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连载:学者复仇记(二十二)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二天,林明找到许枫当年的电子邮箱,给他发了一个短信。林明马上收到了回复,也很简短,说自己很好,谢谢他关心。林明又马上再发信。这回直奔主题。因为林明知道,总要面对问题,绕来绕去没有用。他说,他理解许枫受到的伤害。虽然不了解他这些年的情况,但50岁离开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地方,从头开始,一定经历不少艰难。不过,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最好还是和解。据他所知,柳先生也很后悔,当初对你太过分。如果需要,他可以帮助调解。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这里,林明没有明说。他的意思是,如果许枫在国外生活困难,可以回来。当然不可能回系工作,但可以帮助解决一下退休福利问题。因为许枫离开以后不久,把单位分的住房退回了,退休福利当然都没有了。国内现在已经富裕了。这些问题柳倩是很容易解决的。但这些不能明说,搞不好会伤害许枫自尊心。这个信,没有马上得到回复。三天以后,回函来了,只有八个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到这个回复,林明想,要不要告诉柳倩呢?想想还是不要讲为好。不是怕柳倩发怒,而是怕她失望。他知道,柳倩现在完全是守势,是防御。她不想打,不想对抗,不想扩大事态。林明本来也知道调解没有多大希望,太晚了,许枫的仇恨太深了。他知道,许枫热爱首都大学,热爱他的工作。他的讲课非常出色。对操作系统这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柳倩居然搞阴谋故意来否定它。事后还对他进行人身迫害。在国外还不定经历多少艰难曲折。柳先生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这种仇恨怎么化解?自己怎么调解?但柳先生来找自己,实际是求自己,一点没有效果,也不好交代。于是,他再给许枫发了一个电邮,说,看在我的份上,是否能作些妥协,给她一次机会。又过了三天,回函来了。
     ”好吧。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比较简单。看在你老朋友份上,我的第二波攻击推迟三个月。
     方案二:我停止攻击。但要满足我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不能马上全部讲,只讲第一个条件。她要先完成了第一个条件,我再讲第二个,第三个条件。如果第一个条件不完成,当然第二个,第三个条件就不谈了。第一个条件其实很简单。也是她完全应该做到的。当初她算计我,迫害我,这些我都先不谈。最可恨的是她威胁与我自己出书相关的人。这些人完全是无辜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与她的冲突。这是赤裸裸的恶霸行为。他迫害我,当然是无理的,但毕竟我向她抗议,骂过她。而这些人根本没有得罪她,只是因为与我有来往,就要挟他们。如果她想解决问题,有诚意,请先向这些人道歉。具体人和办法如下:
     徐远。我的同学。他在一个大学任职。我自己出版书,是在他单位印刷的。但没有通过他,他完全不知情。柳倩向他追问。因为他没有参与,所以对他压力不大。即使真是他帮我联系印刷事宜,柳倩又有什么资格追问他?她必须向他道歉。可以是口头或电话道歉,可以不很郑重,只要徐远明白是道歉的意思就行。 
