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在NASA照片上绽放的中华文化的奇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367/201502/32076.html

在NASA照片上绽放的中华文化的奇葩!

 (2015-02-24 03:34:53)下一个

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光学年,新年刚过,NASA 就发布了五张神奇的天体图片,为光学年即将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造势,这图片集中的第五张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和关注。

NASA为该张图片撰写的解说词的首句可翻译如下:“这张使人瞠目结舌的图片显示了一颗超新星爆炸后的残留物,这颗超新星的爆炸曾在两千年前被中国天文学家发现並留下了文字纪录。”

图1.NASA於 2015年1月26日为光学年发佈了图片集,这是其中的第五张图片。

公元185年中国“后汉书”[1]纪录下来的超新星爆炸,是人类历史上对超新星观察和描述的最早纪录,两千年后NASA通过高科技手段把这颗超新星爆炸后的遗迹精确完整地呈现在了图片上。一颗代号为SN185的超新星穿越了两千年历史的天空,把后汉书上的一段中国文字与NASA的一张数码照片紧密地联系成了一体。NASA的图片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后汉书纪录的真实性,而后汉书的一段文字也为今日天体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的完美精准作了有力的背书。

超新星(英文名:SuperNova)不是一颗新的星,它本是宇宙中万千恒星中的一颗,这些恒星因为离地球太远,大多数无法被肉眼观察到,超新星就像平民出身的烈士,在它漫长的人生进程中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直至壮烈的牺牲才最终让世人为之震憾。恒星是真正的英雄,它们燃燒自己,照亮别人,当油枯灯尽走向自已生命终点时,它会有最后一次的奋搏和爆发,这是恒星为自己的葬礼献上的最为凄美的礼花。“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星之将尽;其状亦美”,恒星归葬时的礼花常常会比一亿个太阳还亮,在恒古的长夜中可维持几天甚至数月之久。对于遥远的星球上的观察者它就如同一颗突然诞生的明亮而又短命的新星,因而称之为超新星。超新星猛烈的爆炸换来短暂的灿烂,最后消失在星空中,但它也像礼花一样,爆炸过后在周围的太空留下一地的碎屑和硝煙,这就是恒星去世后留下的墓地和丰碑。

这些超新星爆炸后的残留物肉眼再也不能看见,但是可以被天文望远镜等设备观察到。现代的太空观察站使用各种先进的光学仪器,並依靠最新的数字处理技术,在太空发现了许多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遗迹,其中被命名为RWC86的残留物引起了天文学家特别的关注。天文学家有些像考古学者,他们在死亡了的恒星的墓地中寻寻觅觅,希望在遗迹中探索过世恒星的生命历程。对RWC86的研究发现,RWC86残留物的大小,它在太空中所处的位置、它存在的时间和爆炸时的强度等等数据都非常一致地指向了这颗公元185年被中国人纪录下来的超新星。科学家认为:RWC86就是在公元185年被观察到的超新星爆炸后的的残留物[2]。

现代的天文学家就像福尔摩斯一样,他在案发后的现场,仔细观察了爆炸物留下的碎片残迹,测量了周围受损害的程度,经罪证收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福尔摩斯知道了爆炸发生的大致时间、爆炸物的中心位置和强度,正在众人对他的推论将信将疑时,忽然找到了目击证人留下的一段日记:某日某时在某方向看到了爆炸的闪光,与福尔摩斯的推理完全一致。于是案件园滿侦破,皆大欢喜。这就是NASA的图片和中国后汉书纪录串联而成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当然我们这个故事中的爆炸比太阳的强度还要高出千百万倍,而案件研究的跨度竟长达两千年之久,整个研究过程使用的手段和思维的精度和深度远胜福尔摩斯。

两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在漫漫的长夜中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后汉书对超新星SN185描述的原文为:“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翻成白话文即是:“灵帝中平二年十月癸亥(December 7, AD 185),有新星出现在南门二星中间(即 α and β Cen.),其大如斗笠,五彩光芒闪烁不定,后来稍稍变暗,到第三年的六月,才完全消失不见。”

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学者根据后汉书该段文字断定:这是人类历史上对超新星的最早的纪录,而RWC86的发现和研究为上述论断提供了支持。当然几十年來也曾有过疑惑和爭论,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后汉书这段文字有不同的解释;二是RWC86有一组数据给RWC86与SN185的联系带来困难。

非常有意思的是:对后汉书的文字的质疑主要来是华人学者,论文作者的名字均为拉丁拼音,其中有一位就职于台湾的大学。他们认为后汉书这段文字纪录的只是一颗慧星。他们认为“客星出南门中”的“出”字有移动的意思,而只有慧星才是移动的。他们逐字逐句对该段文字作了分析,结论是后汉书在公元185年纪录的就是一颗明亮的彗星而非超新星。本人不是古文字专家,更不愿班门弄斧,我把正反二篇论文列于后面[3],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RWC86数据中有关残留物的体积也曾为天文学家带来困扰,如果SN185的爆发在公元185年被观察到,产生的残留物经过两千年的扩散膨张,它的体积不应该超过理论计算值的两倍以上。合理的解释只有两种,一是RWC86是一颗比SN185要早很多年的超新星爆炸的残留物,也就是说后汉书在公元185年纪录的很可能就不是一颗超新星;还有一种解释是原有的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物扩散机制的理论模型有缺陷,因而扩散膨张的速度的计祘出了问题。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空间站的红外成像技术对RWC86作了更多的数据採集和分析,对RWC86的认识终于在2011年取得了突破。科学家现在清楚地知道,RWC86是T1a类型的超新星爆炸后引成的残留物,这颗超新星在爆炸前附近有一空泡,该空泡引成的真空使得SN185爆炸后的残留物几乎可以无阻碍地向外高速地扩散膨张[4]。按照这种新模型计算后,可以确定RWC86就是一颗在两千年前观察到的超新星产生的残留物,这颗超新星的亮度和位置全都与后汉书上的记述完全一致。如果公元185年東汉的史官把一颗慧星详情地记录了下来,为什么对几乎在同一时段和同一位置突然出现的一颗明亮、穩定和持久的超新星却偏偏视而不见,这有違于常识和逻辑。唯一的解释只可能是:后汉书在公元185年纪录的就是一颗超新星,而RWC86就是它爆炸后生成的残留物。NASA这次发表图片为这段公案划了句号。

