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拿洗澡来说吧,就有着很大变化。
小时候,家家都是用木头箍的木澡盆洗澡。用水壶烧上热水,加到放了凉水的澡盆里,调到合适的温度,然后洗澡。也没有专门的浴室,就在厨房(如果幸运地有独立厨房的话)或者在任何一个房间里洗。洗完了,把脏水舀到小脚盆里,一盆一盆地倒掉。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我们住的长江中下游一代没有暖气,比较冷,洗澡就要生火,一般生一盘碳火。也不能天天洗,一般一个礼拜洗一次。洗的时候身上能搓出很多“泥”,飘在洗澡水上。
继母和小杰的妈妈很要好。小杰妈妈在医院病房的化验室工作。她值班的礼拜天常常让我们去她们化验室洗澡。那里有间水房,用医院的热汽少了一大缸热水,房间也很暖和,比在家洗澡强多了。可以慢慢地洗。
后来医院开了澡堂。起先也就是一大间有暖气和热水的房间,大家子带澡盆去洗澡。澡堂在半山腰,病房大楼的后面,锅炉房的边上。我记得小时候扛着大木澡盆去那里洗澡。再后来医院的澡堂翻修建了淋浴房。每家按一人一个月四张的配额买澡票。一星期去洗一次。每次人都很多。外间是更衣室。里间是一个大通间,有十来个淋浴头(淋浴花洒很快就坏了,也没有换,就是自来水管直接放水)。也没有隔断,没有遮掩。
人多的时候好几个人共用一个淋浴头。一屋子赤身露体的女人,有老有幼,各种身材的都有。我总是很窘,不敢看人。也很拥挤,有时免不了有肌肤碰撞,滑腻腻的。有时还有妈妈带个6、7岁的男孩去女浴室洗澡,挺反感的,又没办法阻止。浴室里弥漫着水蒸气,洗得时间长了会觉得透不过气,要出来到更衣室换换气。从没见过男浴室是什么样子。听说里面有个大澡池可以泡澡。
到了大学,大学的浴室也是类似,一样的没遮掩,没有隐私可言。不同的只是浴室里都是妙龄青春女子。那时候也还是不好意思,只匆匆地洗匆匆地出来。
大学毕业我回到父亲和继母的家,不久我们搬进了新房子,卫生间装了有热水器的淋浴,冬天放个取暖器,也可以对付了,就不用再去医院的公共澡堂洗澡。
后来我在上海买了房,装修时装了大浴缸,很舒适。现在中国住上了商品房的城里人都有淋浴或浴缸或两者皆有。讲究的人家还有按摩浴缸。洗澡的频率也是想洗就洗了,不再是一周才洗一次澡。那些公共浴室大多已经关闭了。
喜欢看电影《洗澡》。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那种过去的生活方式也消失了。社会变化太快了。年轻人能适应,而一些年老的,智障的却因失去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方式而失落,一下子不能适应。
当然,我本人就洗澡而言,还是喜欢在家里,在私密空间的洗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