     马良。我的书通过他单位发行。他完全不知道我与柳倩矛盾,他与我往来完全是正常行为,他是老实人,要算帐应该算在我头上。柳倩对他和他的单位施加压力,这是十足的恶霸行径。对他必须正式,郑重道歉。可以没有其它人在场。可以登门道歉,也可以在公共场所,比方一个饭店。但不可以在柳倩办公室,或者柳倩家里。道歉必须明确,不可暧昧,我会检查。特别,不许再对他威胁。要求柳倩道歉完全是我提出的,他一无所知。“     
     收到这样的回复,林明知道,事情无可挽回了。方案一等于拒绝。方案二,柳倩也不好接受。三个条件只讲了一个。这一个即使勉强接受,第二个,第三个又是什么?如果做不到,白赔了一个。而且,每次讲一个。这样步步紧逼,太被动了。这不是在谈判,这是全面投降呀。不过总算“有所进展”了,自己可以脱身了。他就把情况向柳倩作了报告。柳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既不说是,也不说否,也没有评论。因为对方根本没有讨论,谈判的意思,评论有什么用?
     柳倩知道,许枫是在精神上打击她。这三个条件必然一个比一个苛刻。第三个很可能是根本无法接受的。第一个看起来容易做到,也合情合理,先保护第三者。问题是,只要我执行了第一个,精神上就垮了,等于投降。因为我是在执行他的命令,双方没有平等地位。林明知道柳倩不会接受许枫的条件,但还是说了一句明知无用的话 :“最好还是与他谈判,不然你完全处于挨打地位,太被动。”
    柳倩没有回答他的提议,突然问他,“你认为他会有什么行动?”
    她知道林明的智慧过人,而且与许枫关系非常好。林明对许枫可能的行动也作了猜测。他已经猜到了三份,不过他不想说。一方面,是把握不大。另方面,即使猜对了,恐怕也很难预防,所以说也没有用。这些年,柳倩的行为他也知道。他想,也该受点惩罚了。当年他连署许枫的书,不仅是因为同情许枫,以及自己对该书也化了力气,不愿意作废,而且也是对柳倩不满的表现。柳倩一直重用那些怕马屁,不在学术上下功夫的人,以及其它种种行为,他也很看不惯。出书事件以后,他也离开了首都大学,后来成为一个局级单位的领导。前几年,柳倩曾经想要他回来接替自己当计算机系系主任。不是因为柳倩想让贤,柳倩是权迷,怎么肯让出来?实在是因为他当了十几年系主任,舆论压力太大,不得不让位。林明没有答应。虽然林明有领导才能。但他知道,柳倩让位是不得已。让他去当系主任只是为了遮人耳目,实际还是柳倩控制,自己只是傀儡。自己现在领导这个单位,虽然名气没有首都大学大,但搞得很好,何必去趟这混水。
      三个月以后,许枫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不过,柳倩过了好几天才知道。
     柳倩在首都大学网站上有一个个人博客。首都大学一些教授,博导,院士都有个人博客。柳倩是喜欢出头露面的人,她又是电脑专家,这种时髦她是不会放过的。博客内容当然是介绍她的成就,治学经验,与年轻人的对话,电脑掌故,等等。柳倩的一个研究生专门帮她维护,更新。突然有一天,网页内容全部被修改了。从标题看,还是一个院士网页,但内容都是攻击,挖苦,讽刺。许多是以柳倩本人名义写的。比方,有这么一些标题:
    【我是怎样当上院士的?】
    【学术成名的终南捷径:控制学术资源】
    【巧用人才,巧用论文】
    【抢项目窍门】
    【怎样使一个低质项目顺利通过鉴定?】
    【政客型学者,改革大潮中的新生事物】
    【关系学:从个别关系,到关系网络】
    【政治,经济,学术,人际关系的综合系统工程】
    【论关系学中的正向关系和逆向关系】
    【权力与控制:正向控制(奖励顺从者),逆向控制(打击反抗者)】
    【怎样造成顺我这昌,逆我者亡的局面?】
    【三十年不倒的秘密:游弋于制度漏洞之间】

