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评水浒不新鲜,起说还自金圣叹!】----- 70年代初 毛泽东谈论 水浒之事







36天罡 72地煞, 水泊梁山100单8将 皆有名位座次
唯独 晁天王 盖 不在其列!既不属天罡 也不属地煞, 咄咄怪事!

《水浒传》

是 施耐庵老先生忘了晁盖了吗,还是他故意为几百年后的中国人留下了 
悬??

毒药箭,射晁盖的凶手,晁盖的死,篡改天王遗嘱,宋江继位,
扑朔迷离,留下了疑团猜测和争辩。


上世纪 70年代, 毛泽东曾很明确地 点评水浒 还成了一场运动
其实 毛泽东的观点 并非其新创
而只是 对 自数百年前起金圣叹等人 点评水浒 的 赞同和肯定。


-----------

《水浒传》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汉族,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
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字贯中以字行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初通俗小说家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他的籍贯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

近年来由於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
 

一般认为,《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帮助整理修改的[5]。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浒传》的后半部是他写的[6]
《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契丹和征方腊
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
《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罗贯中 是 施耐庵的学生。

金圣叹(1608.4.17—1661.8.7)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一说本姓张,名喟,
享年五十三岁(虚五十四岁)。明末清初苏州
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
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金圣叹 对 施耐庵评价很高, 对罗贯中写的 水浒传的后30回 或后50回不屑,认为是狗尾续貂。

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提高通俗文学的价值,卓有远见,被视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
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显然晁盖在是谁射杀自己这个问题上非常慎重,并没有肯定指明就是史文恭射的,
对梁山以后“那个”寨主 未定,但 绝对排除了宋江继任的可能。

(有说 晁盖 得悉了 宋江有投降朝廷 受招安的思想倾向, 故而 不传位于宋江?)

把宋江 视作 下下(下流)人物,斥其 猪狗不如的,首先是 金圣叹!(见下文)
晁盖这份模糊诡异的遗嘱,导致宋江迟迟不愿攻打曾头市,若不是后来曾家五虎又抢了梁山的马匹,
恐怕这辈子都宋江都未必打算为晁天王报仇了。因此,金圣叹读到此处不禁批到
“药箭之怨,累月不修;夺马之辱,时刻不待”
对宋江进行了辛酸的讽刺。
《水浒传》自曾头市晁盖中箭,到卢俊义上山、二打曾头市、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这十几回的故事都是围绕晁盖遗嘱关于继承权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
而这,也正是《水浒传》全书最核心的内容。
且看宋江如何向众头领转述晁盖遗言: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
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宋江明显篡改了晁天王的遗言。在晁盖的遗嘱里,杀他的凶手是 射死我的人,
现在宋江转述时,史文恭已不是嫌犯而是赫然定罪。而且宋江还特别强调“此话众头领皆知”。


--------------

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金圣叹批水浒 曰:

读《水浒》至此处,为之索然意尽;及见古本,始渭然而叹:呜呼妙哉!文至此乎!
夫晁盖欲打祝家庄,则宋江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晁盖欲打高唐州,则宋江又劝:
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晁盖欲打青州,则又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欲打华州,则又劝:
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何独至于打曾头市,而宋江默未尝发一言?
宋江默未尝发一言,而晁盖亦遂死于是役。今我即不能知其事之如何,然而君子观其书法,推其情状,
引许世子不尝药之经以断斯狱,盖宋江弑晁盖之一笔为决不可宥也。此非谓史文恭之箭,乃真出于宋江之手也;
亦非谓宋江明知曾头市之五虎能死晁盖,而坐不救援也。夫今日之晁盖之死,即诚非宋江所料,
然而宋江之以晁盖之死为利,则固非一日之心矣。
夫宋江之必不许晁盖下山者,不欲令晁盖能有山寨也,
又不欲令众人尚有晁盖也。夫不欲令晁盖能有山寨,则是山寨诚得一旦而无晁盖,是宋江之所大快也。
又不欲令众人尚有晁盖,则夫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
如是而晁盖今日之死于史文恭,是特晁益之余矣。若夫晁盖之死,固已甚久甚久也。
如是而晁盖至而若惊,晁盖死而若惊,其惟史文恭之与曾氏五虎有之;
若夫宋江之心,固晁盖去而夷然,晁盖死而夷然也。



--------------
“《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
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读第五才子书法》,下引文同)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宋江 “无一处不奸诈”。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底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
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
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金圣叹评卢俊义说:
“卢俊义传,也算极力将英雄员外写出来了,然终不免带些呆气。
譬如画骆驼,虽是庞然大物,却到底看来觉道不俊。”
这话说出了卢俊义的无奈。
卢俊义在梁山的地位,确实只有庞然大物的架子,没有根基和人脉,
最多只有燕青和石秀,影响力与名分不相匹配。 
 

==========


鲁迅

对《水浒传》的文学性诠释,主要集中在《中国小说史略》里;
而他从社会政治角度对这部名著的解读,则散见于其杂文中。
鲁迅评《水浒》:
“不反对天子”、 “终于是奴才”  ;  “《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
( 《鲁迅全集》第7卷202页)。

---------

毛泽东认为:“金圣叹很讲究文章的提笔”。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一段话:

  “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蓋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
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
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

  毛泽东 说水浒的: “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
与金圣叹“乱自上作”与“乱自下生”的论断,
堪称是隔代知音。



1973年岁末,毛泽东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已说:
“《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
( 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162页)
在武汉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也提到《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 芦荻《毛泽东评的前前后后》)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在与芦荻谈话中指出: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
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
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457页)

  当年给毛主席读书讨论的芦荻老师也强调,
毛泽东这些评论  “完全是对《水浒》这部小说讲的,没有别的意思
(1978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专访《在毛主席身边读书》);
芦荻  后又指出,毛泽东关注的是
梁山好汉们怎样兴而又怎样败,还其本来面目,让读者知道壁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 《读讲诗文的芦荻》,载叶永烈《毛泽东的秘书们》)。

  

---------


张恨水 评水浒:

不得以成败论英雄,当时强盗众多,宋江既有人为之立传,其人必有过人之处。

那么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就是宋江很善于笼络英雄,也很善于识时务。
“宋以反对贪污始,而以归顺忠烈终。以收罗草莽始,而以被英雄收罗终。
分明朱温黄巢所不能者而宋能之,其人未可全非也。”

这里的被英雄收罗终,是指正史里的张叔夜。
“及其袭海州,一战而败于张叔夜,且副酋被擒。于是乃知以往所知之不广,大英雄,大豪杰,
实别有在,则反视藐躬,幡然悔改。此南华秋水之寓意,而未期宋氏明之,
虽其行不出乎权谋,权而施于每,其人未可全非也。”

“世多谈龙者,而鲜谈降龙之罗汉,多谈狮者,亦鲜谈豢狮之狮奴,
吾于张叔夜识宋江矣,又于宋江,更识张叔夜矣。”

宋江不过一郓城小吏,其人文章无经世之才,也没有拔木扛鼎之勇,靠着小恩小惠,
施于那些江湖亡命之徒,博得仗义疏财及时雨之名,而且观其浔阳楼题诗一节,可知其早有反心,
为何后来又日日言等候朝廷招安呢?因为造反为了富贵,招安也是为了富贵
不过造反是成王败寇,未必能成功;但是招安得来的富贵,相比之下就稳妥得多,
虽然有点虚伪,而且玩弄众兄弟于股掌之间,还能博得身后的清名,何乐而不为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