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喜欢回忆过去,对于未来不愿意多想,很多人都说,孩子是有未来的,而越来越老的人不是。我特别佩服很多老人尤其是美国老人,他们从来不惧年老,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依赖别人的习惯造成的吗,还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想得开?我觉得还是因为这些老人之所以这么老还那么健康,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态好。
我看到过很多年轻的美国人,他们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朝气蓬勃,有些人心态居然没有老年人好,他们顾虑和紧张的事儿,其实通过自己努力都应当能做到的,但他们不想去做,或者说不想很努力,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了就应当获得,否则就是不正常的,是别人没有公平地对待他们。
在美国生活的久了,你渐渐地会发现,其实只要是人,不管哪儿的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多数人都是那么贪,不想跟别人一样出力,只想过得跟别人一样好。
最近认识一个88岁的美国老人,年纪这么大了,自己开车,带着氧气瓶,听力也不那么好了,每次说话都要凑到跟前才能听得见。咱们如果听力不好会大声说话,她不是,照样小声小气的,至少不断得往你跟前凑。有时候开车走在路上,经常遇到前边的车莫名其妙地开得特别慢,走过一看里面是老人,我就想,这么老了自己开车出来多危险啊,再想,不自己开车出来又怎么办呢?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老年公寓不错,其实每个人都不喜欢去老年公寓的,除非不得已,要钱不要钱的老年公寓都不喜欢去,可能是一种心理吧,觉得到了那里就说明自己真的是老了。所以一般情况下老人都愿意在自己家里呆得越久越好。而且奇怪,很多老人在家里也不用人,钟点工都没有,有些老人常年不穿袜子,就是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穿不上袜子,人家也有办法,穿双厚鞋。
如果我们的老年沦落为这样,说不定心里会觉得很沮丧,人家不是,还照样高高兴的,她想跟你说话,你凑到跟前听懂了,原来是一句笑话。就这么好的心态。估计我做不到,别说老了能不能活到那么大岁数,就是能,能不能那么健康,更不用说那种心态了。
有时候在家里忙得不耐烦了自己就想,等过些年有资格进老年公寓的时候,我赶紧去,啥也不用干了,要不这房子车子,做饭,家务,没完没了,真这么想过。可是想起美国的老年公寓里住的那些老人,想起这些强挺着在外边生活着的这些老人们,你完全能知道到时候没有人愿意早一天去那里的,那不是养老的地方,而是送终的地方。
最近在看一本美国医生写的书《Being Mortal》,这位医生很年轻,叫阿图·格文德,他从一个医生的角度,通过他的家人以及病人的经历尤其是临终时刻的感受和需求,讲述着他能体会的人在临终的感受和感想。这是一本在美国最畅销的书。书,我还没有读到一半,我已经知道它畅销的原因了。
每一个人,不单纯是老人,不管是现在健康的还是亚健康的或是有着这样那样疾病的人,甚至是比较年轻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顾虑自己的老年生活,人们所以今天不辞辛苦地赚钱,拼命地存钱,都是因为对老年生活的顾虑。
很多人说,中国人喜欢赚钱就是因为体制不完善,养老没有保障,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的养老制度很好,这不要钱,那不要钱还有人照看。如果你能生活在美国,如果你能了解美国的养老院,如果你能读一读这本书,我想你的想法也许会渐渐地改变了。
很多人说,一个人是不会改变的,我相信,为什么要改变呢?但是能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想法,当你想当然的时候和当你了解了真相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会改变的,但最终改变你的想法的是你自己的年龄,所以很多感受,你没有到那个年龄的时候,你虽然也在想,但不一样。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要到一定年龄才会有感受,比如这位医生,他在不到40岁的时候就有了感受。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着,在生活着,似乎每个人都没有什么不同,但你会发现,很多人在观察思考,在为自己的疑问寻找答案。
很多人病了,老了,期待的是现代医学能拯救自己,能让自己恢复健康,而还有一些人在人生尽头的时候,却是希望能终老于自己的家中。现代医学的进步已经为人类能活得久一些作出了贡献,至于说质量还有老人和病人的内心需求,过去没有人过问,大家只是知道说,你病了,你老了,那么人生的终点就在眼前了,这是规律,对于一个人怎样迈出人生的终点,走入极乐世界,那似乎是不用考虑的问题。
这位医生在书中提出了现在美国很多专家也在研究的问题,那就是在老人或病人家里的临终关怀。就是说,当你老了或得了没有需要急救的病了,那么你可以回到你的家里,躺在自己躺了很多年的床上,每天有护士来看看你,告诉你吃哪种药,或观察一下你的身体指标,血压之类的,然后你就是在家里养着,躺着,一直到你走掉。
美国有些老人现在就是选择这样的临终照护,我感觉咱们还不能接受,总会想,万一我有突发情况怎么办,能救治及时吗?这就是病人或老人的心理,准备好了终老就不会有那样的担忧,据说有些人是接受这样的临终看护而愉快地终老的。
来美国很多年了,我很少读书,没有时间也没有了习惯。现在重新开始读书,自己都觉得会不会半途而废,感觉完全看书的内容,这是一本英文书,对于我而言完全读懂需要时间,但好在这位医生写得很通俗,表达的也是,所以比较容易看懂,不认识的字查一下字典就好了。一般人都能读懂,没有很多医学术语,都是一些例子,一些故事,所以很吸引人读。
有些时候人们都喜欢一些励志的文章,读起来让你激动,让你奋发,虽然都是短暂的,虽然知道并不起太大的作用,很多时候就是觉得写得真好,说得真对。如果人能长期停留在这样的状态中,那么你会年轻很多,这也是微信横行的原因吧,有些人烦这些个东西,转来转去的觉得没有意义,我不烦,也喜欢转,看着高兴的,能高兴一下的都喜欢看。好多视频,其实就是一朵花儿,配着音乐慢慢地开放着,就一朵,但你平时会去听着音乐而看一朵花开吗?你就是没病也是没有时间的,想都想不到。
所以你从来没有机会或想都没想过能有这样的一刻。那么这段转来转去的视频就能让你快乐一会儿,也许只有一分钟。那么你怎么样平白无故会去得到这一分钟的快乐,一分钟的享受呢,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除非是微信上,也只有这些转来转去的东西里有。
当然我们不会有时间,也不会有精力总在那里看那些东西。任何东西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都值得我们去看,去接触。我们不能小视任何一刻的快乐,也不能忽略任何一刻的过度紧张,健康与疾病其实就在瞬间。所以只要自己能把握一个度,很多看似浪费时间的举动也是放松自己的时刻。其实读书看戏都是一样的。再感觉浪费时间也会有收获。
读书能让人安静,让人思考。
感觉人生太短,可利用的时间太短,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的时间更短。
忙活才是日子!
祝大家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