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美国“亚太再平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是针对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一战略不是一个新的思想,而是在二战以后,美国的国际战略的延续。

二战以后,美国的主要精力,从开始的控制危机,维持战后次序中,取得全球的主导地位。这一战略,在美苏为主的冲突中,略占上风。这一“略占上风”的长期积累,以1991年苏联的解体,而取得完胜。这中间,有很多地方值得重新来研究的。

第 一,将主要的危机/冲突,留在美国以外。其中大到北约-华沙的对抗,小到东德-西德,以色列-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南越-北越,南韩- 北韩,以及不大也不小的中国大陆-台湾。这一战略,是典型的“不在我后院”(not at my backyard)的策略,但并非全部;
第二, 美国所支持的首先是意识形态上的盟友,其次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但与中国有关的事务上,涉及到意识形态和传统意义上的双重问题。二战以后一直到尼克松总 统之前,美国的政治领袖中,无人有能力有毅力跨出意识形态和传统意义这两个界限。导致在战后15年以后,美国才发展出合适的中国政策。这是非常不同寻常 的。这中间,尼克松-基辛格作为先驱者的功劳,用中国政府的评价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完全不为过;
第三,军事上韩战的失败,政治上越战的失 败,是美国对中国优越感丧失的转折点。这中间,美国不只是丧失对中国优越感,更有甚者美国得到的是一些畏惧感。这一畏惧感是以威胁-利诱-退缩-再威胁- 再利诱-再退缩的循环而表现出来。中美之间如此的关系,在台海,使馆,撞机,WTO,对苏联,和国债上,都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现出来。

在 这些高度抽象的条件下,让我们来看“亚太再平衡”的战略。美国希望维持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以后的一家独大的利益和影响力,以对抗中国在江泽民胡锦涛时代 的“核心利益”。但美国是一个太平洋东岸的国家,在太平洋西岸,对应中国的“核心利益”,最远是在关岛一线。所以,美国不会用中国人的“核心利益”理论来 束缚自己的手脚。但在中国所谓的“核心利益”理论的以守为攻的前提下,也不能不作为。所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是一个以攻为守的无奈之举。只是其一。

其 二,美国的经济在2009年以后下滑,不能象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经济振兴的投入,也无法象肯尼迪时代对航天的投入,更无力象里根时代对军事的投入, 这会对今后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及影响力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是不可逆转的,现在还看不到。美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其自我改正/自我修复的能力,在人类 历史上没有先例。但就目前而言,美国的收缩是的的确确的事实。在这一前提下来看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人们会发现这只是一个聊以自慰的口号而已,至少目前 是如此。

其三,美国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慢慢的失去原有的,至少表面上的公正。二战后,改组国联,一呼百应。昨天,一个 NAFTA,从1990年谈到1994年签定。但今天,一个TPP,从2005年到今天,整整十年,还在谈。这中间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影 响力的下降。作者个人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一因素,造成对“亚太再平衡”有共鸣的国家,只有与中国有直接利益冲突的极少数的国家。连一些可能与中国 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国家都不愿意公开谈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更不用说积极的加入。所以“亚太再平衡”不是曲高和寡,而会是无疾而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