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志论保罗•卡登(Paul Cadden)的精细铅笔素描
60后苏格兰画家保罗•卡登 (Paul Cadden),用铅笔、铅芯条(石墨)及白色粉笔,画出了一批强力视觉冲击的精细铅笔素描。
他以铅笔编织线条,精心刻画细节,以铅芯条铺扫暗部与阴影,用白色粉笔提亮高光,增强画面物像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从而使这种精细铅笔素描获得某种超真实主义( hyperrealism)的视觉效果。
(图1)
(图2)
这种精细的点或线编织成物体明暗转折,铅笔可以做到,以点组面的喷绘也可以做到,甚至钢笔、鹅毛管笔等,都可以做到,画出精细的好画来,但炭精条能以长阔的侧锋,线面连续中粗细轻重变化的自然笔触形式,同时利用炭精条能抹开的特性,辅以手指和橡皮,画出物像自然的明暗转折来。
那么,以“线面连续中粗细轻重变化的自然笔触形式…画出物像自然的明暗转折”,与以精细繁复的点线编织出物像的明暗转折,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切合物像明暗转折和虚实的一笔长阔自然的笔触,与以精细的成十上百条线或成百上千个点,组成视觉效果和那“一笔长阔自然的笔触”基本相同的物像明暗转折和虚实,究竟又有什么区别?
这一区别有点像用毛笔一气挥就的草书,改用铅笔线条精细涂画出大致相同视觉效果的字来:铅笔精细涂画出的草书,与毛笔一气挥就的草书,在草书的“精气神”上,似是而非,不可同日而语。
肉眼可见的层次上,现实世界的实物,基本上是由面所包裹的实体,这个包裹面是物体本身与外部空间的界限,它在空间上区隔开物体与外部世界:简单结构的物体可能只有一个包裹面,这个面必然弯曲或转折,最后闭合;复杂结构的物体可能有多个包裹面,每一个包裹面都是一个含有弯曲或转折的闭合面,它们邻接、包围或被包围。
而光在物体表层的反射,使闭合面包裹的物体,从黑暗的自在状态中凸显出来,呈现在人的眼前。除非物体透明或被镜像,人眼无法看到物体的背面,正像人在地球上无法亲眼看见月亮的背面。
由于物体的包裹面是封闭面,人眼所见的“物体”,实质是物体封闭面人眼所见部分的表面,因而人眼可见的现实物体实质上只有面,人们看到面,面的弯曲与转折,面的邻接、遮盖与被遮盖。
既然我们看到的物像世界里都是面及其中的块面,那我们应该可以找到能够最自然画出面及块面的素描工具,而拥有长阔侧锋、能抹开及软硬适度的特性,能在时间连续中以粗细轻重自然变化的平面笔触,对应地画出自然空间中物像可视立体表面的炭精条,就是这种天然对应的最佳素描工具,这就是为什么“炭精条是素描工具之王”,就如黄金是天然货币一样,是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
素描的艺术性有诸多因素,而各种类型的笔触,尤其是炭精条线面连续中切合物体明暗转折虚实变化的笔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炭精条线面连续中切合物体明暗转折虚实变化的笔触”,类似草书一气挥就的线条,是熟能生巧发挥特性,在时间的连续中,完成所需杂技动作的舞蹈。
素描工具中,优异性水平比较接近炭精条的有铅芯条(石墨)和色粉笔(Pastel),但铅芯条(石墨)抹不开,色粉笔(Pastel)较粉软,不是为素描专门设计制造,都较炭精条稍逊一筹。
能画得非常精细的铅笔,因为抹不开,线条又窄,只能铺排线条塑造面及块面,难有相应的面对应于面的笔触。而且纯粹的铅笔画黑色深度不够,它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画面总体显灰,明度上拉不开距离。
(图3)
(图4)
为弥补纯铅笔画黑色深度不够的缺陷,保罗•卡登(Paul Cadden)的精细铅笔素描一方面以铅芯条(石墨)尽量加强黑色深度,另一方面用白色粉笔提亮高光,从而尽可能拉开明度距离,扩充明暗层次。
(图5)
保罗•卡登(Paul Cadden)的精细铅笔素描局部,可以看到一些并不很细的铅芯排线,而很多地方明暗变化微妙,却看不到任何铅芯排线,那是从铅芯条上刮下的石墨粉涂抹上去的(干涂或湿涂),还是另有秘密?:)。
(图6)
(图7)
(图8)
(图9)
刘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