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槟郎的文学
12对外汉语 李潇洒
我不知道旅游对很多人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旅游即是抛开偏见、抛开误解,深入到一个陌生城市,走进美丽的外界,用心倾听深处大自然、地球城市最真实的声音。路途中,景随语心,感受从无见过的人、景、物。在旅行中增长外界见识、拓宽视野、让心灵得到富足。来到陌生的地方,发现不同的文化,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找到自我。那么文学又是怎么一回事,在字典的定义中,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这里的文学,是区别于图片与视频的,在我看来文学的魅力是远远大于这两者的,毕竟文字可以表达复杂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
万分荣幸可以选到槟郎老师的“旅游文学”课。也许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选他的课只是因为学分不够了,这也曾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是我发现研究文学的人,身上总会有一种吸引人的气质,尤其是槟郎,他的热情,幽默,属于文人的执着,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是槟郎他待学生特别真诚,我想这也许是许多学生愿意与他交友、结伴旅游的原因吧。
我看过一些出国旅游的人写的游记,他们大多数会配上很多绚丽的照片,然后介绍如何出行方便,什么好吃,怎样旅行划算。在我看来这样的东西并不可以称之为文学,最多只是一些文字罢了。槟郎虽然没有去过很多的国家,可以说南京是槟郎旅游的主阵地。以前我觉得南京是个特别浮躁的城市,没有什么值得游玩的地方,但是上了槟郎的课之后,才发现南京很大,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脚,即使是同一个地方,每个人的感受也不经相同。槟郎对于他每一个去过的地方,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理解,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功名利禄的社会,如他这般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们学校的西边有一座方山,这是槟郎的文学创作园地,他的相关作品众多。对于方山,在南京江宁大学城的同学一定不陌生。从远处望去,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海拔约208米),远望如一方印,古称印山。《方山的月亮》是槟郎写的的一首诗歌了。“当我彻底离升,扬子江里的灰烬和方山的衣冠冢,便是你新的守望。”当时读完这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陶醉了,在这个羊羔体都可以出名的文学圈里,还是有一些人守护着自己的坚持的,努力的勤勤恳恳的写诗,也许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他,但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槟郎对于方山有特殊的感情,写过许多关于方山的诗和散文。《洞玄观的菊花》一诗中,今世的槟郎邂逅洞玄观废墟的炼丹井边的一朵野菊花,被告知了前生的情况。自己前世是观内的一个小道士,与观内的一朵菊花有千年的缘分。无人的荒野中,也只有徒增了许多诗情。
同在江宁的是石塘竹海,石塘竹海被称为南京的“最后一块宝地”,在那有个粉墙黛瓦的小乡村,在我看来这种小乡村的魅力在于远离城市的喧嚣,却又有自己独有的热闹。木桥,流水,青山,竹林,青天,白云,在这里槟郎作诗《游石塘竹海》,想到了古人,想到的自己,古人已逝,而今人尚在,对酒当歌,却少个杯子,人生自然有许多不如意,若需委曲求全,不如一身布衣,寄情于山水之间,何必为那功名利禄与那凡夫俗子争得头破血流。
