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桥战役”到“皖南事变”看国共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
楼主:嘉靖皇帝的末日 时间:2014-05-18 10:03:00 点击:131869 回复:3551
上页 1 2 3 4 … 36 下页 到页
八十年代我们曾经看过一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黄桥决战》,故事讲述抗日的新四军和专搞破坏摩擦的韩德勤的国民党部队,打的一场战役。黄桥这个苏北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也因这次战斗而闻名天下,一种黄桥小吃“烧饼”,因为解决了新四军战士的吃饭问题,而成了著名的“黄桥烧饼”。
不久以后在安徽南部的大山丛林中也发生了一场国共两党部队之间的战斗,这个之后被大书特书的战斗,叫“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黄桥之战新四军共歼灭韩德勤部一万余人,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落水而亡,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九千余人,叶挺被俘,项英遇害,国共两党几乎打了个平手,之后在国共两党的口水仗中,各执一词,互相攻击。皖南事变是国民党主动进攻新四军,黄桥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不是也像皖南事变一样是一场“同室操戈”的游戏呢?国共两党之间的这两场战斗笑着的是站在背后的日本人,黄桥之战,日本人就在离战场仅仅十五里处观望,无论是谁胜负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赢家,韩德勤是国民党订在苏北一带大钉子,搞得日本人很头痛,日本人很乐见新四军和韩德勤火并。
揭开这冰山一角我们不难发现矛盾的爆发是积蓄已久的。貌合神离的国共抗日合作,除了刚开始的很短的蜜月期外,很难发现他们有相互好感的时候,在抗战开始的防御阶段蒋介石无暇顾及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日本人打了几次大规模的防御战,武汉失守,日本人战线过长无力再组织进攻战,而蒋介石也是筋疲力尽,双方开始休息,这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在日本人的后方华北八路军搞的风生水起,到处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建立政权,让蒋介石愤愤不平的是,为抢夺地盘,八路军和蒋介石留在华北的武装打了起来,而借着阎锡山名义搞起来的山西新军,竟然大部分控制在共产党的手中,阎锡山精打细算了一辈子,没想到被别人算计了,当了冤大头。
本想借着国共合作把共产党溶化在国民党的怀抱中,没想到表面把蒋介石尊称为大哥的共产党,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有分家之势,蒋介石先是断了共产党的口粮,不再拨发经费给共产党,并且画地为牢以最高统帅的名义限定八路军新四军的防区,不得自行其事。
但自国共合作开始的那天起,共产党就没有把蒋介石看成他们的统帅,无非就是借着蒋介石的大树乘凉而已,十年内战的血仇,共产党是不会忘记的,纵观八年抗战,共产党就是生聚,发展,卧薪尝胆。
蒋介石眼看自己的溶共计划破产,转过来限共,限制共产党的发展,但为时已晚,抗战开始短短三年功夫八路军新四军已经发展到五十万人,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缓慢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特别是叶挺和项英蜗居在江南云岭一带迟迟没有动静,而延安已经给新四军制定了发展计划,向北发展,巩固江南。
陈毅和粟裕率领新四军的一二支队先期向江北进发,成立了江北北指挥部,而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来到新四军指导工作,在安徽的定远县召开会议,对新四军的发展进行指导,毛泽东的指示是:“也不论是八路军、新四军或华南游击队,虽然各有特殊性,但均有同一性,即均有敌人,均在抗战。因此,我们均能够发展,均应该发展。所谓发展,就是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
