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

 

90年代中,我们一行人来到安徽歙县的一片古民居,此地地灵人杰出了好几位状元,以及朝廷大员,和大微商。按当地风俗出人头地了都要在老家修大宅子给父母及守着公婆的原配。所以又叫状元村。看得出,宅子是家家比着建。独特的微式建筑,特有的飞角白墙,依山傍水,有世外桃源之称。

那时,此村旅游己开发得很好,为了保持游客回头,一次只能看五家。为了保证公平,在村口有一个门房,坐了几个村工作者,让游客抽签,游客进屋前会留下签,房主便可以拿着签去村公所提成,一月结一次。

我们付了钱后,导游就领着我们一家一家的参观。那天游人稀少。

每家院子格式大抵一样,进门一个天井,所有雨水顺瓦片由顶而下,不流外墙只朝一边全收集在了临天井的房櫞四周,下面有一条水槽接住再流向外面。这叫肥水不流外人。

那天正好下起了初秋的小雨,不一会挂起了四方水帘,淅淅沥沥打在沟里。我站在廊下,想试着体会一下二百多年前的这家人,也许有一位多愁的小脚女人正是这样站在廊下听着雨响,,,雨音是一样的,雨却是二百年后的雨了。

四周一圈房间,正对大门的是上房,左右是耳房。有的讲究再在旁边开一道小门通向一片小小的花园。花园尽头的墙壁上一定会是己失传了的砖雕。砖为深灰色,雕出的多为花鸟鱼桥,精至稚气。

主人房的正面对着大门的是一排从顶到底的厚重木门窗,全是空雕,有梅花瓣形成的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格子中。虽然已陈旧斑驳但依然能看得出当年的华美。

有一家在左耳房多出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小到只能放一张小单人床,而且床头床脚正好抵着墙,从床上下地不用走一步就能开门了,因为房间里正好有这样一张小床。我走近导游指着那小小的房间问她,谁住那间房呢?导游就带着我们一行人来到那儿,指着床说:这是佣人住的。我好奇地猜,要吗这家人对佣人很苛刻,又或别的宅子后来都拆了墙变成大些房间了。

下一家是据说曾经官拜丞相的状元宅院,正好是午饭时间,这家大小五口人就围着一方小桌在天井旁的廊下旁若无人地吃起来了。我们出门前我偷眼瞄了一眼饭桌,用的是粗粗的瓦碗,饭菜当然简单几样不见肉荤。我忽然想到,他们的祖上可是在京城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会想到他的后人会过着这样的日子吗?一路感叹着来到了另一家。

这家的特点是保持了许多画,画都是工笔画,色彩只有黑白和退了色的赭红以及旧了的灰绿。花鸟鱼虫没有什么印象,我只对人物画感兴趣,因为正是主人全家老小。

其中有一幅男主人座中间,左右各有一女人,前面左右又各有一女人。导游告诉我们这四个女人是这个男人的老婆,并饶有兴趣地提了个问题,猜猜谁是大婆,二,三,四老婆,这个不难,大家根据穿着相貌一下就猜着了。第二个问题就有点难住大家了,谁在老爷死后还活着?

见大伙七嘴八舌不得要领,导游露出一贯得胜了的得意指着老爷右边那位说:是二夫人。你们看,二夫人头上没有任何装饰品,耳朵上也没有耳环,衣服是一色比较暗。我们再看,看出了名堂,二夫人的衣领花边窄与另三位夫人大花饰宽边衣领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二夫人的画像突出了较长的人中,这就显得二夫人的脸比其它夫人长,且嘴角向下,相比较起花枝招展的四妾更觉得呆板。

感情这画是根据儿子的描述画出来的。

这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家,接着去街上转悠。街道全是细细窄窄的巷子,清一色的清石板在雨后发着青蒙的光。导游领着我们来到了一特色建筑一一抛花楼。楼座落在一个稍微大些的场地,朝街有一个二个人高的木栏杆的凉台,是出嫁女最后的抛头露面的机会,一把大红绸花抛向人群宣告了女孩的结束。

出了村,来到村的另一头,于是就看到了你们都看到过的一个大池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电影卧虎藏龙的片头。那感觉就不述说了,李安己演义的很完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