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皇帝一心想练成长生不老丹,听炼丹方士的话,从民间选十三四岁的美貌少女,常年居住在西苑助其炼丹,不许吃饭喝水,只许吃桑叶、喝露水。这些少年宫女过得生不如死。一天,宫女们准备了一根麻绳,在嘉靖皇帝熟睡的时候,突然冲上去要将他勒死。
本来绳子都套在皇帝脖子上,两边一使劲儿就成了,谁知慌忙之中,绳子中间被打了个结,女孩子们可能是饿糊涂了,又加上手没力气,因此,尽管宫女们很使 劲儿,却没把皇帝勒死。没勒死,但把皇帝吓得不轻,当场就昏死过去了。左右嫔妃太监哭作一团,手忙脚乱,以为皇帝死了。
这回谁也不相信各路方士和江湖大师们了,让太医们来治疗。太医压力很大,治不好很可能脑袋搬家。当时医术非常高超的太医院首席名医、工部尚书许绅,地 位相当于今天的卫生部长,作为皇帝保健小组的组长,压力最大。在一片呼喊哭号声中,许绅沉着冷静地给嘉靖皇帝检查、号脉,然后开了一副药、煎好,掰开皇帝 的嘴灌下去,一个时辰后,嘉靖皇帝就苏醒了,吐了一大口紫色的血,再过了一个时辰,便开口说话了。
许绅救活了皇帝,居功至伟,加官晋爵,不在话下。可是,他自己却很快就病倒了,同僚前去探望,许绅气若游丝地说:“我不行了,这正是西苑宫女造反的时 候落下的病根,其他人慌乱呼号,貌似惊惧,其实当时内心最惊惧的是我。当时我就想,我的这一副药要是不见效,救不活皇上,我就非自杀不可。幸亏皇上被救活 了,但是,我的神魂至今不宁,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所以我必死无疑。”
明朝皇帝的脾气都不好,普遍性格焦躁,稍不如意,即付刑狱。医生们一想到皇家人生病,就紧张得不得了。可以说,当时宫廷的医患关系极其紧张。太医院的 医生们战战兢兢,为了保命,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默契,即给皇帝、皇子及后妃们看病、开药方,不能用那种冒险的药,药方开得四平八稳,无论如何吃不死人,绝不 敢用那些威猛但却治病的药,否则,出了事儿,命将不保。所以,后人们常说,宫廷太医院的药方、翰林院的文章,都是没个性的、四平八稳不管用的形式主义。
医生的这种世故,皇帝也觉察到了,但是没办法,人家是专业人士。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生病了,招太医看病,下令:太医再开那种不见效的药方,统统下狱 问罪!太医院接旨,一阵慌乱。朱元璋唯独将一位名叫戴元礼的太医单独召到跟前,温语劝慰:“你不要害怕,朕说的那些狠话是针对他们的,不是针对你,你不要 有压力。”朱元璋很清楚:医生心里有压力,绝对不能看病。他用这种方式,给戴元礼减压。
朱元璋对戴元礼的信任很久了,先前朱元璋的儿子晋恭王朱棡生病,晋王府的医生们尽心尽力治疗,但是,朱棡还是死了。朱元璋非常生气,下令将晋王府的医 生们全抓起来。戴元礼奏道:“万岁,晋王上一次生病,您派臣去诊治,当时臣开了一副药,治好了晋王的病。但是臣当时向您奏报说:‘晋王的病是病在膏肓,如 果下次复发,就没法治了,臣也回天乏术,请您嘱咐晋王生活起居多加注意,谨慎延年。’所以,这一次王爷病复发,不是晋王府的医生们没治好,没尽心尽力,请 您明察。”朱元璋听了,就释放了那些医生。
正因为戴元礼如此不世故,有担当、心怀仁善、见义勇为,不独为自保计,肯为他人辨冤执言,所以朱元璋对他很信任。
可是,尽管戴元礼给朱元璋尽力治疗,朱元璋的病还是没被治好,当年就病逝了。继位的皇太孙非常生气,将太医院的医生全部抓起来问罪,因为有朱元璋对戴元礼的安慰之语,所以唯独戴元礼得以幸免。
人之常情,古今相同,凡人生病,多产生非分之想,希望医生能药到病除。所以说,医疗再发达,艺术再高明,都赶不上人对健康无病的奢求。更甚者,认为医 生什么病都能治疗,都应该能治好,所以,对医生产生了不能承受之重压。如果这个压力还借助于权势,医生就更承担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