从毛泽东的指示看一切以发展为主线,决不受任何限制,那就是说蒋介石的号令就是废纸一张。
毛泽东的指示有两个要点:一:不受国民政府的约束,自行发展,不要委任状,不要向上级要经费。(国民政府的经费已经是不可能拨发了,想让蒋介石委任也是不可能的。)二:突破国民政府划给的防区,自行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的这两项指示实际上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新四军,要像在十年内战时期一样,发展根据地搞武装割据,不受国民政府的行政管辖,根据地越扩大,新四军的力量就越壮大,自行建立一套行政机构,形成一种国中之国的局面,所不同的是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旗下,不旗帜鲜明的针对国民党,名义上还要以国民政府为正统。
毛泽东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是从八路军在华北迅猛发展得来的经验,幻想蒋介石给经费资助共产党发展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蒋介石面对这一局面,拿着国共谈判时共产党答应的条件说事,他认为共产党不听号令,破坏行政系统,搞武装割据,私自发展武装,破坏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实际上是破坏了国共之间业已达成的协议。
那么矛盾的爆发点就是,蒋介石要求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他划定的防区活动,而毛泽东认为蒋介石这是阻碍八路军,新四军发展的阴谋,必须打破他的画地为牢的计策,独立自主放手扩大军队,坚决建立根据地,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政权,从共产党方面来讲这是必走之路,从国民党方面来讲绝不容许共产党破坏国共达成的协议,名义上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下的武装,但私下里自成系统,不听号令,膨胀发展,更不能忍受的是与国军发生武装冲突。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新四军要想发展,必须打破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允许的范围,与八路军在华北发展的情况不同,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借着日本人战略进攻态势,无暇顾及占领区域的广大农村,国民党部队大举撤退,在相当大的区域内形成了行政空白,而八路军借着这一大好机会,迅速的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八年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八路军人数就由四万人发展到二十万人,随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开始,日本人开始巩固占领地区,从百团大战后到一九四三年,八路军的人数没有发展反而缩小,根据地也缩小了很多,根据地人数几乎少了一半。新四军处在江南,四面除了国民党部队外,还有日本人,要像华北那样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必须从国民党部队占领的区域发展,或者是从日本人手中夺取地盘,后者可能性微乎其微,江南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政府财源的主要来源地,无论哪一方只要占领一块地域,供给部队的给养就不用发愁了,窥视这块肥肉的有日本人,汪伪汉奸政权,国民党留在这里的游击部队,现在又来了不速之客新四军,那么以新四军陈毅粟裕部为主的江北部队势力还很弱小,对抗强大的日本人和汪伪政权是不可能的,只有对付相对较弱的国民党韩德勤部,韩德勤部队由八十九军为骨干,江苏税警团,地方保安团,游击队组成,有三万人,是蒋介石留在江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苏北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后面详细叙述),那么新四军在江北的突破点就选择了韩德勤部占领的苏北地区。
