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山河谁与问?(蔡松坡,1882~1916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收拾山河谁与问?(蔡松坡,18821916 )

 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其国家种族而有余。         蔡松坡

 

1999年,黄遵宪作《己亥续怀人诗》二十多首,最后两句曰:「国方年少吾将老,青眼高歌望尔曹。」并自注指“李炳寰、蔡艮寅、唐才实。”被他青眼相望的蔡艮寅,当时才18岁,就是后来的蔡锷将军。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3岁(1895年)中秀才。1897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唐才常等人18997月,东渡日本,入梁启超办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1900年春夏之际,回到上海参加自立军的活动。8月自立军起义失败,更名蔡锷,又回到日本。1902年,蔡锷先入成城学校,下连队实习后再入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李烈钧同学;三人分别在骑兵科、步兵科、炮兵科。

 

1900年,唐才常自立军勤王失败,蔡锷作诗:

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

湖湘人杰销沉未?敢谕吾华尚足匡。 有继谭嗣同、唐才常之志。

 

留日期间,蔡锷以孟博、奋翮生为笔名,靠译述文章以赚取生活学费所需。他在梁启超的《清议报》,也用笔名劫火生写《瀛海纵谈》专栏,计有〈战争者文明之母也〉、〈小说之势力〉、〈新闻力之强弱与国家文野之关系〉等三十多篇,可说是视广思精。在〈破私〉一文,他有感于革命派、保皇派之争,而举日本尊王派、佐幕派之争议来对比,说:“夫以举国之大,人民之众,悉欲其是吾之所是,非吾之所非,言吾之言,行吾之行,不甚难哉?惟吾所志既同,则吾当钦之佩之,------吾请告举国之志士曰:破私心而赴公义,亡私利而存公利,则庶足担负荷天下之任矣。

 

1904年初,蔡锷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军中任职。1911年,蔡锷任协统(旅长) 。武昌起义爆发,111日,推蔡锷为云南都督,年仅29岁。1912年,袁世凯违背临时约法,广东都督胡汉民致电蔡锷: 联合各省,一致进行,保障共和,监督政府 ”。蔡锷回电说:中央政府如初产婴儿,似以拥护维持为急

 

1913年夏,黄兴在策划发动“二次革命”之前,手书对联:

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

致蔡锷以争取支持。但蔡锷支持袁世凯,协助控制西南各省。事后,袁世凯害怕地方势力坐大,191310月,袁世凯调蔡锷进北京,先后任军事顾问、全国经界局督办。

一直到,袁世凯决定走上帝制之路,蔡锷才反对袁世凯。之后如梁启超所说的:定策于恶网四布之中,冒险于海天万里以外」,蔡锷先在北京表面应付,并联络旧部,再托病由天津脱身至日本,再经香港回到云南。讨袁之役功成后,蔡锷被北洋政府发布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可是重病在身,辞职而去,取道上海,见了梁启超、黄兴等人后,赴日本福冈治病。1010日,北京政府授蔡锷、唐继尧、 陆荣廷、 梁启超、岑春煊等讨袁护法有功的人予勋一位,特派授勋官赴日授勋。蔡锷在病中惊闻黄兴过世,书挽联悼之:

             以勇健开国,以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岛人。

 

 又不到十日,蔡松坡病故九州岛,年仅三十四岁,去世前口授蒋百里代写遗电: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二、意见多由于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消息传来,举国震撼,各方致悼,至表哀惜,较具代表性如:

   张元济挽蔡锷:

为争人格,不得已而用兵,败弗亡命,济亦引退,砥柱中流,先生庶无愧矣。
   既负民望,宜知所以爱国,首轻权利,更重道德,良药苦口,后死者其听诸!

 黄炎培挽蔡锷:

既用苦战争回人格,夕死可矣;
    能以道德爱其国家,先生有焉。

 

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写了军人模范,国民模范;自由精神,共和精神。冯国璋也悼以:

           食少事烦,西川劳苦思诸葛;功成身退,东海苍茫哭仲连。用诸葛孔明、鲁仲连相比,叹息蔡锷因劳累病亡,西南各省失了领导;惋惜中国少了一位有海内外人望、又能调和各方的人物。后来滇省军队攻入四川,生民涂炭。19174月,国葬蔡锷于岳麓山,是为辛亥革命以来国葬的第一人。

 

1905年春,蔡锷在湖南主办军事学堂,登长沙岳麓山有诗:

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有英雄放眼天下,欲清理河山的气慨。在率领护国军讨袁的征途中也作有:

「绝壁荒山二月寒,风尖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

「蜀道崎岖也可行,人心险恶最难平,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

蔡松坡编《曾胡治兵语录》,收录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的治军用兵格言,作为精神讲话的教材,可说是其热血填胸之作。日后,蒋中正为此书作序也称赞,蔡松坡编此书是“先得吾心”,列为黄埔军人必读的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