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其实很简单。science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 (knowledge) 。科学就是知识,是关于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知识。广言之,科学就是探索、发现、整理、归纳、讨论、传承知识的人类实践活动。“科学”这个词的使用也正是围绕“知识”这个核心,比如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科学管理、科学种田。
柴静抓霾,用PM2.5颗粒采集器把肉眼无法看见的东西展示给观众。告诉人们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普通人一天会暴露在多少PM2.5之中。有人说她不科学。尼罗河认为柴静没有什么不科学之处,有人又说尼罗河认为柴静“全科学”。在这些人的意识中,除了科学就是不科学。所以经常挥舞着科学大棒打击不科学。其实他们根本不理解科学是什么。所以意识不到除了科学和不科学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既非科学,也非不科学。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方法和由此建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包括非物质领域,比如宗教。也不包括无法用同一标准测量比较的客观事物,比如文学艺术。科学的核心原则只有一个:观测所得数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并且可以得到重复验证。
除此之外,科学还有很多具体规则,比如可比性、随机性。然而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重要规则是研究对象必须与目的保持严格一致。欧盟转基因十年报告中五个动物喂养研究没有用商业化转基因饲料。这就是一种变相的造假。实验生产与商业生产出来的转基因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些差异可以影响喂养实验的结果。比如草胺膦含量在商品饲料中就会大大增高。
柴静选取了8种不同的场所连续开机24小时收集样本。有人说柴静收集到的PM2.5颗粒主要来自自家的炉灶。不能代表北京的污染情况。这些人不知道科学需要相互印证而自洽圆满的知识体系,任何观点都必须有相关数据的支持。总体上,PM2.5的来源60%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来自厨房油烟的部分据估计占10%。中国普通厨房用抽油烟机的排烟效率不低于60%。用这些数字做一个简单估计,柴静收集到膜上来自她自己厨房的炉灶的PM2.5颗粒应该不超过4%。
退一步说,不论有多少PM2.5颗粒是来自柴静的炉灶,选择厨房符合研究对象与目的严格一致的原则。因为柴静的目的是客观展示一个普通人一日生活中所接触的污染。而厨房空气是人的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失的代表性样本,所以柴静的做法是科学的。如果要研究北京一条野狗或者一只老鼠24小时接触的空气污染,就不应该选厨房。
柴静用照片展示收集污染物前后滤膜的状态。称量膜上污染物的重量,然后计算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将所收集的污染物在显微镜下拍照,显示颗粒的形态。对颗粒中的有害物质做出成分定量检测。所有结果都是在“空气质量指数282”的条件下。这都没有任何不科学的地方。
柴静抓霾是用科学手段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霾的客观存在,没有不科学的问题,但没有不科学并不等于科学。柴静的PM2.5收集并非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对照和重复。也就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柴静的观测得出一个具有正态分布的样本数据,然后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这才可能得出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
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科学吗?非科学吗?爱因斯坦想到光线会弯曲是科学吗?非科学吗?佛祖释迦摩尼说一捧水里有八万四千虫,是科学吗?非科学吗?真相不是科学,是科学的祖宗。没有真相就没有科学。
《穹顶之下》,柴静让人们看见了雾霾的真实面目,崇尚科学的人们应该为她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