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与疾病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食盐(salt),又称餐桌盐(table salt),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分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Iodized Salt)。

 

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的生活,没有一天能够离开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现在推断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现代中国所产的食盐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石盐等。

 

很多古文明是建立在用食盐储藏食物的基础上。可以腌制储存食物以后,人类饮食对季节的依赖大大降低,也给长途旅行提供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中,食盐很难制取,也因此被当做珍贵的贸易物资。在一些时期,盐被当做货币使用。在文化中,盐被当做“价值”的象征。

 

封建社会的盐专卖制度,使其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财政收入工具,为其封建统治掠取民众财富,赚取巨额利润。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所谓“盐铁官营”,就是将冶铁、煮盐的经营权全部收归中央政府。就盐业官营而言,盐商们只有得到政府的特许,才能以交纳重税为条件获得经营权。旧时凡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食盐均称官盐。盐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超级富豪的代名词。盐专卖制度在中国存在历史十分久长,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延续到1949年,几乎伴随封建社会整个发展过程。

 

盐业专卖制度的可能动机有下列几个: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稳定食盐价格和流通情况、减缓民间财富积累、对食盐实行质量控制等。从各国历史来看,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都有盐业专卖制度。但是,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盐成了廉价而普及的调味料,价格相对低廉。现在人们很少听说“私盐贩子”这个词,因为食盐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盐利不像古代那么丰厚。

 

据营养学家介绍: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但是,中国人吃盐,主要是自己添加盐(比如盐罐子、酱油、豆瓣酱等)的方式,而欧美人吃盐,主要是将食盐先放入食品(比如面包、匹萨、蛋糕、饼干等)的添加方式,这个差别,使得中国人吃盐是自己控制的,而欧美人吃盐则是厂家控制的。

 

食盐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盐(粗盐)、洗涤盐、再制盐(精盐)。原盐是从海水、盐井水直接制得的食盐晶体,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钠等杂质和一定量的水分,所以有苦味;洗涤盐是以原盐(主要是海盐)用饱和盐水洗涤的产品;把原盐溶解,制成饱和溶液,经除杂处理后,再蒸发,这样制得的食盐即为再制盐,再制盐的杂质少,质量较高,晶粒呈粉状,色泽洁白,多作为饮食业烹调之用;另外,还有人工加碘的再制盐,为一些缺碘的地方作饮食之用。

 

与食盐和健康相关的信息,笔者收集如下,与大家分享。

 

1,盐的营养与功效

 

1)食盐调味,能解腻提鲜,祛除腥膻之味,使食物保持原料的本味;

2)盐水有杀菌、保鲜防腐作用;

3)用来清洗创伤可以防止感染;

4)撒在食物上可以短期保鲜,用来腌制食物还能防变质;

5)用盐调水能清除皮肤表面的角质和污垢,使皮肤呈现出一种鲜嫩、透明的靓丽之感,可以促进全身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治某些皮肤病,起到较好的自我保健作用。

 

2,盐的储存与利用

 

1)盐储存时应阴凉避光密闭;

2)若长期过量食用食盐容易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中风、肾脏病和白内障的发生;

3)虽然多吃盐有碍健康,饮食宜清淡,但并不是吃盐越少越好;

4)盐除了食用之外,还可以作防腐剂,利用盐很强的渗透力和杀菌作用保藏食物;

5)盐在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6)盐用于催吐,应炒黄后溶化服用;水化点眼,洗疮。

 

3,盐的食疗作用

 

食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一种中性的无机盐显示的味道。从中医角度来讲,食盐味咸,性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杀虫消炎、催吐止泻的功能;另有介绍说,有补心润燥、泻热通便、解毒引吐、滋阴凉血、消肿止痛、止痒之功效;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等症。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如果是食疗,食盐适宜急性胃肠炎者、呕吐腹泻者,炎夏中暑多汗烦渴者、咽喉肿痛、口腔发炎、齿龈出血者以及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干结和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儿童不宜多食,咳嗽消渴、水肿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压、肾脏病、白内障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量,最好用代盐(氯化钾)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以促进食欲。食盐过多会引起高血压、水肿、感冒、危害心脏、导致胃癌等疾病。

 

4,盐的食用指南

 

1)忌高温:由于现在的食盐中都添加了碘或锌,硒等营养元素,烹饪时宜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加入,以免这些营素受热蒸发掉;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2)制作鸡、鱼一类的菜肴应少加盐,因为它们富含具有鲜味的谷氨酸钠,本身就会有些咸味;

3)烹调前加盐:即在原料加热前加盐,目的是使原料有一个基本咸味,并有收缩,在使用炸、爆、滑馏、滑炒等烹调方法时,都可结合上浆、挂糊,并加入一些盐,因为这类烹调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层浆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须在烹前加盐;另外有些菜在烹调过程中无法加盐,如荷叶粉蒸肉等,也必须在蒸前加盐,烧鱼时为使鱼肉不碎,也要先用盐或酱油擦一下,但这种加盐法用盐要少,距离烹调时间要短;

4)烹调中加盐:这是最主要的加盐方法,在运用炒、烧、煮、焖、煨、滑等技法烹调时,都要在烹调中加盐,而后是在菜肴快要成熟时加盐,减少盐对菜肴的渗透压,保持菜肴嫩松,养分不流失;

5)烹调后加盐:即加热完成以后加盐,以炸为主烹制的菜肴即此类,炸好后撒上花椒盐等调料;

    6)少买及时吃:少量购买,吃完再买,目的是防止碘的升华。因碘酸钾在热、光、风、湿条件下都会分解挥发;

7)忌在容器内敞口长期存放: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将盖盖严,密封保存;

8)忌加醋: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收集整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