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信任度、信任价值
信任(trust),被认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无论是否具有亲缘关系(虽然亲缘关系是信任中最简单的)。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1927年12月8日-1998年11月6日)给信任定义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值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意味着他们正在寻求实践政策、道德守则、法律法规,以及先前的承诺。
信任与诚信有区别。信任是对个人或团体的一种崇拜与佩服,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相信而已。诚信是诚实+守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社会学中,信任具备6个特色:相互依赖性、心情与情绪的交流、善意的言行、理性的决策、承担风险、双方获益。
信任度(trust degree;trust rank;confidence level),是双方在交流或合作过程的一种信任尺度。这个非量化的指标,其实,在双方的内心里面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成分,还有一种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后获得的情感沉淀,更有一种人与人之间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的依赖程度与合作程度。在商品经济中,信任度与满意度及忠诚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信任价值(trust value),是在人格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所创造出来的实惠利益和便利体验的定性式的价值集合。这种价值集合,一方面是价值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共享。前者是指通过合理合法的管理而达到利益最大化,把效率提到最高;后者是指在良性的交流平台或模式下的利益互惠和利益平衡,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商品经济中,有些人觉得信任和信任度是一个绝对人性化和人格化的精神产物,而不不要与任何经济或利益挂钩。实际上,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产生之后,就有了信任价值,而这种信任价值可以是无形的精神财富,也可以是可见的商业利润。
作为以传统经济模式经商的人士,或者很少涉足商品经济的人士而言,他们很少相信信任价值,或者不愿意相信信任价值。前者是因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去证明“信任价值”的虚无缥缈。后者则是因为十分看重“信任价值”的完美与完善,直接与人格挂钩和标记。
当然,过分依赖信任价值,也是不可取的。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才可以形成“共享经济”和“共享利益”,这才是平等的互惠互利。一旦双方有了这样的默契,双方合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就十分自然地达到峰值,并逐渐为双方的利益增添红利。
可喜的是,现代的O2O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将信任价值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一旦你认识到了信任价值的存在意义,以及不那么金钱化的人脉人缘,那么,你的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将会逐渐合理,促成你的成功。
相关阅读:
诚信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道德标准
为什么现代人缺少诚信了?
商业模式中的拿来主义与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