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歌剧和普契尼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天堂和地狱大门口,一个法国艺术家和意大利厨师来到彼得面前报到, 这两个人都战战兢兢地等候彼得的盘问。 彼得首先问法国人:“你一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法国人说:“吃奶酪”。彼得皱起眉头,打开一扇门说道:“请这边走”。随后只听一声惨叫, 这个法国艺术家掉进了火湖。
轮到彼得盘问意大利厨师了,这位厨师不敢再说任何意大利的美食,而是哆哆嗦嗦地唱起一段歌剧咏叹调。 彼得听得喜上眉梢, 慢慢打开了另一扇门。 就在这时,一只公鸡叫了三遍。彼得突然醒悟过来,发现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还忘了问,立即叫住往天堂直奔的意大利人…..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听歌剧就象吃奶酪,如果让你一口吃掉,恐怕今后你闻到奶酪味,就会逃之夭夭。 对吃奶酪还没有经验的人来说, 先配着别的食物吃,比如汉堡及比萨饼等,或许你会慢慢对奶酪感兴趣。
歌剧对西洋文化来说就如奶酪,是他们精神食物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可惜因为歌剧大部分用意大利文演唱,只能明白旋律而无法明白剧情和歌词。 金秋时节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将会在多伦多四季剧院演出, 对我这歌剧门外汉确是个现场欣赏的好机会。普契尼是一个把东方元素揉入西方艺术的大师,正是因为有这些东方元素的存在,使我们欣赏歌剧起来不陌生。这也使我想到我们的传统艺术家,是不是也可沿用这条思路,让京剧也能唱出《仲夏夜之梦》,秦腔吼出《阿伊达》……
人们对普契尼的认识,可能大多是从他歌剧中许多的出名的咏叹调开始的,人们可以不知道他歌剧的情节,不过但这些歌声响起时,你肯定会为之动情并感动。下面是普契尼在1918年创作的歌剧《賈尼.斯基基》中的詠嘆調《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几乎成了一首经典的意大利歌曲。被不同年纪和背景的歌手所演绎。

对于歌剧这门西方独特的艺术,美学家苏珊.朗格用她独特的视角写道:“人们在歌剧中愈是彻底的保存戏剧的原则,把音乐美的空气抽掉,那么歌剧就会像气机里面的鸟儿似的奄奄一息地死去,人们就必然回到纯粹的话剧上去,这倒会证明一件事,即音乐原则如果不在歌剧中占上风的话,歌剧的存在确实将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难理解普契尼的成功就在于把握了这个歌剧中音乐至上的原则,这些使得即使不懂意大利文的人也能欣赏歌剧。相比之下,那些不重视这个原则的作品,可能就不会太受人喜欢。
比如1987年在休斯敦大歌剧院上演的


不管奶酪和歌剧也好, 其实都是人类发明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享用品,需要经过一定训练的味觉和听觉才能品味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