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以少对多也让陈毅放心下棋的战争——黄桥战役
2008-02-23 15:17:16A-A+
黄桥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省泰兴县以东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自卫反击战。
1940年,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在对国民党当局加紧诱降的同时,频繁“扫荡”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竭力推行以军事反共为主的方针,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新四军江南主力于7月初挺进苏北,经连续突破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和日伪军的拦截和围攻,于7月下旬胜利到达黄桥地区。8月,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至淮海地区,从而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
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自诩拥兵10万,不抗日,专反共,成为苏北抗战的主要障碍。韩为保持苏北反共阵地,企图先消灭立足未稳的新四军,再歼击南下的八路军,于是,挟其优势兵力,进犯黄桥。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建立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下辖3个纵队共9个团7000余人(第1纵队,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陶勇任司令员,刘先胜任政治委员)。苏北指挥部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决心集中兵力,坚决粉碎韩军的进攻。他们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针对国民党顽军内部的派系斗争情况,灵活运用斗争策略,成功地争取了驻泰县(今泰州)的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部和驻曲塘的税警总团陈泰运部保持中立;并在首战营溪击退韩军进攻,进而攻取姜堰后,仍然向韩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韩却以新四军退出姜堰相要挟。陈毅为顾全抗战大局,慨然允诺,让出姜堰由李明扬、陈泰运部接防。这种忍让求全的态度博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进一步争取了李、陈,使韩德勤更加孤立。这时,韩德勤气急败坏,倾其主力第89军(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分3路从海安、曲塘一线南犯,并以李明扬、陈泰运部及5个保安旅分置左右两翼,配合作战,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苏北指挥部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决心集中兵力,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军。据此,部署第3纵队坚守黄桥,第1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一带,第2纵队插到黄桥西北顾高庄地区待机。
10月4日15时,韩军第33师由分界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一部突入东门,经第3纵队顽强反击,将其击退,予以重大杀伤。第89军军部率第117师经古溪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自恃装备精良的独立第6旅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第1纵队适时出击,一举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以南,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旅长翁达自杀毙命,首战告捷。当鏖战之际,泰兴日伪军一部进至黄桥以西7.5公里处窥伺战机;李明扬、陈泰运部陈兵运粮河东西之线,按兵未动,伺机待发。
4日午夜,第2纵队经八字桥插至分界,切断了第89军归路,协同第1、第3纵队形成三面夹击,将第89军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5日中午,第1纵队第4团首击其军部,第1团主力勇猛出击,各纵队旋即紧缩包围圈,奋勇冲杀。第89军军长李守维仓皇逃窜,落水毙命。经火线喊话,第89军官兵纷纷缴械投降,其主力于当晚被全歼。6日,第2纵队又追歼该军余部于营溪,并乘胜攻占海安、东台等地。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逃。与此同时,八路军第5纵队由涟水南下,进占阜宁、盐城,歼韩军保安旅一部。10月10日,新四军前锋与八路军第5纵队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在战斗过程中,黄桥地区人民奋起支前,抬担架,运弹药,烤制大量烧饼送上阵地,支援新四军作战,对保证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此役,共歼国民党顽军1.1万余人,其中俘第33师师长孙启人以下官兵3800余名。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对打击顽固派、争取中间势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浪博客提示:此博文已经过自动调整,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标签: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