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痛苦 (五)痛,但仍有力量爱

 

失去心爱的猫咪,尤其是失去至爱的亲人,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一些朋友劝我:别再养小猫小狗啦!这些小家伙只能活十几年,养了就有感情,死了让你心痛。何必呢!在这段悲伤的时间里,这样的话我听了无数次。于是我开始观察,我们中国人怎样面对伤痛?跟外国人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古今中外,人们对待伤痛的回应都离不开这几种方式:第一种回应是,生命无常,听天由命吧!第二种是一切皆是虚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时行乐。第三种回应:生命无常,珍惜眼前吧。第四种:痛苦赋予生命意义。所以,虽然痛,但仍有力量爱。

第一种回应会让我觉得生活很悲观。因为我无法掌握我的生活。第二种回应更会让我在忧郁和迷茫中放纵自己,对我的精神情感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没有益处。第三种回应让我善待现在的关系,不论对人还是对宠物;但还有些悲观。最后一种回应,会让我面对现实,在一个无常的世界里,有力量付出爱与承诺。

            “虽然痛,但还有力量爱。”这句话是我的一个朋友比尔在2008年说给我听的话。那年我失去第一只狗狗Brownie,他这句话使我振作起来。我的这位朋友养了一辈子的狗狗,而且专门到动物收容所领养没人要的老狗。比尔告诉我,他担心这些老狗没人领养的话,就要被送命了。他花很多的功夫,照顾这些老弱病残的狗狗,给它们送终。他说他有过无数次伤心难过的时候,但疗养一段时间后,他又会去领养一只来。在我痛苦万分难以自制的时候,他来看我,跟我分享他的心里路程:不管如何伤心难过,但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你接着养它们,你就继续参与世界,参与创造和爱,你会活得健康和幸福。

后来我从一个叫约翰尼的年轻人身上,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约翰刚进初中的时候,丢了一只猫咪。他说从此以后,他心里总在琢磨:猫咪可能被动物吃掉了,或者掉落在沟里,等我去救它,或者出了别的意外,也许至今猫咪还在找他,或者等着他去救它,等等。他经常看着天空发呆,想他的猫咪出了怎样的状况,画神秘的天空、神秘的世界。后来,他成了一个素食者,一个动物保护者。他在读高中时,卖了他画的一幅画,把所得的两千多块钱全部捐给了一个保护猫咪的慈善机构。丢失喵咪的痛苦,让约翰走过一段黑暗,进入光明,成为一个有前景的画家。我有一次跟约翰尼谈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话题。约翰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不是接着爱?爱是永不止息的呀!”

另一位曾埋葬过十三只狗狗猫咪的朋友告诉我:“我接受。我用更多的爱给下一个狗狗和猫咪。”我永远都记得一位老人笑咪咪地对我说过的话:“我心里分别有六只狗狗离去留下的六个洞。每一个洞里有痛苦,但又同时流出更多的爱。所以现在我还是快乐的养狗人。”

我知道比尔他们这些人,都有信仰。他们对待痛苦的看法与回应方式,来自圣经的启示。我对宗教一点也没有兴趣,我知道基督教的教条绑架人的精神,使人陷入遵守教义教规和律法当中。我觉得我的这些朋友不是教条主义者。他们真正理解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活在爱里,而上帝就是爱---爱就是上帝。正因为他们活在爱中,他们并不需要否认、害怕和躲避伤痛,而是上前拥抱伤痛。在伤痛面前,继续爱也是一种创造。所以他们可以接受痛苦、而又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地,贡献给社区、给他人爱---不论是面对生活的改变,还是遭遇各种各样的伤痛,他们都从爱的创造中获得喜悦和力量。

但是在中国文化中,缺乏这种创造的信仰境界,而是强调专注“门前雪”的世界观---就看到这么远;鼓励建一个小圈子,把自己围起来,封闭起来,以为这样可以免受伤痛,结果也让害怕成了生活的主宰。而对于像比尔这样的人来说,勇气是他的能量。他们每天都活在爱的创造里,每天都迸发出生命的风采;人生旅途上每一道风景---包括痛苦,都绽放着爱的意义。

 

杨虹:心理辅导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曾任西雅图西华报和华声报专栏作家。新浪教育频道国际学校驻站作者。新作《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美洲专销网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