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兴亡 简历】--- 起于忽悠 败于内讧!(堡垒是总容易从内部被攻破的 - 斯大林语)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洪秀全 自命 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 自称为上帝的幼子,耶穌的幼弟,並稱上帝耶和華為「天父」,稱耶穌為「天兄」。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在教義上模仿基督宗教。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玉玺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1851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

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

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

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

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

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囯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推行自创的历法——“太平天历”。

太平天國最早期諸王
  北王
韋昌輝
 
西王
蕭朝貴
天王
洪秀全
東王
楊秀清
  南王
馮雲山
 
翼王:石達開

 

 

天京事变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

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位元首,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

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1848年承认「天父下凡」附身楊秀清後,楊不時假托「天父下凡」發令,連洪秀全也要聽從楊的命令。

在定都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日趨緊張。

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责,北王韦昌辉的族兄因為跟東王的妾兄發生財產爭執而惹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被迫把族兄五馬分屍。

翼王石達開的岳父黃玉崑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

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所谓「天父下凡」的“天父”東王以杖刑威嚇。

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6月20日,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軍形勢大好,權欲極度膨脹。

 1856年8月,東王楊秀清假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客語,意為「這麼」。)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

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

「天父」又問:“东世子岂止是千岁?”

洪說:“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天父」要求洪秀全把東王楊秀清由「九千歲」封為「萬歲」,洪秀全當時假裝同意,為表示慶賀推延至楊秀清生日(公曆當年9月23日)時正式封萬歲。

洪秀全其後密詔,要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誅殺楊秀清。

還有一說,此時北王韋昌輝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及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鏟除東王。

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9月1日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纲會合,陳承瑢開南门接應。

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包括東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殺盡。 其后天王下诏斥责韦昌辉、秦日纲,佯称韦昌辉擅杀有罪,宣布他们每人将被杖责500,诱使东王杨秀清属下临观,约有6000名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骗入天王府遭到杀害。

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平民也不能幸免。总计被杀的军民约有两万余人。

翼王石達開9月26日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因韋昌輝大开杀戒,石達開亦有部屬在亂中被殺,責備北王濫殺之事,两人不歡而散,韦昌辉遂将二人见面之详情禀报于天王,天王顿起杀心 [??],石达开见势不妙,連夜匆忙縋城逃出城外。

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在天王的密令之下 [??],盡殺翼王家屬及其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

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 由於害怕再起兵變,天王派人当众谴责韦昌辉:“你跟我,若不是東王,就沒有今天,我本來沒有殺他之意,現在既然已經捕殺了東王,東王部下們又有甚麼錯?又要把他們全部殺掉!應該以天父好生之德為念,放了他們才對!”把罪责全然推给北王,假惺惺地自當「好人」。

韦昌辉闻言大怒:“我为他除掉了大害,如今反责备我,是想沽名釣譽嗎?”

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北王韋昌輝於11月2日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其幫兇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

 

又 另说: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

11 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石达开 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兵锋直指湖北。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 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有人認為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並不真確,只是洪秀全殺楊的藉口,[7]當時太平天國刊行的《天父天兄聖旨》也沒有提及此事,但至今未有足夠証據支持「無逼封萬歲」說。)

翼王西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 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后,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捻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1859年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

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陷入重围,多次突围不成。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遣使入太平军中谈判。经协议,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太平军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余部坚持战斗。 1858年(清咸丰八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清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率湘军连陷潜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镇,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军继进。11月14日,陈玉成部攻克三河清营,次日两军决战。太平军歼清军六千人,击毙李续宾(一说自缢)、曾国华。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

 

东征与清军反击(略)

 

天京陷落与败亡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并苦缺粮食,忠王李秀成建议“让城别 曾国藩 曾国藩 走”,洪秀全不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

[44-46]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李秀成、洪仁玕护送幼天王突围。李秀成让好马给幼主,混乱中与幼主失散,于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李秀成自述》),于8月7日被曾国藩处死。

1864年7月29日,突围至广德的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湖州太平军守将黄文金迎入,临时驻跸。8月28日黄文金、洪仁玕主动弃城突围。9月5日护送幼天王走宁国,遭敌截击,转走浙江昌化途中黄文金因伤而死。10月江西石城一役,全军覆没。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余部战斗

捻军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侍王李世贤部自江西挺进福建,攻占漳州,经营闽南,1865年4月失利。谭体元部队向广东方向突围,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

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投入捻军, 捻军高楼寨大捷 捻军高楼寨大捷 于1865年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继续对抗清军直至1868年。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西捻军于同年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淮军消灭。最后一支留下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1872年4月,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不少学者认为,应以李文彩部的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1874年在太平天国灭亡十年后,隐匿多年的后期主要将领杨辅清在闽谋划复兴太平天国。被马融和所察,在晋江被捕,押解福州被闽浙总督李鹤年下令凌迟处死。

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许多太平军将士及其亲属为躲避清廷迫害,流亡海外。他们远涉重洋,足迹遍布拉美及太平洋部分岛屿。在海外发现了不少太平军将领使用过的佩剑和国内现已十分罕见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纪念金币。

 

 

 

 

 

登录后才可评论.