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驾游(一): 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自驾游(一): 野柳地质公园
2015年7月11日
 
在两年多里,去了几次台北,印象很不错。曾写过一点游记之类的挂在文学城的博客里。今年6月决定自驾游台北,太太早早地安排了三天的自驾游。临行前,特地到AAA办了一个最长一年有效的国际驾照。其实办国际驾照手续非常简单,填个申请表附上2张标准照,交15美金。不到10分钟搞定。6月初先去上海公差,然后回老家山城火炉重庆看望父母。现在两岸的关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重庆居然也有直飞台北的航班,避免了我转机的麻烦和不便。
 
台北夏季的天气几乎是天天有(雷)阵雨。到达台北的第二天,天气难得的好,阳光灿烂。第一站要去的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的东北边,离台北市区30多公里。为了避开早上车流高峰期,我们大约10点从台北中山区基湖路出发,上国1高速,一路北上,过五堵,七堵,八堵(这地名取得好堵)的地方到基隆市,转2号省道往西,一路弯弯曲曲上坡下坡,但到海边一望无际,心情一下非常振奋。海边正好有个狮子公园,停下观赏海景山景,海风阵阵的清新,蓝色和绿色,怡静亲切的风光,心旷神怡。放飞的心情犹如海鸥一样自由翱翔。


野柳地质公园谷歌地图(谷歌地图网站)
 
位于新北市万里区的野柳地质公园是台湾著名的游览胜地。公园是台湾大屯山余脉延伸到东海中形似方舟的狭长岬角,长约1700米,宽约250米。世界上美不胜收的海岸景观比比皆是,但野柳地质公园的独特之处,也是最引人瞩目的自然地貌景观是外观似磨菇的蕈状岩石,它的上部有一个粗大的类似蜂窝的呈青灰色的岩石,下方是较细的黄褐色石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似人似动物活灵活现,述说着它们千百年沧桑的故事。
 
蕈状岩石受到风吹、日晒、雨淋之后,会慢慢被侵蚀成各种形状。它们的高度不一,依蕈状岩头部和颈部的长短粗细,在公园里可以欣赏到地势较高的细颈形(估计3-5米高),中间的粗颈形(2-3米高),以及地势较低的无颈形(1米左右) 蕈状岩。许多细颈形的蕈状岩石因负荷上部大且重,中间岩块细且支撑力较弱,若遇地震或台风巨浪时,会有倒塌的危险。野柳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蕈状岩是女王头,也是野柳重要的地标之一。
 
头大脖子细的蕈状岩它的形成非常有趣,主要是岩柱的上层(蜂窝岩)是含钙质的砂岩层,比下方的岩层较坚硬,在海水,海风及烈日等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差异侵蚀,上方钙质的砂岩层较耐侵蚀,而下方的岩柱较容易被侵蚀,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细的蕈状岩。蕈状岩头部的蜂窝的形成则是坚硬的砂岩层含许多贝类和海胆生物碎屑,这些生物碎屑被海水溶解或因岩石崩解,在表面形成一个个小洞。因差异侵蚀、风化而进一步变成大小不一的坑洞,犹如蜂窝一般,故名蜂窝岩。海水作用以及差异侵蚀雕塑了野柳独特的地貌,但比起科罗拉多河水鬼斧神工地造就大峡谷来讲,那又是小巫见大巫,大峡谷的规模以及震撼的程度无与伦比。当然野柳奇异的地质地貌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个左右蕈状岩石,它们经历了千百年历史。它们存在至今,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变过程。根据地壳上升对比估算,女王头有近4000年历史。蕈状岩石活像一颗颗大香菇,远远望去,密密麻麻像雕塑一样排列在海岸边,青灰色和褐黄色在阳光下交相生辉,蔚为壮观,绝对是野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野柳地质公园里还可以观察并欣赏到倾斜的层状沉积岩,它们是造山运动所留下挤压和扭曲的痕迹。一层层沉积岩颜色不同,层次纹路清晰,有序地延伸,看上去也是满满的美感。另外野柳公园里整齐排列在海蚀平台上的烛台石和姜石也很有特色。如果将野柳公园的岩层切开来看,就像一块三层的夹心蛋糕,第一层为蕈状岩层,上部为厚约2米的钙质砂岩,下部为黄褐色砂岩组成;第二层为姜石层,上部为内含不规则团块的砂岩,下部由黄褐色砂岩所组成;第三层为烛台石层,为砂岩内含球状块石所形成。这些包藏在地层中的钙质砂岩及块石,质地坚硬,是造就野柳千变万化地形地貌奇景的关键所在, 堪称大自然的海洋石雕.
 
