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即将谢幕前和老友冲动一把,一南一北地杀到纽约去听李宗盛的《既然青春留不住》的演唱会。年轻时从来没有追星的我们,也算补上一堂课。
追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腼腆土气的我们是只有抱着录音机听着从牙缝中挤下一些零花钱买来的港台流行歌曲磁带。这就是我们年轻时代的追星。没有狂热的嘶吼,没有歇斯底里地台下喷泪。宿舍熄灯后,安静地,带着耳机,在黑夜里,独自听着磁带里失真的歌曲。有多少不眠夜,曾被他的歌词打动?有多少幻想在他的歌曲中飞扬?驿动的心,浮躁的青春岁月,闷骚的我们..
如今,二十多年后,在繁华的大都市,坐在异国他乡的剧院,听着熟悉的老歌,第一次看着写这些老歌的“音乐教父”感情投入地演出。震耳欲聋的音乐敲打着自己的心房,在不知觉中,把自己投入了在他的演出中。
作曲作词家的演唱会更适合我们这些知性女性的。他的演唱会和一般歌星的演唱会不同点是李宗盛会在唱之前讲述他作这首歌时的背景故事。每一首歌都会有它的故事,不单单只是在听歌听词。当他讲到他为女歌手写歌时,他会用心揣摩她的肢体动作,她的眼神,去努力理解她,可以说是一种感情投入。入了情,才有众人皆知,为之动容的好歌。大概艺人的“花心”是好作品的灵感,作为听者也没必要为艺人的私生活多加诽议了。
从他的第一首成名作《生命中的精灵》《爱情少尉》《真心英雄》《梦醒时分》,《我是一只小小鸟》《鬼迷心窍》,《爱的代价》,《心的方向》,《问》《十二楼》....,到近期的《山丘》《给自己的歌》,从他二十岁的男欢女爱的情歌到五十岁的对人,性的《领悟》。一路唱下来,能体会到他这近三十年的作品成熟度。
演唱会上他唱的老歌,很多都经过他再改造后的作品,在他演唱时,会不由自主地和印象中的老歌做个对比,或是努力在记忆中搜索老歌的曲调。特别是他唱女生的歌时,觉得还是老式唱法好,大概还是人性的先入为主的顽固概念。当他唱一些理性的歌,如《山丘》觉得他沙哑的声音更适合这种男性的歌曲。
当他介绍说他在筹划把《诗经》里的一些故事写成歌时,我想这位音乐教父这把年纪已经把世间男女情事提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展现!期待!
似乎听到李宗盛的《既然青春留不住》弦外之音,那就用大叔式《领悟》青春人性的变迁。
音乐教父的青春是用来领悟的,我们凡人的青春既然留不住,就用来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