韩德勤的部队在国民党军队中不算是主力部队,曾经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外围战斗,阻止台儿庄南段日军的进攻,但因作战不力,遭到蒋介石的训斥,后来国军撤退,韩德勤部留在了苏北一带活动,是国民党在苏北敌后的主要游击力量,日本人在战略进攻阶段无暇顾及已占领地区的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这样就给留在敌后的抗日力量生存空间和活动区域,在新四军向苏北发展之前,这一带主要活动的抗日力量就是韩德勤部和一些半独立状态的民间力量,势力最大的是活动在。。。。。。。。一带的陈文的自卫军。
韩德勤部在苏北和日军打过几次仗,互有胜负,但基本上保持了抗日根据地,在黄桥战役前,国共两党的军队就有摩擦,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因为新四军要发展,就得突破现有区域,而超越区域的发展就会占据别人的防区,在黄桥战役前双方因为地盘已经发上过小规模的战斗,在日伪蒋和新四军犬牙交错地区,矛盾尤显突出,但双方还是保持着克制态度,经过谈判化解危机。
摩擦来自于半塔集战役,一九四零年三月韩德勤调集一个师的兵力围攻新四军占据的半塔集,半塔集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情况十分危机,新四军派叶飞率领一个纵队的兵力解围,战斗结束后,在撤回原防地的途中叶飞和一千人的日伪部队遭遇,打了一场遭遇战,叶飞部队撤往宜陵以北的郭村地区暂住,但这个地区是李明扬,李长江的防地,叶飞没经同意便在这里驻扎下来,引起韩德勤李明扬的不满,但是经过几次战斗,被新四军打败,只好承认形成的事实,双方相安无事。
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陈毅粟裕部队也开始了向苏北发展的步伐,有了叶飞郭村战斗胜利的鼓励,陈毅粟裕对进入韩德勤防地充满了信心,一九四零年七月二十五日,陈毅粟裕兵分三路进入黄桥周围地区,七月二十九日占领黄桥。黄桥战役开始了,过程不必多说,韩德勤不仅没有占领黄桥,反而丢掉了姜堰,韩德勤几次组织兵力反攻,但均告失败,此时八路军黄克诚部南下,与陈毅粟裕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韩德勤原来在苏北的大部分地盘被新四军八路军占领,他只剩下兴化,草甸一小块区域,八路军新四军不给韩德勤喘息机会,希望一劳永逸拔掉韩德勤这颗钉子,全面占领苏北,又发动了曹甸战役,这次曹甸战役韩德勤竭力守住了草甸,八路军新四军配合不好,受到了重大损失,而韩德勤守住了草甸,保留了一席之地,但曹甸战役在政治上影响很大,国民党内部一致要求蒋介石解决新四军问题,先前黄桥战役结束后,已经有众多高级将领向蒋介石提议解决新四军,但蒋介石考虑到抗战大局,一直没有下决心,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曹甸战役发生后,韩德勤部被消灭八千余人,更激起了主战派的愤怒,蒋介石也下了决心,必须解决新四军,如果说黄桥战役是起因,那么曹甸战役就是导火索,引发了后来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不是空穴来风,而新四军的一系列行动与中共中央的两次“五四”指示有密切关系,华北八路军的发展经验告诉毛泽东不能束缚于蒋介石的压力,必须走自主发展道路,在保持统一战线这面大旗不倒的情况下,坚决主动出击,扩大抗日根据地,扩大武装,建立抗日政权。这种形势比在红军时期更为有利,蒋介石投鼠忌器,不像十年内战时明目张胆的进攻根据地,面对抗战压力他不能不有所顾及。
皖南事变是有先兆的,草甸战役之后,蒋介石下了决心要清除江南的新四军,之前的黄桥战役发生后,国民党高级将领就要求蒋介石下令消灭新四军,但蒋介石考虑到抗日大局没能答应,但接着发生的曹甸战役,使韩德勤损失了八千人,苏北抗日根据地只剩下很小一块地盘,眼看着国民党在苏北敌后的力量要被消灭殆尽,蒋介石要采取行动来挽救败局。
必要的政治秀还是要做的,国共两党的口水仗开始了,先是有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以军委会名义,向八路军总部发出“皓电”指责新四军不遵守军委会命令,擅自行动,攻击国军,不按照战斗序列跨区域活动,新四军本属于第三战区顾祝同司令管辖。
“皓电”指出新四军四大罪行“1、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2、不遵编制数量自由扩充;3、不服从中央命令破坏行政系统;4、不打敌人专事并吞友军。”
