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槟郎诗歌

相关南京诗人老师槟郎资料大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喜爱的槟郎诗歌
  11文秘胡婷
  读了网络上的槟郎诗歌,便不忍释手。“槟郎诗歌”里面的各首诗歌风格迥异,亦古亦今,或是温婉细腻,或是气吞山河。诗集给人一种亦记亦诗的感觉,既记录着作者的日常,也是作者用心创造的有着文学价值的现代诗歌。
  在槟郎老师众多的诗歌中,《朱元璋见李自成》形式新颖,借古讽今;《情人的雨伞》意境缠绵,情深似海;《鸭绿江口大势》气势逼人,显示了作者对国土分离的愤慨;《巢湖水神谣》以诗歌的形式阐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文字朴实,却见真纯;《中秋桂花月》寓情于典,饱含深意。诗集中的各首诗歌看似毫无关系,却都有作者在诗中抒发胸臆,是作者平日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诗集中的诗各有千秋,各有所长,由于篇幅有限,特选取其中几首本人比较推崇的诗来做赏析。
  在诗人2014年8月前诗作中的《方山的月亮》感情真挚,文字优美婉转,饱含深情。先是第一段落,“轻轻地打开窗户,深情地仰望”表现出了作者的虔诚,“爱抚”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体现了月亮温柔似水,也衬托出了作者对于月光的那份挚爱。第二段落中,写月亮“皎洁地挂在天上,星星稀疏而黯淡,云的薄纱从月亮周边拂过”,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轻云月夜图,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份月夜的宁静。最后两句话“而你只是静静地/静静地听我的诉说”,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月亮比作人,月亮好像人一样能听懂作者的话,能与作者交流。表现出了作者对月亮的感情,就像老友一样能够聆听诉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月亮的爱意。第三段落写出作者的磨难和快乐都被月亮看在眼中,作者的过去和现在都是在月亮的关注之下,作者的一举一动都被月亮看着,并有着月亮的庇护。最后一句“而我现在得默默的挣扎,也分明有你的祝福”,表现了作者因为眼前的月亮而充满了信心,也表现出了作者虽然身陷囹圄,但是依然乐观的心态。第四段落写到“屈原的月亮,李白的月亮,唐伯虎的月亮,槟郎的月亮”,体现了古往今来,月亮作为一个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形象,推动也见证了诗歌的发展,月亮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伴随着诗歌的发展。第五段落写到了方山,作者在月光下欣赏方山的夜景,感慨万千,在寂静的月夜中思考着人生,思考着自己后半生的寄托。最后一段写到了月亮作为神灵,“天国的神座已经预留,还计较我红尘中的孤独和忧伤?”说是问月,实则问己,提醒自己不要计较尘世间的悲苦,因为每个人早晚有一天都要离开这个尘世,到时候不变的是山水,明月还会守望着撒有骨灰的扬子江和埋有衣冠的方山。由此表现出了作者当时忧郁的心境,但是经过几番思量,随之又豁然开朗的心态。本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准,反映了作者方山看月的心境,也体现了作者豁达的心态。
  作者最近的一首《朱元璋见李自成》体裁新颖,立意独特,初看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是写诗,却有着小说般的精彩内容。前面写到在另一个世界,本不该有什么交集的朱元璋和李自成凑到了一起,他们之间发生了争论。朱元璋斥责李自成推翻了朱家的江山,李自成反讽朱元璋也同样推翻了元朝,他和朱元璋一样是因为朝廷腐败官逼民反。后面写道两人争论中日天皇和美国总统也掺和了进来,分别炫耀了日本的天皇制度和美国的民主选举,而最终朱元璋和李自成达成和解,得出共同的结论,美帝亡我中华之心不死。纵观全诗,作者语言诙谐幽默,俨然是一部穿越的历史剧,各种形象分明。朱元璋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君主的形象,固步自封;而李自成作为一个“反叛者”,语言上也尽是激进之辞;日本天皇制和美国总统制代表着不同于中国的另两种制度。最后朱元璋和李自成托梦子孙莫忘祖制和以美国为敌,反映了不思进取的传统习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悲观,也体现了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作于2014年10月的《秋病念菊》让我印象颇深,作者虽卧病在床,却不甘寂寞,寄意高远。第一段点明时间,在秋雨时分,作者着凉感冒,不得不卧床养病。第二段写作者强撑着上楼顶散心,看到的周边的景色,描写的景物非常传神,“矮矮的方山犬伏着打盹,太阳醉眼标出下午四点钟”,既点明了作者观景的时间地点,又刻画出了作者大病未愈的慵懒病态,看到山都在打盹、太阳都是醉眼迷离。第三段甚是精彩,作者先写一阵凉风吹来,暗示着这段患病的日子里作者的无奈与忧伤,然后笔锋一转,“我怕贫瘠的泥土长不出诗行”,作者虽处于病中,但是却心系文学,还是想着自己的诗歌创造。最后两句写出作者的态度,静下心闭门苦读,就不怕这种孤独,生活一样能活得有新意。表现出了作者虽然久病未愈,但是仍不忘在无趣的生活中创造乐趣,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的态度。