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不吃海味,在平原不吃山珍,这是中国吃货们自古以来信守的格言。在错误的地点,吃错误的食物,不仅难搞,而且昂贵,因为物以稀为贵嘛。
众所周知,我们加拿大本身不产稻米,却拥有庞大的食米人群。印巴人吃米,东南亚人吃米,中日韩三个东亚族群吃米,中南美洲人也吃米,就连原住民印第安人,都喜欢吃中国的蛋炒饭,若再加上尝新猎奇的西人食米群,恐怕加拿大总人口中,有1/4-1/3的人吃米。
如此众多的食米人口,所消费的大米却完全依赖进口,而且进口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泰国、印度等亚洲少数几个国家,尽管美国大米进来的也很多,但大多数华人还是不习惯那口味。这就给加拿大的食米人带来了很多克服不了的尴尬与烦恼。
尴尬
1、吃面上火——在中国稻米主产区长大的移民,自小吃惯了大米,以大米为主食,以大米为文化,若断然戒除,谈何容易?
稻米产自水田,阴柔属性,吃进肚里,自然融进血里,塑造出米的脾气,米的秉性。连续多日的面包馒头,火腿果酱,定然让人上火起燥,肠胃罢工。
2、吃面吃不饱——有人说,人的肠胃就像汽车的油缸,用惯了91号油,最好就别再用87号油,否则不但燃烧不尽,吸收不了,而且容易损伤引擎。
吃惯了大米的肠胃,不但觉得面食不对味,而且有吃不饱的感觉。明明已经吃过面食,可不饱的错觉,常常迫使人加补米餐,增加消化负担,久而久之,健康岂能不受到影响?
3、吃不到自己想吃的大米——中国人所吃的大米品种,最主要的是籼米和粳米。梗米产自华东、华北、东北、两湖、四川;而籼米产区则主要集中在江西、两广和海南。加拿大中国粳米产区的移民多,而市场供应的大米却绝大多数为籼米。
泰国香米,广东丝苗米,包括印度大米,这些米在作物分类上都属于籼米,即Indica稻米。极少数号称“东北大米”、“日本寿司米”、“日本珍珠米”的粳米,即Japanica稻米,实际上根本不是来自中国东北和日本,而是来自美国南部日本人的科技实验稻田。这让我们华南以外的中国移民倍感失望。
4、孩子们喜欢中国大米文化——成人有理性,有意志力,可以自我调节,在加拿大的小麦产区尽量少吃,或不吃大米,但孩子们不行,尤其是10岁以下的小童。
当初为了打天下,很多移民同胞都把幼小的孩子送回国内祖父母身边寄养。孩子们在国内的稻米产区长大,不仅喜欢吃白米饭,更喜欢粽子、汤圆、年糕、糍粑等米食品带给他们的中国文化。长大后回到北美,要是让他们一下子改变习惯,不吃大米,只吃面食,做不到,也于心不忍。
记得几年前,7岁的女儿在我面前抱怨说,早餐面包加热狗太Boring,要我搓几个汤圆给她换换胃口,就像国内奶奶常做给她吃的那种。我到西人超市的亚洲食品档买了几包水磨糯米粉,兴致勃勃地回来做成汤圆,下到锅里,盛到碗里看上去都是汤圆,可吃到嘴里才知道是“鹅卵石”,硬得难以咀嚼。我们父女俩相顾无言,大失所望。
5、生在福中不受福——加拿大的面粉质量好,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它是构成加拿大优良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吃面食可以说,既省钱又保健。我们有幸、有缘来到这片土地,本该尽情享受,可偏偏中国胃不争气,子女不配合,天天如孔子迷恋周公一样,离不开大米。细想来,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更尴尬的事情了。
烦恼
1、米价比面价昂贵:由于加拿大市场上供应的大米百分之百靠进口,而且绝大多数来自遥远的亚洲。大米沉重,耗费人力、运力,国际运输一般靠船舶的集装箱海运。关税、汇率不算,仅就长、短途海陆运输一项,额外产生的费用就相当可观。这些费用摊拨到单位商品里,成本自然上升,价格哪还有下降的空间呢?
以我们草原地区为例,一包20KG的普通面粉,售价仅为$12.97,而一包质量稍好的8KG上等泰香米,售价竟然高达$19.97。同样的体量,价格相差7元。假如一个家庭每月消费3包这样的大米,而另一个家庭每月消费3包相当重量的面粉,那么,这个食米之家就比吃面之家多支出21元,一年下来就多支出252元。
2、米的品种偏少:由于亚洲主要稻米产区中国,人口众多,产销基本平衡,没有多少余粮可供出口;加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指标,达不到出口标准,海关检疫通不过,所以不可能进口到加拿大。这就意味着加拿大的华人大米消费者,尤其是粳米喜爱者,不得不长期经受吃不到真正粳米的煎熬。
市场上那些科技出来的所谓东北大米、日本珍珠米,也还将长期大行其道,大赚其钱。因为移民中没有谁能学伯夷、叔齐,采薇而食,“不食周粟”。
3、米的质量令人忧虑:不管是长粒的籼米,还是短粗的粳米,它们本身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淀粉,而它们所缺的乃是蛋白质。所以,吃米饭最好与豆腐、鸡蛋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菜肴一起吃,才能获得更佳的营养平衡。每一粒完整未断的大米,一端都有一个灌浆时留下的豁口,为了让食米者记住大米的形状和它的营养欠缺,我试着做了如下的图示。
加拿大从亚洲进口来的籼米,大多数产自热带、亚热带南部地区,一年两季或三季收获,单季在地里的生长时间较短,高温催熟的情况普遍,所以,这类籼米除了出饭(1碗米可以煮出3-4碗饭)、蛋炒饭样子好看以外,并没有特别的优点,其内含品质比北方地区的粳米要差很多。
此外,粮储部门通常把当年收获的粮食叫做新粮,而把储存一年以上的粮食叫做陈粮。陈粮除了味道、口感有所下降外,其它品质指标与新粮并无差异。加拿大多数地区都清凉干燥,适合储存大米。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加拿大的食米者消费的多数是陈米,至少亚洲进口来的籼米是这样。
美国南部进口来的科技米,新鲜、光亮,掰断了看剖面也透明无色,但下锅一煮便知端的。这些米的特点:样子好看,容易煮熟,但与陈米一样不经饿。
4、吃米的风险:亚洲的籼米产区,大多人口稠密,开发过度。这里的气候常变异,人们的信仰多冲突,经济不稳定,政治上更是风云迭起,危机不断。我们身在和平安宁、洞天福地的加拿大,本来远离风险地,不沾是非人,然而我们吃米就等于人在北美,嘴却留在了亚洲。
虽然加拿大有可靠的进口食品检疫制度,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谁敢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湄公河三角洲、台湾、印度或者南中国政局、商情有变,大米供应中断,我们加拿大的食米人群,情何以堪?又计将安出?
这些吃米的尴尬与烦恼,与大米进口商、加工厂、批发商、运输商还有零售商,一点关系都没有。加拿大的米商为我们这些米老鼠做了很多贡献,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因为大米是个薄利多销的商品,贸易环节多,运输距离远,占用资金大,耗费人手多,而且同行太多,竞争激烈,这一切决定了他们只能赚些辛苦钱。
怎样避免和消除吃米的尴尬与烦恼,答案还在我们自己。To eat, or not to eat, this is a big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