朱德彭德怀回了一个“佳电”给予辩解,要点如下:“一,八路军,新四军以抗战为唯一目标,抗战四年来成绩卓著,受到蒋委员长的嘉奖。有一部分部队和友军发生冲突,原因复杂。我等已陈明在案,已经命令该部队严明纪律,并希望中央派正派大员彻查,如有违纪,必不袒护。二,”关于防区问题,必须遵守中央划定的区域,但是由于部队人员多为家乡子弟,不肯舍离故土,抛妻离子,忽然接到中央命令,很难执行。。自平江惨案、确山惨案发生后,新四军后方各处,,其家属及留守人员,横被摧残,毫无保障。一如撤离,谈虎色变。况且华北灾害重重,饥馑遍地,实难容下许多部队,江南部队仍请求请求原地驻防抗日,以待抗战胜利再撤回江北云云。三:“关于编制问题,朱德主要申明为了抗日,完成统帅部交给任务,组织民众抗日 ,扩大游击队,故而超出编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况且现在五十万人马,仍领四万五千人的粮饷,实在困难,所以以民众之力,建立根据地,实在是无可厚非。四:”关于补给,已经十四个月没见中央一分钱了,我知道中央困难,请求中央在万难之中给予补助。五:“中央对于陕甘宁边区陈兵二十万,封锁边区,经济困难,扣留暗杀来延安青年,边区闻惊色变,传说要进攻边区,我等听说非常惊讶,希望结束封锁,恢复原状。
国民党的“皓电“是在斥责八路军新四军,而朱德彭德怀的”佳电“像在诉苦。
接着,国民党何应钦、白崇禧针对中共佳电再发齐电驳斥朱德彭德怀的“佳电“。
“第十八集团军自抗战以来,即列入第二战区之战斗序列,新四军自成立之初,即列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均各有指定作战目标与作战地境。乃对此命令规定之范围,迄未始终遵守,以求达成任务。始则自由侵入冀察,继则自由分兵鲁省,终则阴移新四军渡江而北,明派扰鲁部队伺隙而南,桴鼓相应,夹攻苏北。似此擅离规定之战区,夹击苏北之友军,究系遵何命令?……利用中央一再优容爱护之厚意,冀逐渐扩充而一气贯通晋、冀、鲁、苏,完成其外线长蛇之势,又无与敌寇纠缠之劳;驯至师行所至,见敌则避,遇友则攻,……故一面兄等部队,方庆握手苏北,渲染百团大战之时,一面敌人横断河北之德石铁路,自本年6月中旬动工,未受丝毫障碍,竟得迅速庆祝通车,且于十一月十五日大事铺张,举行开车典礼,此即兄等排除友军,自残手足,养寇资敌,所谓团结抗战中实际行动之表现也。……”
你来我往的口水满天飞的表象下是调兵遣将。
蒋介石下达江南新四军北移命令,并且划好行军路线,但在此时曹甸战役爆发,蒋介石认为如按原来的行军路线,江南新四军必和江北新四军会合,合力对付韩德勤,与韩德勤不利,于是又划了一条新的行军路线,但新四军迟迟不见行动,项英对中央命令有所抵触,叶挺名为军长,实际并没有实权,项英就是用来牵制叶挺的棋子,叶挺本来是中共的重要成员,但是南昌起义失败后,叶挺遭到党内批评,负气出走,脱党长达十年之久,国共合作开始,新四军军长职务,国共两党均在争取,这时叶挺回国,他成了两党共同认可的人选,蒋介石认为他是国民革命军元老,并且有脱党的历史,必然不会受共产党信任,毛泽东认为叶挺曾经是共产党重要成员,脱党有一定原因,是可以和共产党一心的。
果然,叶挺虽然被任命为新四军的军长,并且到延安和毛泽东见面,但共产党对他并不完全放心,新四军的大权掌握在名为副军长实是政委的项英手中,项英以军分会书记的名义发号施令,叶挺只有忍声吞气的份了。
在超过蒋介石限令期限的四天后,新四军才缓慢的开始北移,但是奇怪的是蒋介石并不知晓,经过国民党部队防区时,这些部队没有得到通知,以为新四军发动进攻了,此时正是草甸战役刚刚结束,于是冲突开始了,给国民党进攻新四军造成了口实。
这里有一个细节是个迷惑之处,在战斗发生后项英急电中央,周恩来,刘少奇,告知事变发生,希望中央调处,让蒋介石停止攻击,但一直到四天后刘少奇去电中央,毛泽东说不知此事,浪费了整整四天宝贵的营救时间,一星期后枪声渐渐的停下来,茂林恢复了原有的平静,将近一万人的新四军被国民党歼灭了,叶挺被俘,项英周子昆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蒋介石,何应钦报了黄桥一箭之仇,皖南事变的主要人物顾祝同后来受到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的奖赏。
项英死后总有人研究此事,也许周恩来的“千古奇冤“是在诉说着什么吧?
共产党很快在皖南事变后做出反应,在江苏盐城成立了新的新四军军部,针锋相对的抗击国民党撤销新四军编制的命令。毛泽东的井冈山老战友陈毅成了新四军代军长,他最信任的助手刘少奇担任政委,这样活动在江南的新四军和延安终于步调一致了。
新成立的新四军共十二万人包括八路军南下部队在内共编了七个师,二十个旅。经过皖南事变,国共两党终于撕下了温情的面纱,各自为政,共产党再也不受约束,独立的进行抗日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