游野柳公园前,先去了附近的一家海鲜餐馆,要了几样当地打捞的生猛海鲜,吃的原汁原味,大快朵颐。到这家餐馆来的食客基本是自己开车来的,餐馆的服务体贴入微,民风淳朴,给人留下美好印象。野柳公园里游人不少,川流不息,主要都是大巴一车一车拉来的游客,有陆客,韩客,和日客。下午骄阳似火天气出奇的闷热,漫步在野柳公园,汗水八股八股地往下流,眼睛都快睁不开,衣衫湿透。但公园里奇特罕见的景观,深深吸引并打动着我,也顾不了这火一样的天气。为了保护公园不同的岩石,许多地方都有不许攀爬踩踏的标志与温馨提示(暗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公园里也有不少巡查人员,但还是有游客不守规矩,不听劝告攀爬照相。这些算是我们游野柳公园的小插曲。
 
(完)   附:照片36张
 
1. 标志性蕈状岩女王石头像

 
2. 蕈状岩丫环头像

 
3. 中间那个蕈状岩像不像丫环的婆婆?

 
4. 远眺海边各式各样的蕈状岩

 
5. 大小高低不一的各式蕈状岩

 
6. 一小片蕈状岩林

 
7. 这个蕈状岩头顶被砍了一刀

 
8. 女王石的另一侧像不像猴子的头像

 
9. 这张图让我想起小猪猪的头型

 
10. 这张图让我想到非洲人的不同发型

 
11. 没有脖子的蕈状岩

 
12. 脖子上有洞的蕈状岩

 
13. 想象一下这些青灰色的蜂窝岩石像什么头型

 
14. 跟螃蟹脖子有一比的蕈状岩

 
15. 这些蕈状岩头上的蜂窝有个大洞形似耳朵

 
16. 这些蕈状岩头顶有被刀劈的裂痕

 
17. 美丽如画的褐色花纹

 
18. 纹路清晰的倾斜层状沉积岩

 
19. 风化的倾斜层状沉积岩

 
20. 这些倾斜层状沉积岩突出的部位好像青蛙的头

 
21. 伸入海里的倾斜层状沉积岩

 
22. 海蚀沟上的小桥

 
23. 这块类似蜂窝的岩石长得有点像猪鼻子

 
24. 躺在地面的蜂窝石应该叫风化窗

 
25. 这是著名的躺在海里的象石

 
26. 这个像不像海牛?

 
27. 这是位于海蚀平台入口附近的玛伶鸟石

 
28. 浩浩荡荡的旅游团

 
29. 远眺龟山附近的豪华邮轮

 
30. 行驶在国1高速路上

 
31. 风景美丽的海岸公路

 
32. 海边的狮子公园

 
33. 生猛海鲜餐馆

 
34. 水煮小海螺

 
35。清蒸海鱼

36.  馋人的花蟹
 
鲤鱼塘的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赞美。总体感觉台北还是车多路少,而且路要比美国的窄一些,尖峰时刻还是很堵的,有几个地方叫五堵,七堵,八堵的地名,可以想象有多堵(哈哈)。台北人开车的秩序还算不错,肯定比大陆的要文明一些。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风景很奇特,片子拍得也很好,台湾城里自驾混乱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