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60年 - 下篇:爆发(3)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分析完八大门派后,让我们回到紫禁城,看看朝堂上的政治斗争。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载沣这个摄政王刚一当上大清的掌门人,就决定烧起几把火,让大家伙看一看他的厉害:
首先决定清理门户。清理谁呢?袁世凯。
袁世凯在军界、政界势力很大。载沣等满族权贵对他不放心。尤其是袁世凯掌握军权,慈禧老太后当权时,对袁世凯尚能驾御;老太后死后,载沣等人缺乏政治智慧,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一心想把军权从袁世凯收回到自己人的手里。
宣统元年(1909年),载沣解除了袁世凯所有职务,把他赶回老家。袁世凯回河南老家隐居,韬光养晦,关心国事,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满族权贵虽然收回了北洋六镇的军权,但并不能真正掌握这支军队。军队仍由袁世凯的旧部所带领,表面上听朝庭,暗地里仍听命于袁世凯。
撵走袁世凯后,载沣又磨刀霍霍向各省督抚,要加强中央集权,收回地方权力。
朝庭进行财政整顿,设立预算,向地方收回财政权。结果,此举遭到各地方实力派的抵制,敷衍,最后是雷声大雨点少,大家还是该干啥就干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央与地方之争还没分出结果,朝庭又和立宪派扛上了。
1909年后,按照"预备立宪"的精神,各省谘议局纷纷成立。对这个"谘议局"的功能,朝野双方有不同的见解。立宪派议员这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对官府有监督权;朝庭认为这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只有建议权,没有实权。
无论怎么说,谘议局的成立使地方政治为之一新。许多地方精英进入谘议局,新的政治力量-立宪派力量得到加强。
立宪派在地方上站稳脚跟后,接着就不断地向朝庭请愿,请求速开国会,实行责任内阁。
在内心深处,立宪派并不很信任朝庭。他们害怕朝庭的"预备立宪"是忽悠。只有真的颁布了宪法,开了国会,立宪派们才会觉得放心,自己的政治地位才有保障。
朝庭觉得立宪派的请愿活动是给脸不要脸。搞预备立宪、地方自治等是为了收买人心,结果你们这伙人倒好,得寸进尺。朝庭的大政方针乞是你们这伙人能左右的?
面对朝庭的不理不睬,立宪派急了,多次请愿。
朝庭对立宪派的请愿也烦了。心想,既然你们的要求是开国会和责任内阁,那我们不如先安抚一下你们,免得心烦。开国会暂时办不到,那先实行责任内阁。
结果朝庭这一回弄巧成拙,捣鼓出一个"皇族内阁"的怪胎,反而激化了朝野矛盾。
为了让大家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能够理解,先要解释一下当时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秉承祖制,清末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军机处。由5到6名大臣担任,只对皇帝(或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如太后)负责。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决策过程不透明,即使决策失当也不知道要找谁来负责。被时人诟病为密室政治。
而西方君主立宪制中最高决策机构是总理。总理和他所领导的部长被称为内阁。内阁必须对由人民选举出来的国会负责,接受监督。如果做得不好,有可能被倒阁,即内阁被国会要求下台。
这种必须对国民负责,受到国会监督的内阁被称为责任内阁。
而清朝的责任内阁就不一样了。1911年5月,朝庭废军机处,任命13人为首任内阁成员。内阁总理是皇族奕劻;13人中,9个满族(其中7人是皇族),被讥为皇族内阁,彻底违背西方民主政治中皇族不可干政的理念。
名单出笼后,满汉矛盾再次浮出水面,引起广大立宪派的不满。立宪派觉得朝庭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在忽悠他们。这个所谓的责任内阁同他们心目中的对国民负责,受国民监督的责任内阁差上十万八千里。
汉族官僚也对朝廷反感,认为朝廷重满轻汉,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以至于革命爆发后,汉族官僚集体打酱油,不再为朝廷卖命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皇族内阁的争论未落,铁路国有化政策又起波澜。
在这件看成是辛亥革命导火索的事件中,彻底显示出朝庭的虚弱,和政局的诡异。
事缘于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发展铁路。当时,朝庭没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筑铁路,只能把路权卖给外国企业来修路,或者在民间集资自行修路。
地方上爱国热情高涨。为了不让路权落入洋人之手,地方上的乡绅、商人、普通民众等都集资开办铁路公司,准备"大干特干","多快好省"地建成铁路。
结果因为缺乏经验,低估修路困难,预算不足等,导致很多地方的铁路都没有修好就半途而废。
在四川,铁路公司的经营最为惨淡。由于资金缺口太大,四川铁路公司(简称川铁)赌徒心态爆发,挪用资金去上海炒股。结果遇上股灾,几乎血本无归。修路顿成镜花水月。
朝庭一看,你们地方上这伙人折腾了这么久,铁路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修成。算了,还是外国企业靠谱。一拍板,决定把铁路从川铁等地方私营企业上收回,过一会儿再卖给外商。这被称为"铁路国有政策"。
政策好是好,但执行上有困难。朝庭计划把路权收回,要川铁自负盈亏,不愿把民众的投资全额退回。川铁的股东不愿做亏本买卖。大家就在是否应该全额退还的事情上扯皮。
后来双方谈不拢,钉子户就出现了。朝庭要强行收回,而拥有川铁股份的四川乡绅、商人、普通民众等,则坚决不干,一定要让朝廷全额退还,否则免谈。双方的谈判差额有一千万两。后来的事件演变表明,朝庭的万里江山就葬送在了这一千万两白银的差额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