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也算是曲线完成丹儿布置的作业吧。她曾建议我给尘凡的《少年往事》写一写评论,而我却更喜欢品评尘凡的诗。这也许因为思想是没有轮廓边界的,越少受到文字的牵累,就越能打开伸展的空间,给读者带来遐想的余地。
从未与尘凡有过直接的交流,也没有刻意去搜索过她的文章。但每一次碰上她的文字,都会停一停,想一想,叹一叹。终于觉得有必要回馈些什么,以示谢意。
读尘凡的诗,常常惊诧于她的想像力,那种随性的,跳跃的,贴切的,敏锐的,奇幻的想像力。如阳光下的一只蜻蜓,有着轻盈透明的翅膀,在水面,在荷间,稍作停留,又翩然飞去,留下一道闪亮的轨迹。伴随着想像力而来的,是她那洒脱的文字,行云流水,不着痕迹。那一个个方块字不再像砖头,整齐地砌成一堵堵墙,将人圈禁在语言的无奈之中。而是一级级天梯,登着它们,便可以在更高更远的地方触摸和捕捉那些飘渺如烟的思绪。
而最触动人心的,是那些文字中所流露出的直面内心的真诚和勇气。或迷惘,或叹息,或恐惧,或茫然,毫无矫饰。这需要表达的能力,更需要坦然无惧的勇气。文字的倾诉也是一场冒险,换来的往往并非期望中的将心比心,而是高高在上的评判。展示自己的弱点和伤痛,无异于将靶心指给对方。
但人仍然是渴望倾诉的,哪怕倾诉的对象只是自己。这是每一个迎风踏雪行在旷野中的人的生存方式。这些人以心力将文字淬炼成点点萤火,让它们像微弱的星光带来希望和安慰,陪伴自己孤独的旅程。
不经意间,这萤火也温暖着远方的人。我常常会好奇,人与人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或许就像《星际穿越》里所描述的那样,即便我们对望、谈笑、甚至相拥,却未必处于同一个空间。人们难以触摸彼此的心灵,因为那无法通过寻常的路径。人在喧闹中寂寞着,在拥挤中孤单着。形单影只地走自己的路,咀嚼深埋的情感。而那划过天际的萤火却带来一些讯息,让我们在孤独疲惫之际忆起,每个人都在路上,或前或后,或早或迟……
为免断章取义,不作具体点评。原诗链接:bbs.wenxuecity.com/poetry/638537.html
勉强跟一首,以为应和。
假如诗可以揭示什么
假如诗可以揭示什么
必是一道道若隐若现的裂隙
铭刻着不能或不肯忘却的痛
还有不愿老去的希翼
透过这些裂隙
我们触摸到世界的柔软和悲伤
以及 黑暗尽头永在的光明
假如诗可以揭示什么
必是心灵蜿蜒的印迹
如微风携来蒲公英的种子
如轻云装饰灵魂的天宇
循着这些印记
我们找回在来时路上丢失的安宁
以及 剔透不染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