,事后解释说:对不起,事儿太多,忘了。就是这样一位老谋深算的高手,竟在1989危机中因误判而迅速丢了性命。当时形势已很严重,他本应取消预定的出访计划而全力在国内坐镇,可他还是充满信心地出访,及至国内乱了套。此误判一。彼时他若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重,还可滞留国外,可他却以为自己能控制局面,于是中止访问,火速回国。此误判二。回国后,眼见形势异常严重,他若果断决定,尚可逃离。而他不但没走,甚至都没有从长计议,反而立即召集广场集会,以为自己能力挽狂澜。此误判三。当时他召集的集会就变成了讨伐他的誓师大会。他终于认识到大势已去,再想出逃为时已晚。误判的后果多严重啊。
再一个例子是关于原来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小伙。小伙四十出头,聪明能干,开朗大方,却染上胃癌,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我在他生前曾与他和他的家人谈到他的病。他说,他胃部不适已有好久,曾多次求医,就是查不出来。直到有一次实在严重,他由老父亲陪同去看家庭医生,侯诊时昏倒在地,被救护车拉到医院急诊室,这才查出是胃癌,但已至晚期。我与朋友们提起此事时,多数人认为小伙没错过任何机会,全因诊断无效。其实不然。他的误判就是太过相信,太过注重医生诊断。朋友们说,那他又可以作什么呢?其实可作的事很多。胃部不适,即使弄不清是什么病名,也不应影响采取措施改善。其实弄清病名远不如改善状况重要。比如小伙生前就跟我提过,长期以来,他吃饭太快,好吃时又吃得太多,还没有锻炼。这就明确指出一些应该作和必须作的事情了。而可作之事还远不止此。比如超市食品林林总总,必有一些适合,另一些不适合,这也很有探讨的余地。另外,烹饪的方法,食物温度,饭前饭后的活动,心态的调整,等等,等等。有人会说,即使他作了所有应作之事,可能还是无济于事。但我们还是应高度强调主观努力。就像开车,尽管你遵守所有交通规则,也不能保证不出事故,可我们绝对不能跟青年人说:开车时只管听天由命。
这样的例子实在很多。比如当初就连九一八事变的日本总设计师都认识到全面向中国开战断无胜望,力主止足于中国东北,可日本当局还是误判形势,悍然全面侵华。希特勒手下能征善战的将军们,包括沙漠之狐隆美尔,早已认清断无可能对抗全欧洲,苏联,美国加在一起的强大力量,可希特勒就是一意孤行。历史记载了他们的误判及其后果。有一句话说:“天堂有路他不走,地域无门闯进来。”有那么傻的人吗?不光有,还不少,就连我们自己有时也难免身陷其中。而且做出误判的人要想回头还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误判的危害可谓甚广,甚深。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必能发现你周围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就连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有人会对以上事例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这也许常见,但不应成为误判的借口。实际上,最了解你的应该是你自己,而其他人,包括医生,朋友,家人,顾问,等等,只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无疑是非常宝贵的,可最后总结归纳,做出最后判断的,只能是你自己。所以经常学习,反思,自省,认真听取并仔细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随时准备纠正误判,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