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文语境就有红迷,这一点我越来越相信。
上网搜一搜红迷多如牛毛,不一定都擅长表达,一写一大篇,但是只要看他们留言的中肯就知道他们有多痴迷了。网上红迷有一些值得一提,比如三月飞春雪,整个博客都收集的是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图片,丰丰富富,给网友提供了太多的方便。还有一位,满满登登地在博客里充斥着针对新版电视剧的批评文章,一写就好几千字,文章质量非常好,而且有理有据,配上图片,做了很多功夫。网友留言问,如此痛恨的东西何必浪费了生命去看?这位回答:因为迷的段位太高,凡红就看,为了批之有据硬逼着自己怀恨看了45集。如此衷情,引得数十网友竞折腰,对其敬业精神崇拜有加。敬业到这个款式可谓痴,痴到叫人发笑,叫人想起早年还珠格格的流行中有一批追随者就是每集必看,边看边骂,那也是一种痴迷,只不过他们不愿意顶还珠格格迷的头衔。宝玉本人就时常发呆发痴,我们若理解了他,应该也能理解红迷的痴。痴是曹雪芹锢信的一种高贵的人生境界,看了红楼梦里的痴,再去看网上红迷的痴,心有戚戚焉。
拍摄八七版的演员再聚首我原来不打算看,因为还端着某些蛮自我的认识,看不惯太过热闹的综艺节目。年龄和经历叫我放下来了,又被那个忍恨看四十五集新版的博主感动,就舍得自己了,整个儿毫无保留地沉迷到与八七版红楼梦有任何关系的信息和节目中,陆续把每一个八七版的再聚首节目都看了,加上大量的采访视频。想这些人活了三年红楼,又不断地回来重温红楼情愫,红迷段位也相当高了。虽然这些节目都不如红楼梦本身那么高雅深刻,却是活生生的人间事物,演员们又跟我一代人,看到他们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通透,喜不自禁。你看欧阳奋强十几年前还在为事业较劲,不能输给红楼梦,这两年就放下了许多,只求健康快乐地活着,做多少事已经不重要了。一年一年地,从不同的访谈节目就能看出来,欧阳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头发虽然白了,却度过了中年的尴尬,越老越随意性情,看那面相与年轻时候的俊俏另有一种魅力。演史湘云的郭霄珍当年被欧阳奋强捉弄气得大哭,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骄傲,现在却表示能有那样的青春被捉弄过,就是幸福,情愿如此,这就是活开阔了,怪不得这些年她越来越漂亮,良好的心态从相貌上透露出来。郭霄珍在事业上不比佼佼者的飞黄腾达,却能温和、积极地参加每一次聚会,珍惜剧组里的人情,这也是人生里的一个重大成功啊。演宝钗的张莉多年以来不跟剧组联系,近年却每每参加剧组的聚会,人到中年的感悟都一样,金满箱银满箱不如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联系。
能够把对红楼梦的热爱变成职业,戴上红学家头衔的人自然也是红迷了。这些人有他的优势,比较理性,组织自己思维和材料的能力也强,红迷做得有章法,有持续性。他们为其他红迷理解红楼梦做了很大的贡献,又全了自己痴迷的业,可谓两全其美。有些作家自己写得不错,可是更崇拜红楼梦,晚年也做了红迷捣鼓这本比他们自己厉害的东西,还不少呢,张爱玲、王蒙、刘心武、马瑞芳等等,写了读书心得,发表了读书探佚。这些人当然都有自己的性情和好恶,喜欢谁不喜欢谁,有的人就表达得明明白白,他的立场一明白,底下群众就纷争了。于是我再次领略曹雪芹的高妙,他二十多岁就写红楼梦,还是在境界上把身后的这些活了大半辈子的名人名家甩了好几条街。你看他就算有分别相,也含而不露,你抓不到他的把柄,他聪明到不授人把柄。他把人物写得那么复杂多面,叫你喜欢上一个人物吧,又忍不住要批评他的另一面,所以红迷就吵来吵去没个休止。更可恶的是,他常常以全知视角来写,偏偏在扑朔迷离的部分又变成了一个不知底里的旁观者,把他对人物的揭示和看法隐藏了。
我读了这些年的红楼梦越读越收敛了锋芒,也不知道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跟现实生活一样,周围的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最热情的到了大是大非里也许就销声匿迹了,倒是那淡淡的人出人意料地伸出关键之手。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有长短,曹雪芹没有任何偏见地塑造他们,是他的聪明,更是他的宽厚与透彻,我愿意相信宝玉的性格就是曹雪芹的性格,那样关切、细心、不偏不倚、博爱世界的风格流露在字里行间,才是红楼梦真正动人之处。人物的命运,还有你到底喜欢不喜欢,都不重要了。我想曹雪芹心中有一个大的悲悯,就是对人类整个命运的悲悯,不管我们有多少不同,都在一个命运的大悲剧里,随时幻灭,一切的爱与恨都太主观太短暂。但是广大的红迷就好像宝玉身边的一大帮丫头那般,不管宝玉怎么博爱,还是争风吃醋、你争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