学校东边的解溪河岸有片杨树林,我有幸与槟郎老师同去查看了一回。槟郎为之作诗《解溪河堤的白杨林》。之前一直都不曾注意,没想到槟郎是那么的善于发现,让我知道了风景就在身边,不是外出才是旅游。“春去秋来,杨树林最美好的时期。绿枝狂伸,绿叶风长,如一面绿彩的画扇,如生机洋溢于框外的屏风,成为校园东界的风景。”古代名胜甚少,却文风鼎盛,各类诗词层出不穷,而今旅游业发达了,好的文章却少了,真是令人遗憾。正应了哪句俗话,不是生活缺乏美,而是却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寄情于景,触景生情,也许是现代人的感情生活不够丰富吧。而槟郎正有古代人的智慧,善于发现景点和大自然的美。
提起南京,就一定会想到夫子庙,槟郎用《执手桃叶渡》文字带我们去看夫子庙的桃叶渡,向我们诉说王献之和桃叶的爱情故事;那桃叶渡是也是他和他的夫人的初恋之地。槟郎详细地讲解了他对每一句诗的构思想法,甚至一些用词的细节都讲的很详细。我想他的夫人是幸福的,有这样一个男人用文字将他们的美好记忆保存了下来,这背后也许是数个夜晚的斟酌。“不觉间又来到这里,夫子庙一角的二人桃园。桃叶渡口的美少女啊,执子之手已十六年”。有时候想时间也许才是最美丽的风景,普通的牵手在心中多增了无数甜蜜。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令人羡慕,“执子之手十六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桃叶渡是他们爱情的纪念圣地。
南京自古有个说法,春牛首秋栖霞,讲的便是南京的两座山——牛首山,栖霞山。槟郎为牛首山作诗多首:《南京牛首山记游》、《登南京弘觉寺塔》、《拜谒郑和墓》等。他也为栖霞山写诗:《重游栖霞寺》《住步桃花扇亭》。去年,专程去探访乾隆帝曾驻跸栖霞山的行宫石雕时,恰好赶上赏枫时节,我在游人的万头攒动之间,终于挤进了栖霞寺。进了山门,放眼望去,远处山林枫叶如丹,层层叠叠,感受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大气意境。他用《幕府山登高》、《幕府山天池》带我们去登幕府山,眺望长江,感受山的高度,水的灵动。槟郎寻访南京城市的记忆,就是要打捞正在湮灭的历史,尽可能不让它碎片化。槟郎从城市的角落里寻找记忆,不仅要寻找已湮灭或正在湮灭的人文景观,同时还要寻找它的民间风俗,有名无地的街巷,如实记录它的发展脉络,传承给后人。
槟郎的旅游文学也涉及国外,韩国是他工作外教过的国家。身处异国,槟郎一直蜗居,难得外出,对于每次出去玩都感慨良多。长篇散文《济州岛记游》是槟郎老师作于2002年12月28日,当时正值冬天,“飞机在济州机场降落时,济州岛下起了大雪,但触目的到处是榕树”。开篇讲到了济州岛,简单交待了与导游的碰面,之后是下榻的酒店,以及吃饭等诸多细节。第一站是神奇之路,主要描写了大家一起在怪坡上骑自行车,“下坡时要用力踩,上坡时则用很小力就行”,之后向大家揭开谜底,“旅游手册上面说是因为周围景物的关系使人发生错觉,误将下坡看成上坡,才明白怪坡与地下磁场或矿物并无关系”。之后又依次游览了耽罗木石苑、龙头岩、城山日出峰、城邑民俗村、西归浦……整整两天的行程,活动安排紧凑,景物也各具特色。“路上,导游安排我们到农家的桔子园游玩,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园里摘桔子吃,照相,红红的桔子缀满枝头,我们吃着桔子,照了相,久久不愿离开,大家仿佛都爱上了田园生活”。“我们大田工作的几个人便请了大家去一家地下酒馆,喝啤酒,吃水果点心,唱卡拉OK,玩到夜里一点多才回去”。我想槟郎一定特别享受与友人这段时光,那种兴奋可以想象。“导游叫我们捡一块石头放在塔身上,许个愿,大家便都行动起来,我许的愿是祝在祖国的老婆和儿子平安,快乐。”槟郎虽然身在韩国,但心却一直记挂着国内的亲人,“现在坐在宿舍的电脑前写文章,我想到了西归浦这个地名,祖国,我什么时候能再回你怀抱呢?爱妻呀,我多想回国与你快快相见!”可见高丽虽风景秀丽,但究竟不是吾乡,有家人的地方更加风景秀丽。
朝闻道,夕死足矣。有同学文中提供的资料说:槟郎笑比海子,他说自己已活了40多岁了,比起海子永远的25岁算是赚了,即使现在死去也可含笑。他活得长,因而创作的文字比海子多,时间跨度大,也离我们更近。也许槟郎的诗文不一定会流传千古,但是至少有我们这一届届他的学生曾经欣赏过他。我难忘他的“旅游文学”选修课,也对旅游者槟郎的文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