    打开一个看看吧:“学术成名的终南捷径:控制学术资源。”
    “一般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选择课题,了解国内外动态,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做试验。然后得出新的,创造性的结论。这个看法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科研当然要创新,大多数人也是这么做的。说它不对,是因为这个方法太慢,不容易成功。我的经验,一个快速成功的办法就是,与其在学术上竞争,不如在抢夺,控制科研资源上竞争。除了纯数学,其它科研都要有项目,有经费。你再有天才,没有项目,没有经费,怎么搞科研?如果项目,经费都在我手里,成果不都是我的了吗?搞科研还要助手。有了经费就可以有助手。至于项目如何通过评审,那是另外一个主题,我将另文论述。我搞科研上不如别人,或者说没有真才实学,但抢项目,我有特殊本领,远远领先于许多人。这个诀窍,我也将另文论述。”

    还有,”我是怎样当上院士的“
    一说起院士,人们都觉得很神秘,很崇高。其实,也没有什么难的。我当上院士有三个要素:
     1。资历。计算机学科历史短,我的资历是最高的。计算机又很重要,应该有院士。所以我被选上的机会就很大了。 
     2。成果数量。因为计算机学科年轻,原来几乎没有院士,所以评选计算机院士的院士都是来自其它学科。他们不懂计算机,还不就是大概看看有多少成果,也就是看看成果数量,而不是质量。所以一定要把数量搞得很多,就把他们唬住了。至于这些成果是否真是我的,还是我的助手和学生的,他们无法搞清楚。 
     3。人际关系。也许你以为,选院士怎么能走后门?当然我不会去给评委送钱,知识份子讨厌这个,这样做只会坏事。但是,与他们搞好关系,给他们好印象,仍然是有用的。所以,遇见这些老先生,我总是非常礼貌,关心。走路搀扶,吃饭布菜。也许你以为,这些对评选院士有用吗?当然有用。你想。假定选区人民代表。有两个候选人,你都不了解。但有一个候选人,你见过一次。他的表现肯定是好的,你有一点印象。选举时,自然倾向于投这个候选人的票。买牙膏时,有两种牙膏,你不知道哪种好。但有一种你见过广告,你选这种的可能性就大。这是人的自然心理。既然计算机是新领域。这些老先生对候选人都不了解,对学术内容也不了解,如果你给这些老先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你被肯定的机会自然就大。也就是得形像分。你们也许以为,选院士一定要求高的学术水平,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在我的院士评选会上,有几位评委老先生居然睡着了。不要责备他们不负责任。一来,年龄大了,时间太长,他们精力不支。二来,他们对电脑实在不懂。我想你们都有体会,对不懂的,不感兴趣的内容,自然容易疲劳。不信你可以试试,让你参加一个不是你专业的学术会议,一坐几小时,看你是否打瞌睡?当然,我的经验对你们不完全适用,但可以参考。

    还有,“巧用人才,巧用论文” 主要是讲怎样利用研究生,把他们的成果变成自己的,还可以惠及紧跟自己的人,也加在作者名单中。反正研究生不敢反抗。研究生一批又一批,在他们每人身上榨取一点,我的成果不就源源不断了吗?我的团队不就日益壮大了吗?

    再看:“政客型学者,改革大潮中的新生事物。” 
      ”。。。既然现在有学者型市长,学者型部长,为什么不可以有政客型学者呢?把政治斗争中的成功经验用到学术领域,这方面我有着丰富经验。根据需要,有时我以学者面貌出现,有时我以政客身份出面,各有用处。比方,在向国家抢项目时,我以学者身份出现。这些主管项目的领导不懂我的专业,即使他们有高学历,也没有用。我的资历又如此高,很容易把他们唬住了。但在管理我的下属学者时,我又以政客身份出现。因为他们知道我的真实学术水平,我的学者身份是唬不住他们的。这时,我用行政办法控制他们的学术资源,控制他们的职称提升。这些人搞学问很有一套,但搞这些都不是我对手,傻得很。比方,我搞了一个手法,卡掉了一个不听话家伙的副教授提升。他当然非常不满,找我来算帐。提出一大堆理由,证据,说明评审不公。我用一句话把他顶回去了。我说,你讲的再有理,也没有用。职称是委员会评的,我个人只有一票,抱歉。他说,什么委员会,还不是你操纵的?我说,你有证据吗?他结结巴巴,半天也说不出什么来。。。。“

    再看一个:“论关系学中的正向关系和逆向关系”
      “讲到关系,或者通俗的说法,走后门,人们想到的一般是请客,送礼。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关系有正向关系和逆向关系。正向关系是你有求于人。这时你手里没有能制约对方的手段,你是完全被动的。肯不肯帮忙,通融,主动权全在对方手里。逆向关系就不同。虽然你是有求于人,但你手里也有“牌”。如果他不帮你,你可以报复他。举一个例子。我们为某单位开发的一个软件,要通过评审。软件是有点问题,但我们没有人力再投进去了,因为我们得到了另外一个大项目,必须把人力调过去。但那个单位的总工很认真,不让通过。正好他儿子在我们系当研究生。虽然不是我的研究生,但我是系主任。我就给那位总工去了一个电话。我说,我们的软件是有点遗留问题,我们以后一定帮你解决。眼前我们实在没有人力。希望谅解。我们还是有友好关系的吧,你儿子不是还在我们系吗?我们也会关照他的。他马上明白什么意思,很快让我们的软件过关了。这就叫逆向关系,相互制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