第四段文采斐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想到了这个时节的菊花,想象着在乡下菊花盛开的景象,便幻想着自己也置身其中,倚窗观菊,和南山的秋菊共度寂寞年华。对于菊花,用了一个“她”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秋菊人格化,赋予了菊花生命,将其与作者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最后一段,作者承接开篇首段,回归到了自己卧病在床,作者在病中仍思念着金灿灿的秋菊,表现了作者对于秋菊的喜爱。最后写到病好后去山野寻找秋菊的身影,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份执着的追求。这首诗歌是作者创于病中,作者虽处于病中,但是不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欲像五柳先生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寻找那份闲适悠然。
  翻看槟郎诗歌前几年的诗作,还有两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一首是作于2005年的《今天我们死去》,另一首是作于2008年的《多情的中国雪》。
  《今天我们死去》是一首难得的好诗,作者为纪念死者饱含深情,在每一段的首句都用“今天我们死去”起头,既有气势,又有感染力。既然是为纪念死者而作,却又要写“我们死去”,表现了作者与死者的深厚情谊,也表现出了他们的精神共存。作者写死去是“灵魂获得自由”,是“告别尘世的歹毒狡计”,是“从苦难的牢笼挣脱”,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束缚的不满与反抗,是对死者的一种慰藉。每段的最后两句,都有着作者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下,对于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尤其是末段的最后几句“在淡绿色的天幕上/折射和谐甜美的家园/那是我们企盼的眼睛”,用的最为传神,天空中的浩瀚星海,一直注视着这纷繁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的企盼。全诗感情真挚,既表现了作者对于死者的情谊,又体现出作者对于这个残酷的社会的不满。但是作者并未拘泥于此,还是表现出了旷达的情怀,寄语未来,体现了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
  槟郎诗集在2008年有好几首都写到雪,其中我认为最好的要属《多情的中国雪》了。雪也多情,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对这中国雪产生情感。第一段写到雪花飞舞的景象,中国雪滋养庄稼,不断孕育新的希望。第二段写到雪地中情人之间的爱情,多情的中国雪见证了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第三段写农忙之后,农民们聚在一起,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多情的中国雪为人们带去希望,见证生命的生生不息。第四段写冬雪迎接着外出的儿女归来,写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境况,表现了作者对于乡村发展的憧憬。第五段写到城市里的雪景,与前文乡村里的雪景作对比,衬托出城市发展的弊病,体现了作者对于当代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希冀。末段写到了是这多情的中国雪“荡涤着人间所有的困苦、阴暗和贪婪”,在人间描摹了天堂,带给人世间美丽的正义的启示和温馨的关怀。作者将这多情的中国雪进一步拟人化,显示了在作者心中中国雪的美好,这多情的雪是作者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本首诗歌在每节中反复用到“是不是多情的中国雪这句话”,看似冗余,却着实强调了作者对于这多情的中国雪的深厚感情,是作者当时不平静的内心的写照。诗歌中还写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中国现在城乡发展的思考,以及作者对于未来城乡发展的美好祝愿。全诗给予中国雪充分的人格力量,表达了作者想要像中国雪一样洗涤这社会的阴暗面,创造美好的城乡生活的美好愿望。
  “槟郎诗歌”多达二千首,散布在网络各处,也有博客上的专辑,是一本记录着作者所见所感的诗集,其中还有许多不错的诗篇,但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细述。槟郎老师的文字除了诗歌还有散文和论文,但诗歌创作无疑是他的重心,他本质上是个诗人。他于能够通过日常的见闻感悟人生,于平凡中悟出真理,并能通过优美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实属不易。诗歌中还充满了他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于美好的未来的追求,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2014-11-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