图2..NASA发佈的超新星SN185残留物RWC86多光谱合成图片,其中兰色和绿色显示的是受超新星爆炸的冲击波压缩后炽热气体的X射线輻射,而左下部黃色和红色部份即是冲入气泡的低温气体尘埃的红外輻射。上一张图片取自本图左上区域,並作了色调的改变和角度旋转。

后汉书中有关超新星SN185的文字纪录无疑让每个中华儿女在世人面前露了脸爭了光。千万别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两千年前的黑夜里突然出现在南方地平线上的一颗明亮的新星应该可以被当时地球上大多数人所看到,为什么在全世界其它文明中找不到相关的记录?公元185年前后正是罗马文明的鼎盛时期,罗马文明不是牛得很吗,但遗憾得很,在他们的历史文献中找不到丝毫有关超新星SN185的文字纪录。

我读过意大利学者有关SN185的文章,他们翻遍了罗马古文献后,没有找到相关文字纪录[5]。意大利学者也承认要观察到超新星,並把它纪录下来,把纪录编进史书,再一代代传至后世,每个环节都非易事,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历史上只有中国的中央集权政府才有能力设置专职的史官,在帝国辽阔的彊域内设置多个观察站,长时期积累天文数据,方可得到详细正确的超新星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必须依靠中国特有的官方史书系统才能得到恰当的验证、归类、存档、复制、和批注,最后才得以传承千年而不失散。这种大规模的文化系统工程可能也只有中华文明可以承担。两千年前,地球上的人类能够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到食吃就要谢天谢地了,那时许多的欧洲人恐怕到了晚上还要躲在树上避野兽,哪来闲功夫天天晚上去数星星!即使是发现了那颗SN185超新星,他们又能用什么文字作记录?纪录的媒介用什么?又能用什么方法把纪录、复制和保存並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实则非常不易。反之看看我们的后汉书,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卷九十万字,把東汉近二百年的政治、经济、軍事、民俗、天文、艺术等等分门别类记述得详详细細,条理分明,真是太伟大了。两千年过去了,当我翻开后汉书,毫无困难地在其天文志(下)里找到了有关公元185年那颗超新星的文字[6],而且我竟然不借助词典,不求他人,基本上读懂了它的主要内容。试问,世间又有哪一个其它文明能做到这一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185年已是東汉未年,中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三国演义即将展开,这是一个英雄輩出的年代,这是一个侠义对决阴谋的年代,这是一个使人荡气回肠的年代。公元185年,曹操三十岁,他挟镇压黄巾军的余威,踌躇满志,正在进一步积聚力量,为逐鹿中原做着准备。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枭雄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对星月颇有研究的曹操不知是否看见了超新星SN185?该年诸葛亮年仅四岁,可能还在打彈丸玩泥巴。假如他能早生二十年就好了,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一定会观察到这颗超新星SN185,要是再能把它写进“出師表”里,那该有多好!

这颗爆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的发现和纪录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但这颗明亮的客星却实实在在是当时汉民族的兇煞星,后汉书在描述天空中出现的客星的文字结束后,紧接着是四个字:占曰:“为兵。” 固然公元185年后兵乱不断,黃巾軍起事在先,四年后汉灵帝崩,然后是董卓兵禍洛阳,烧毁帝都。紧接着军阀割据,三国称雄,西晉短命,导致五胡乱华、中原陸沉,汉民族几近亡种灭族。走笔至此,掩卷叹息,不胜唏嘘。中华文明一路走來,穿越数千年的战禍离乱而生生不息,实属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望天佑中华,从此远离苦难,在新世纪再創辉煌。

致谢。NASA的图片在一月底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我和好友王博士的巨大兴趣,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之间的热线电话几乎难以中断。王博士对超新星形成的物理机制、多波段光学观察的原理、天体幅射的物理背景和计祘方法等诸多专业所具有的深厚学识和特到的见解对本文的形成至关重要,特此致谢。

[1]《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其中包括我们最感兴趣的三卷天文志),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2]公元185年被后汉书纪录下来的超新星离开地球约八千光年,因此这颗超新星爆炸时间正确地说应发生于公元前八千余年前,大约相当于“大地湾一期”的新石器时代。爆炸的当时,即使利用今天的仪器设备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爆炸时的强光需要8000年才能到达地球,並于公元185年为東汉末年我们的先祖看见,並用文字精确地纪录了下来。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后面就只提公元185年,即事件被地球人观察到的那一刻。

[3]这里是两篇论文的链接,是对后汉书中描述SN185的文字的分析和研究,分别代表正、反两方意见。

正方文章链接:http://www.chjaa.org/2006/2006_6_5p635.pdf

反方文章链接:http://hss.nthu.edu.tw/~ylh/uploadfiles/paper138_0.pdf

[4]链接:http://astroleaks.lamost.org/?p=2714

[5]链接:http://briai.ku.lt/downloads/AB/10/10_094-098_Polcaro,_Martocchia.pdf

[6]后汉书第一百零二卷 ·天文志(下)全文链接:http://www.my285.com/shishu/hhs/022.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