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穹顶之下》在收获一片赞誉之声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天下围攻。
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反对的声音都归结为是偏见或是捍卫利益集团,尽管偏见和武断充斥于各类评论文章。在众多的反对文章里,有一个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国内众多人反对柴静的答案。
这个视频讲的是2009年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柴静专访中国科学院的丁仲礼院士,探讨论国际减排问题。那次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其中讲到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减排方案。丁院士解释了中国为什么不能承诺支持这个方案,为什么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
柴玲作为采访记者,提问尖锐措辞强硬,语气和神态一直是在质疑和挑战。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交锋”,甚至她逼得丁院士说出“中国人是不是人?”这样的话。
丁的思路清晰反应敏捷,面对咄咄逼人的提问,解释有理有据有节,令人信服。
看完这个视频,我想多数人会在赞同丁院士的观点的同时对柴静的采访会产生一定的不满和反感。坦白的说,柴静在这段采访中表现的不像是央视的记者,倒有点像是CNN或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
可以想象,五六年前这段采访在央视第一频道播的时候,观众是什么反应。这段采访视频在网路上也有很高的点击量。我想大多数国内关心环保议题的人应该都看过这段视频,柴静也许从此给他们留下了替西方国家说话指责刁难中国的印象。
我觉得这个只能说明,柴静在环保排放这些议题上,她是一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作为记者提出尖锐的问题是她的职业所为,说明她不是一个平庸的央视记者。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在交锋中更加接近真理。
回到《穹顶之下》这个视频,柴静在这个视频中没有提到减排国际标准一类的话题。集中讨论的是中国的雾霾问题和治理。我想她是稍微纠正了一下过于理想的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理念,而是转而比较现实地关注中国空气污染的治理。
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一方面中国不能以轻易承诺西方制定的排放标准,保障中国的发展权。另一方面,及早采取措施有效治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保和发展之间是有矛盾的,正像维稳和言论自由是有矛盾的。不是像有些人讲的那样求发展就不能搞环保,想维稳就不能让人说话。要找出平衡点确实不容易。这不正是柴静《穹顶之下》引起全民大讨论的正面意义吗?
这两个视频都很好。我对《柴静PK丁仲礼》片中的丁仲礼点赞,同时也对《穹顶之下》片中的柴静点赞。
强力推荐对《穹顶之下》感兴趣的人去看《柴静PK丁仲礼》。
附: 视频《柴静PK丁仲礼》(片长21分钟) v.qq.com/boke/page/i/0/1/i0148ffe4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