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六十一岁时登帝位,在位三十九年,正好享寿百岁。百岁那年,他从都城蒲阪(现在山西永济县)出发,过陕西、河南,穿湖北,最后到湖南,如果他没死在湖南,说不定就到两广了。广西还真有苍梧县,在广西东南,再往下就无路可走了,前方是一望无际的南海。舜的另一个生命终点据说就是广西的苍梧,娥皇和女英寻找舜湘江,听到舜的死讯,失声痛哭,泪水把竹子打得斑斑点点,于是有了湘妃竹的传说;最后她们双双跳江自杀,于是有了湘夫人的传奇。屈原作《湘君》和《湘夫人》就是祭奠舜和两夫人生死两茫茫的悲歌与恋曲。
李白的《远别离》一诗也为舜和他的两位夫人一咏三叹:“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嶷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可怜舜以帝王之尊,最终今剩下一座孤坟,而且连孤坟的确切地点后人都找不到了,哭泣的“帝子”是指舜的两位夫人。当史实被圣人们阉割,我们只能在传说与诗歌里徘徊、感慨、思索。毛泽东晚年批注二十四史,于《魏文帝被利用》条目中写下的六个字“尧幽囚,舜野死”即是引自李白的诗。
无论舜的生命终点是湖南还是广西,他在风烛残年不畏艰难险阻地长途跋涉都匪夷所思。他和他父亲瞽叟一样得了强迫症吗?当年他岳父给的野外生存体验还没过够瘾?临死前还要玩把大的?这可真是过把瘾就死了。再说,按正史里的说法,那时大禹行天子之职,舜还用得着“巡”吗?
如果舜没有突然得神经病,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他被流放了,而且娥皇与女英不准随行照料。他和尧的结局也是一样,尧死于囚禁地平阳,舜死于流放地苍梧。也许舜临死前和弟弟象见了一面,毕竟他已经到了象的封地有庳,如果象亲手安葬了哥哥,也不枉舜生前善待他一场。我在想象里,看见象在门口翘首等候哥哥的到来,可他最终等到的不是哥哥宽厚的笑脸,而是一具死不瞑目的尸身。那时象一定失声痛哭,我愿意相信安葬舜的人是象。
舜留下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书·大禹谟》),这十六字被儒释道三家奉为至宝,各有各的说道,这十六个字被扯成十六万字都不止,尤以朱熹会扯,他在《中庸章句集注序》里喝醉酒似的云里雾里地一顿胡侃,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这十六个字没那么复杂,不过含沙射影,翻译成白话文也简单“人心诡诈,治国之道微妙,只有尽心尽意,坚守信念,秉持公正(方可)”,他这话是对禹说的,他眼里那个诡诈的人是谁?联想到荀子等人认为禹以政变的方式夺得天下,舜的话就更显得意味深长了。
对于正史里关于“舜南巡崩于苍梧”的说词,唐代史家刘知几在《史通·疑古》讥讽道:“苍梧者,于楚则川号汨罗,在汉则邑称零桂。地总百越,山连五岭。人风婐婳(念我画,意为纹身,身上有刺青,表示不开化。亚马逊丛林里的原始部落便有纹身习俗),地气歊(念霄,升腾之意)瘴。虽使百金之子,犹惮经履其途;况以万乘之君,而堪巡幸其国?……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兼复二妃不从,怨旷生离,万里无依,孤魂溘尽,让王高蹈,岂其若是者乎?历观自古人君废逐……未有如斯之甚者也”,意思是苍梧那个鬼地方,远在千山万水之外,人不开化,瘴气弥漫,舜为啥要在将死之年跑到那里作死?跑那么远的地方,两个老婆还不跟着,“万里无依”,非得要做孤魂野鬼吗?见过被流放的帝王,但没见过被放得这么狠的!刘先生这番话当真痛快淋漓,是个明白人、真性情的人说的话!刘先生还只是把苍梧算在湖南(汨罗),要是舜“巡”到广西,刘先生不定会激动成啥样。
禹的名字叫“文命”,孔子的第47代孙孔传便如是说:“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当真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要我说,“文命”的意思就是“斯文地要你的命”,不管怎样禹没有亲手杀死舜,手上一滴血都没有,确实很斯文。其实禹之所以叫“文命”的原因简单至极,他生来“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曰文命”。孔传不知道这个典故吗?
舜最后只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地踏上通往苍梧的奈何桥,把天下留给禹,就像当年尧把天下留给他一样。
去者终须去,来着终会来。舜的离开,代表五帝时代的结束,夏朝的大幕开启,部落联盟结束,封建的家天下从此成为此后四千年的定例。(帝舜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